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柳州“问题奶”事件:幼儿园“变味奶”不是奶而是含乳饮料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实习生 李佳蔚
2016-05-26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柳州市红日奶牛场”出品的牛奶。家属供图

广西柳州市幼儿园“问题奶”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近日,柳州市食药监管部门查处了一个名为“柳州市红日奶牛场”的乳制品生产点,涉嫌无证生产乳制品、生产的产品标注过期失效的生产许可证号、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违法问题。该生产点后被查实与柳州市46家幼儿园有业务往来。

涉事乳企的生产资质为饮料。据官方通报,2014年至2015年,涉事乳企共4次将其生产的甜牛奶饮品、草莓酸奶送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检验,结果均合格。

但此次“问题奶”事件发生后,同样是由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对涉事含乳饮料进行的检测,在前述13项指标的检测中发现蛋白质含量不达标。

此后,虽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通报称,经对涉事乳企流入幼儿园的3种库存产品送检,除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外未发现有毒有害物质,但此事还是引发家长广泛质疑。

“给孩子喝的牛奶怎么成了饮料,我们希望重新检测,让权威机构评估这种‘牛奶’饮料能不能给孩子长期喝。”5月25日,柳州市柳南区潭西立达幼儿园一位要求匿名的幼儿家长代表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查处线索来自朋友圈

5月24日,“问题奶”涉事幼儿园、柳州市柳南区大地嘉园幼儿园一位幼儿家长向澎湃新闻称,该幼儿园的一名幼儿将未喝完的一杯“铁路牛奶”带回家,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喝的是这么劣质的牛奶,就发了一个朋友圈”。

朋友圈的信息被另一位在食药监管部门上班的幼儿家长看见后,涉事乳企被查处。

该家长表示,此事随即引发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关注,有家长晒出了孩子流鼻血的照片,并怀疑近一年来不少幼儿出现腹痛、呕吐、腹泻、便血、流鼻血等症状与“问题奶”有关系。

“幼儿园的菜谱上都写的是牛奶,为何成了饮料。”潭西立达幼儿园的一位家长告诉澎湃新闻,平时孩子在幼儿园喝的什么牛奶,家长并不知道。事发后,他们才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喝的不是牛奶,是一种含乳饮料。

5月25日,澎湃新闻就此致电潭西立达幼儿园一位兰姓园长,电话接通后,对方表示“没有任何可以告诉你的”,随即挂断了电话。

按照原卫生部印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幼儿园“儿童膳食费专款专用,账目每月公布,每学期膳食收支盈亏不超过2%”。规范中,对儿童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有明确建议,其中1-3岁儿童液态奶摄入量为350~500毫升,3-6岁为300~400毫升。

然而,在柳州市的这几十所幼儿园里,液态奶却变成了含乳饮料。对此,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在5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涉事企业其产品名称中有“酸奶”或“牛奶”两个字,不排除幼儿园在每周或每日食谱公示栏上把产品名称简化了,误导了家长的情况。“对于收了幼儿牛奶的钱,用乳饮料来代替牛奶的行为,我们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奶牛场生产资质实为饮料

澎湃新闻获得的一份发布会上给媒体的情况通报显示,经查,涉事乳企售往幼儿园的为甜牛奶饮品、草莓酸奶、红枣原汁酸奶饮品3种许可范围内的产品,未发现该企业生产的其余7种产品进入幼儿园。

介绍称,涉事乳企“柳州市红日奶牛场”共生产10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甜牛奶饮品、草莓酸奶、红枣原汁酸奶饮品、双皮奶、椰子奶、茶禅一味奶茶等6个品种的产品属于许可范围内生产的含乳饮料。

酸牛奶、鲜牛奶、纯鲜甜牛奶3种乳制品和茶禅一味奶红茶(茶饮料)共4个品种的产品涉嫌未经许可生产。此外,该企业还存在涉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标注过期失效生产许可证号的违法行为。

柳州市食药监局局长林卫在发布会上就此表示,据案件当事人供述,超范围经营、标注虚假日期的产品主要供应街边的流动摊点零售。在案发以后,所有的成品已经由柳南区食药监局依法收缴。目前这些产品检验的结果显示,主要问题也是蛋白质不达标。

通报称,“柳州市红日奶牛场”前身为铁路奶牛厂,该企业于2007年4月取得乳制品生产资质,2010年10月,该企业不再申报乳制品生产资质,其生产资质变更为饮料(蛋白饮料类,可生产含乳饮料),延续至今。

通报还称,2014年至2015年,涉事乳企共4次将其生产的甜牛奶饮品、草莓酸奶送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检验,结果均合格。经查,该企业使用的原料新鲜生牛奶均经柳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定期采样送检,检验均合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问题奶”事件发生后,同样是由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对涉事含乳饮料进行的检测,在前述13项指标的检测中发现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另一个问题是,该企业在所生产产品外包装上,仍使用的是“铁路牛奶”字样的标识。

为何只检测13项指标?

据新华社报道,5月24日下午,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涉事乳企“柳州市红日奶牛场”被罚款31.49万元,9所幼儿园被立案调查。

此前,5月18日,柳州市食药监局在其官网通报抽检结果称,该市柳南区食药监局将进入幼儿园的3个品种库存含乳饮料抽样送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检验,检验项目为总砷、铅、铜、苯甲酸、山梨酸、蛋白质、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滋味和气味、色泽、组织状态、脲酶试验13个项目。

检测结果显示,除蛋白质低于标准值,其他项目检验合格,未检出有毒有害物质和非法添加物。

但按照《含乳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规定,含乳饮料的常规产品质量检验项目为22项,除前述13项外,还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等其他9项微生物指标未得到检测。

对此质疑,林卫在发布会上称,近两年来柳州市没有接到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等报告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聚集性疫情,所以没有做这些项目的检验。

至于以后会不会对这些产品增加微生物指标检验,林卫表示,由于现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扣押这些产品的环境不具备良好的存储条件,所以不适合做微生物指标检验。

46所幼儿园与涉事乳企有业务往来

5月24日的发布会上,柳州市食药监局通报称,截至5月18日,柳州市对706家幼儿园进行排查,发现共有46所幼儿园与涉事乳企有业务往来。

不过该通报未公布所涉幼儿园名单,及与涉事乳企业务往来年限等信息。

一位家长向澎湃新闻提供的多份不同幼儿园的牛奶供货合同显示,涉事乳企与一所幼儿园在2015年3月就已开始合作。供应给幼儿园的一款甜牛奶饮品外包装标称,其主成分除水和鲜牛奶外,还添加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山梨酸钾、安赛蜜、甜蜜素、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

柳州市食药监局公布的检测数据显示,送检批号为2016-05-09/20160511的甜牛奶饮品蛋白质项目检出值为0.9 g/100g(标准值≥ 1.0g/100g);批号为2016-05-11/20160511的红枣原汁酸奶饮品蛋白质项目检出值为0.2g/100g(标准值≥ 0.7g/100g);批号为2016-05-09/20160511的草莓酸奶蛋白质项目检出值为0.2g/100g(标准值≥ 0.7g/100g)。

受访家长均表示担心,对于正处在长身体期间的幼儿来说,长时间饮用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饮料会不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5月25日,柳州市潭西立达幼儿园多位家长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还是希望能再次对涉事的含乳饮料进行检测,确定长期饮用这种饮料是否会对幼儿健康造成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教授高彦祥告诉澎湃新闻,从现有的检测数据来看,蛋白质不达标含量低,最直接的影响是会导致儿童和幼儿营养不良。

“3岁以内、6岁以内都还在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不能只考虑口感提供一些乳味饮料,孩子喝完就不吃饭了,蛋白质含量又低,0.2g/100g的蛋白质含量是完全不行的”。高彦祥表示。

柳州市幼儿园“问题奶”事件时间表(据官方通报和新华社报道整理):

5月10日晚间,柳州市柳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柳南区西鹤乡张表屯某奶牛场开展调查,发现该奶牛场生产的10种饮料和乳制品存在着涉嫌无证生产、生产许可证过期失效、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等一系列问题。

5月12日,柳州市食药监局通报,柳南区食药监局局组织力量紧急调查核实该奶牛场生产产品销售流向,初步查明柳州市各县(城区)共有29家幼儿园与其有业务往来。

5月14日,柳南区政府通报称,目前事件仍在调查处理中,暂未发现超出许可范围生产的品种进入幼儿园。

5月17日,柳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各相关部门及城区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事件进行跟踪处置,将依法处理好此事,给家长和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5月18日,柳州市食药监局发布通告,经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检测,红日奶牛场的所有产品中,进入幼儿园的3种产品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总砷、铅、铜等13个检验项目中,仅蛋白质一项不达标,未检出有毒有害物质和非法添加物。

5月22日,柳州市鱼峰区西船幼儿园向家长发公开信致歉,撤销覃碧玉园长职务。

5月23日,柳州市公安机关公布消息,柳州一男子李某在微博上传播“柳州近万儿童因饮用牛奶出现不同程度症状”的谣言,造成恶劣影响,5月22日,该男子因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七天的处罚。

5月24日,柳州市食药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最新的调查进展,拟对涉事企业处以没收违法产品、设备、工具,罚款31.49万元,并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公安机关已介入协助食药监部门对该案开展调查。另据新华社报道,9家涉事幼儿园也被立案调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