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月制造业PMI为50.1%,已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2016-06-01 09:19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值得关注的是,原材料价格涨幅回落,市场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增长基础仍不稳固。 东方IC 资料

6月1日,5月首份中国经济成绩单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公布,50.1%的成绩与上月持平,且已连续三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保持基本稳定走势。(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不过,5月PMI的成绩并不足以让分析人士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抱有太大的乐观,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普遍表示,当前经济成绩单中反映出的经济回暖与年初货币供应量加大有直接关系,而这一状况在二、三季度或难以持续。

而同样在6月1日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则再度呈现出与官方数据背离的情形: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49.2%, 低于4月0.2个百分点,并且连续15个月低于50%的临界点。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政策惯性未退,但已调整在即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受结构调整去产能等影响较大,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但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虽仍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收缩幅度有所收窄。

然而,分析人士却普遍认为,5月官方PMI成绩一定程度是受益于此前货币供应量放宽的持续效应。“没有之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PMI成绩不一定能达到现在的状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分析,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显现之外,在过去几个月,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降低,国际经济环境趋于稳定,这也对中国经济的转暖起了积极作用。但朱宁分析,未来国内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都很难维持之前的状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在减小,同时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市场对于经济政策的敏感度也在下降。”朱宁预计,未来货币供应在增量上或还将保持高位,但增速上却不会如年初时这么快了。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章俊看来,政策惯性还未减退,但政策却已调整在即。“一季度货币政策及房地产政策放松导致经济企稳反弹,但同时也导致了以房地产为主的金融加杠杆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上升以及过剩产能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章俊称,这也致使从二季度开始,政策重心重新逐步放回到了调结构和推动供给侧改革上。

“我们认为二、三季度货币政策会回归稳健立场,政府更多的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接棒稳增长,以期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章俊还预测,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依然需要货币政策来配合,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在回归稳健的过程中不会明显收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更多的表现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未来数月经济成绩单是否还能维持不错的表现?对此,分析人士们的预测并不十分乐观。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分析5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时指出,值得关注的是,原材料价格涨幅回落,市场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增长基础仍不稳固。“今年以来,钢铁、有色、化工等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连续攀升,涨幅较大,但国内外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善,近期上涨动力开始减弱,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至55.3%,连续5个月上升后首现回落。同时,新订单指数为50.7%,连续两个月回落,且与生产指数的差值有所扩大,新出口订单指数也降至临界点,这将对下一步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赵庆河说。

至于对中国二三季度整体经济走势的判断,朱宁认为:中国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二、三季度中国经济可能处于平稳或缓慢下行的状态。其原因除了货币政策的效应在减弱之外,美联储加息也可能对中国经济形成较大影响。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遭遇资本外流,而总需求的下降会对中国的外贸构成影响。此外,中国经济转型也会因美联储加息受到一定拖累。”朱宁称,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在6月或者7月加息的预测明显上升,这令未来国际经济形势再度不明朗。“不过,若美联储选择7月加息,对于中国来说政策调整和准备时间会比美联储6月加息来得充裕。

朱宁还预计,中国经济虽然依旧面临着增速放缓的压力,但目前来看,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政策上仍有可调整的空间,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未来持续采取刺激性较大的经济政策,泡沫破裂的风险也将大大上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