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间机构连续五年公布虚假大学,监管部门为何从未与其联系?

吕晓勋/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2016-05-23 20:41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昔年靠摆地摊售卖假文凭,如今已转换阵地,跑到网络上当起了“牛皮癣”。近日,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

骗人钱财,误人前途,虚假大学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无民办高校办学资质,不具备招生资格;和正规高校名称极为相似,混淆视听;批量抄袭高校简介,直接盗用其图文……观察虚假大学的谋生手段,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有研究者更是总结出“三看”经验:看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看当地教育部门最新公布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文件、看网站域名后缀是否为“.edu.cn”,为广大学生选择靠谱的报考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因此,虚假大学网站即便能为假文凭做假认证,只要稍加留心,不难证伪。

需要指出的是,受制于种种原因,目前有关虚假大学的投诉举报率较低;仅靠民间机构的调查,相关正规高校的自证其清,难以对虚假大学构成有效“威胁”。而这恰恰是职能部门可以发力的关键所在。前三批公布的300多所“冒牌货”绝大多数已被打掉,可见从制度设计上给予虚假大学“毁灭性打击”,从技术角度封闭其生长渠道,并非难事。虚假大学屡禁不止,甚至“死灰复燃”,至少说明当前的治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公众而言,更在意的是相关部门是否会以虚假大学的曝光为契机,改进和完善预防、治理、监管模式。从做好正规高校名单的信息披露,方便公众查询,到严格域名注册、及时封杀网站,再到严厉打击涉嫌虚假宣传、无证经营、伪造学历公章等违法行为,职能部门可以有也应该有更主动的作为。北京市教委近日表示,对于“未经批准办学的民办高校虚假网站为载体形式进行招生诈骗”的行为,将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清理和查处,维护和净化招生秩序,切实保障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这样的表态如果能为更多部门所重视,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执法行动中,无疑是对“李鬼”大学的最有力震慑。

也要看到,无论是“误入歧途”,还是知假买假,不可否认的是,“花半天时间就能建立”的虚假大学网站,总能吸引一部分愿者“上钩”,且获益颇丰。号称不需要来上学、交了钱就可以拿文凭,打着正规高校的幌子,行网络诈骗之实,虚假大学抓住了部分人想在学历上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因此能精准、有效地“投其所好”。如何改变部分地区、单位唯学历是举的招聘现状,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体系,为有志于提升个人学识、能力的公众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教育服务,也是“李鬼”大学留给我们的重要思考。

“几年来公布了这么多批次虚假大学,没有相关监管部门和他们联系过”。“上大学网”负责人的表示,值得关注。期待政府部门的积极履职,能尽快与社会自发的曝光行动形成一股合力,尽早走出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换个“马甲”继续骗的治理困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