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伟达收购Arm,为何层层受阻?

2021-09-30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8日,英伟达就收购Arm计划寻求欧盟反垄断部门批准。去年9月,全球最大的GPU(图形处理器)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与英国最重要的芯片开发商Arm宣布将在2022年3月达成收购交易,引发各国监管机构、科技公司和客户的强烈反对。这项轰动整个芯片市场的收购案从去年英伟达最初报价400亿美元,已逐渐飙高至如今的540亿美元(合人民币3488亿元)。两家公司提交的文件显示,欧盟委员会预计在10月13日左右做出裁决。但多方阻挠下,英伟达成功收购Arm的希望非常渺茫。Arm曾在2016年被日本软银成功收购,为何此次收购却受到轮番抗议?

一、英伟达收购Arm,层层遇难

英伟达宣布收购Arm后,引发半导体行业的担忧。各国监管机构,高通、三星和苹果等行业巨头均明确对该收购案表示反对。

(一)英国全面开展深入调查,称该交易存在“严重竞争隐患”。由于担心这项收购交易对英国国家安全存在潜在风险,英国正考虑对其进行单独审查。2020年8月,英国的竞争监管机构警告道,若英伟达成功收购Arm,可能会损害世界各地芯片市场的竞争。今年1月初,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表示,将正式对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展开调查。4月底,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办公室也宣布,将调查该交易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在英国,该收购案已上升为政治问题。不少政治评论家和民众均发声表示,Arm公司在2016年由日本软银收购后,不应再次被出售。

(二)欧盟听取多方抗议,延长审查时间。9月8日,就其收购Arm计划,英伟达寻求欧盟反垄断部门批准。两家公司提交的文件显示,欧盟委员会在初步审查后,预计在10月13日左右做出裁决。但负责合并调查的竞争部门官员表示,欧盟对英伟达的承诺持怀疑态度,“不确定这笔交易能否轻松达成。”由于多方的抗议与抵制,欧盟可能将审查时间延长至少四个月。

(三)大量美企投诉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展开调查。收购消息传出后,Alphabet公司、高通公司和微软公司均向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施压,要求阻止这笔交易。今年2月,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式对此案展开调查。此外,美国司法部(DOJ)和国会均加强了对科技公司的监督,或导致调查时间不断延长。

(四)中企向反垄断局提交申请,Arm中国百般阻挠。中国国内,亦有多方向反垄断总局提交申请,希望能够阻止该收购案,华为便是其中之一。为阻止软银最终完成出售,Arm中国首席执行官吴鹏飞(Allen Wu)不断向被指定接替他的三位高管提起诉讼,坚守自身控制权。且目前Arm中国的多数股权掌握在包括国有机构在内的投资集团手中,即使Arm成功解雇吴鹏飞,英伟达和软银也很难从各利益相关者手中夺走控制权。

据计算,各国和地区的监管审批周期可能长达18个月。在多方层层阻挠下,这场收购案最终能被通过的可能性极低。

二、“收购”背后,实为强强联合、危及行业创新

英伟达和Arm均在芯片市场举足轻重,收购交易无限放大双方优势。双巨头的合作不仅将威胁行业创新,可能还将“染指”其他领域。

(一)收编Arm,英伟达成功实现“开源节流”。英伟达原本只从事GPU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最主要的收益来源就是销售显卡。GPU迅速应用在云计算行业、人工智能等行业,英伟达已与众多芯片企业形成竞争关系,但却一直都缺乏CPU核心技术。拥有Arm所有权后,英伟达将立即补上这个最大的短板,不仅可免除其基于Arm的CPU的任何许可费,还可从Arm授权中获得高利润率持续收入。

(二)强强联手,极易构成市场垄断。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和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占全球独立显卡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市值来看,英伟达是全美第一大芯片企业,市值在过去五年间实现了数十倍的爆炸式增长,高达5584.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30674亿元),超过英特尔(2173.33亿美元)和高通(1607.62亿美元)的总和。而对于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到5G电信网络的技术而言,半导体领域是所有技术的基础。Ar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如苹果公司的电脑产品线去年开始从英特尔转向基于Arm的处理器,部分华为海思芯片同样以Arm架构为基础。英伟达收购Arm,无疑属于寡头之间强强联手。合并后的协同效应或将远远超出现阶段预想,最终形成垄断局面。

(三)Arm中立地位不复存在,威胁行业创新。目前掌握核心技术的少数企业中,唯独Arm开放授权,允许各大厂商基于其架构研发芯片,Arm也因此在芯片市场享有中立性。2016年顺利收购Arm的软银并不涉及半导体领域业务,而英伟达却在芯片行业举足轻重,Arm的授权对象不乏其竞争对手。英伟达收购Arm后,极有可能率先获取创新技术,而非将其平等地分配给整个行业。为避免自身发展计划被英伟达探知,各企业使用Arm架构的意愿也将大幅下降。若英伟达再逐年收紧Arm的授权,各大企业芯片设计脱离Arm架构的支持,将倍受牵制、严重影响行业创新。

(四)市场版图迅速扩张,或垄断全球人才。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视收购Arm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举措,“世界领先的AI公司英伟达与Arm庞大的生态系统携手推动创新,在全球掀起计算新浪潮。”他曾在收购计划后宣布,为吸引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开展突破性工作,英伟达将花费52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剑桥打造一台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并由Arm CPU为其提供支持。英伟达的技术搭载Arm广布的用户群,这两个数字巨头的目标早已不局限于芯片产业,还致力于在医疗保健、生命科学、机器人学、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取得发展。“一家独大”的影响将迅速蔓延,进而威胁多个行业的竞争。

三、同持反对意见,中美欧各有考虑

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所属企业与监管机构纷纷表示将阻止该收购案,但各方所考虑的优先事项却不尽相同。

(一)受制于技术依赖,美企恐遭竞争对手掣肘。此前,美科技巨头苹果、高通和Alphabet公司均基于Arm架构设计其芯片,并应用于自家各个产品线。竞争对手英伟达掌握Arm控制权后,将成为这一技术的“看门人”。英伟达能否开放授权,是美企目前最大的担忧。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介入调查,同样致力于保证即使收购成功,美企仍能得到Arm架构的授权。

(二)中企纷纷反对,旨在阻止美国扩张数字霸权。中美科技对抗始于2003年的思科华为诉讼案,并在贸易关系紧张后迅速升级。一旦Arm被英伟达控制,等同于其正式被划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可能利用其职权,限制其他国家产品使用Arm设计芯片,中国企业无疑将首当其冲,进一步受限。2019年5月,为遵守当时美国的贸易制裁,Arm就曾指示下属机构中止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有效合同”,且不得“提供支持、交付技术(无论是软件、代码还是其他更新),参与技术讨论,或以其他方式与华为、海思或任何其他华企讨论技术事宜”。英国国家安全首席科学顾问Alex van Someren评论道:“收购交易将权力平衡从Arm本身转移到了美国政府。”Arm两年前作为一个英国公司时尚且如此,若其真的被美企英伟达收购,可想而知将对中国科技企业造成巨大打击。

(三)对华“脱钩”代价巨大,欧洲不愿再被美国颐指。此前,美国多次擅改半导体行业规则,千方百计限制欧洲芯片企业与华为合作。英、法等国也罔顾经济成本,跟随美国打压华为5G设备和技术。但近几月,欧洲态度发生转变。英国在7月将其最大的芯片工厂纽波特晶圆厂出售给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半导体公司,并当即叫停与美宾夕法尼亚州半导体企业的合作。法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也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亨通集团签订“万里海底光缆”的项目。欧洲大国均依赖先进、实惠的中国技术,对华“脱钩”不断加重其经济负担。且盲从美国、打压中企,只会让美国不断攫取数字优势,中欧均会受损。Arm成为美企后,美国将占据更多优势。无论是考虑经济成本,还是自身与中美的数字力量平衡,同意美企英伟达收购Arm都不会成为英国和欧盟的明智选择。

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之所以招致多方抗议,不仅在于其将动摇Arm的中立地位、威胁芯片行业的自由竞争环境,还因为此案“牵一发而动全身”、极有可能改变世界数字格局。因此,即使英伟达多次作出承诺,中、美、欧严令反对下,这件高达540亿美元的收购案是否能成功完成,仍有待观察。

(作者:余昕,北大国关院-腾讯“一带一路”大数据创新实验项目课题组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研究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参考资料:

China Money AI, “Chinese Chip Firms Bet On RISC-V To Counter US Bans And Grab New Markets”, China Money Network, March 6, 2021.

https://www.chinamoneynetwork.com/2021/03/06/chinese-chip-firms-bet-on-risc-v-to-counter-us-bans-and-grab-new-markets

Dave Lee, “Huawei: ARM memo tells staff to stop working with China’s tech giant”, BBC, May 22, 2019.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48363772

Javier Espinoza , “Nvidia faces opposition from EU over $54bn Arm deal”, Financial Times, September 7, 2021.

https://www.ft.com/content/26df9204-24f5-4272-b1da-fd658771180b

Karl Freund, “If the Arm Deal Fails, NVIDIA Is Fine, But Arm May Struggle”, Forbes, September 8, 2021.

https://www.forbes.com/sites/karlfreund/2021/09/08/if-the-arm-deal-fails-nvidia-is-fine-but-arm-may-struggle/?sh=63ee15bf4bc6

Kate Holton, “Nvidia's $40 bln deal for ARM dealt blow by UK regulator”, Reuters, August 2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nvidias-40-bln-deal-Arm-likely-set-lengthy-review-2021-08-20/

Leo Sun, “NVIDIA's Bid for Arm Still Needs to Clear These 5 Hurdles”, The Motley Fool, April 26, 2021.

https://www.fool.com/investing/2021/04/26/nvidia-bid-for-arm-needs-clear-these-5-hurdles/

Matthew Gooding, “Are RISC-V chips ready to compete with Arm?”, Techmonitor, March 2, 2021.

https://techmonitor.ai/techonology/hardware/risc-v-arm-nvidia-intel-open-source

“NVIDIA and ARM: Creating the premier computing company for the age of AI”

https://Arm.nvidia.com/cn/

Reuters Staff, “U.S. FTC opens probe into Nvidia's acquisition of Arm: Bloomberg”, Reuters, February 13,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rm-holdings-m-a-nvidia-idUSKBN2AC298

William Reinsch, “TikTok Is Running out of Time: Understanding the CFIUS Decis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CSIS, September 2, 2020.

https://www.csis.org/analysis/tiktok-running-out-time-understanding-cfius-decision-and-its-implications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