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翻译官》的肤浅和饱满,是今天我们看剧的新方式

半辈子
2016-06-18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亲爱的翻译官》剧照

每年夏天,偶像剧都会被拉出来轮一次,一边是人气偶像们霸占了话题榜,刷爆了朋友圈,拿下超高的收视率;另一边是IP原著党和粉丝大战,刻薄网友的疯狂吐槽,以及媒体千篇一律的批评。

《亲爱的翻译官》未能幸免,这是个样本式的偶像剧,收视率和话题性自然是有保证的,而它遭遇的那些冷嘲热讽也说不上什么新鲜。说起来,《亲爱的翻译官》放在近几年的暑期偶像剧里,算是中上的制作水准,杨幂+黄轩的偶像组合也颇具新意。差点意思的是,原著小说并不是超火的大IP,因而也没有极具战斗力的原著党挑起战事。即便如此,小说“略带颜色”的梗还是被自媒体们拿出来反复消费。

《亲爱的翻译官》剧照

我并没有什么兴趣深究《翻译官》的肤浅,事实上,偶像剧本身就是批量复制的成熟商业品,假如一部偶像剧硬要表现自己的“深度”,恐怕那才是值得担忧的事。但一个有趣的事,本应肤浅的偶像剧们,正在被全方位地挖掘和填充着。就好像《欢乐颂》引发的社会阶层大讨论一样,如今的电视剧所承载的话题,正远远超越它本要传达的主题。

在今天,偶像剧早不是“电视台+观众粉丝”这么简单的二元关系,它们正成为全民媒体时代里的承载器。全媒时代给了更广泛的内容生产者表达的平台,观众也因社交时代的发达能更容易地发声。这是个容易忽略,但却意义深远的现象,作者和观众正成为偶像剧的二轮创作者,因为这个集体的广度和深度,本应肤浅的偶像剧反而被更饱满地塑造起来了。

《亲爱的翻译官》海报

在微博、微信里,在大大小小的纸媒、网媒和自媒体里,从黄轩的表演风格,到杨幂穿戴的品牌和发型,都被热烈地讨论着。一个偶像剧,正从围绕明星消费的主题出发,演变成职业、教育、时尚、财富等等全方位的消费。

在我的朋友圈里,就会有关于剧中杨幂房间装修风格的讨论,又或者黄轩佩戴的手表、驾驶的汽车值不值得买。有孩子的长辈们,会转发类似“看翻译官的乔菲,如何给孩子选专业”之类的文章,而初出社会的小朋友,则会关注高翻院里种种风波,是否要把职场“宫心计”学起来。

《亲爱的翻译官》剧照

当更具深度的社会话题成为偶像剧讨论的一部分,原本凶猛的穿帮和浮夸的批评,反而成为段子式的笑料。关于偶像剧“肤浅”的那些批评,反而变成了重复的、肤浅的速消品,一篇篇刷爆朋友圈的10w+,都在试图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丰富而饱满的二轮创作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不只是在看剧,更是由此出发去关注更广阔的议题。

《亲爱的翻译官》剧照

当我们在看剧,我们不只是在看剧,我们会发微博、刷朋友圈,逛网站或者形形色色的APP。我们不只是消费偶像而已,也在生产、在传播,《亲爱的翻译官》尽职地做好它的肤浅,饱满的那部分交给我们就好,这就是所说的看剧新方式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