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端午佳节,看菖蒲名家如何莳养菖蒲

澎湃新闻 陈若茜
2016-06-09 12:49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王大濛莳养的菖蒲(下同)。
编者按: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植物,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先民崇拜该草类,把菖蒲当作神草。

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古人莳养菖蒲的方法更为绝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

澎湃新闻记者日前赴无锡探访了一位民间养菖蒲“高人”,其所养的菖蒲文雅之至。除了将菖蒲栽入盆中,他还采用明人附石种的古法莳养菖蒲,每株菖蒲依附于不同石材之上,再搭配以老石盆、紫砂盆……

王大濛

王大濛有心想在他无锡住所的独栋院落内造一个蒲园,将所有百余盆菖蒲聚于其间,故而院子内正大兴土木,主角菖蒲则被他分藏在院中角落两处:一处向阳,被一个大棚遮盖,大棚一掀,满目绿意,皆是盈手可握的蒲草盆栽,充满乡野之气;一处背阴,介于屋外壁与后院墙的隔断间,推开小门,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有致,菖蒲虽小,气象万千。

“野生菖蒲长在深山里,没有什么风,但空气是流通的,湿度很高,我现在把它们请到家里来养,所以要模拟一个深山环境,要通风,不通风要烂的,但是过分吹风,一些叶子要发黄……”

眼前的王大濛不修边幅,黑黑瘦瘦,中长头发,胡子拉碴,微微躬背,他自嘲坐火车时极容易被人当成“包工头”,但他穿梭于菖蒲之间时更像一个农人在摆弄自己的作物。他是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了几十年却默默无闻,临近退休之际办了一次自己的菖蒲展竟名噪一时,落了个“江南草圣”的美名。

别人喊他什么,以及出名与否并非王大濛所关注 ,他说自己并不想办菖蒲展,菖蒲也不想被拿去展览,他与菖蒲的联系只存在于他和菖蒲之间。

最早的一盆菖蒲王大濛养了有十五年之久,现在已经很葱郁了,大规模养菖蒲则始于近些年。小时候教王大濛学问的先生案头总是摆着一盆菖蒲,极小极小的,绿盈盈,每当想伸手触摸,总是被先生及时制止。后又得知,菖蒲原是古代文人的案头清供,挑灯夜读倦了双眼,看看蒲草,可以解乏。

菖蒲在王大濛心中留下的印象,也是文人品格的象征物。苏东坡说菖蒲“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这四句话是菖蒲精神的总纲——菖蒲长于深山远溪,酷寒之天百草凋敝,唯菖蒲郁郁葱葱,这是“忍寒苦”;菖蒲隐居隔世之山,无人看它,它也不需要别人去看,但依然长得那么精神,傲然挺拔,是为“安淡泊”;菖蒲以清泉为伍,在污泥浊水的地方是不会生长的,是为“伍清泉”;菖蒲与白石为友,白石上没有任何土,但它的根就扎在白石之上,所谓“不资寸土”,是为“侣白石”。

菖蒲也时常入画。“徐文长画过菖蒲,扬州八怪金冬心的菖蒲画得太好了,每位画家的性格也都会表现在他所画的菖蒲里面。黄宾虹种菖蒲,他有一张照片,后面就是一盆菖蒲;朱屺瞻晚年就专门种菖蒲。”王大濛说。

据王大濛介绍,古人把菖蒲分为六种:“金钱”“牛顶”“台蒲”“剑脊”“虎须”“香苗”,但是作为案台清供种得最多的是“虎须”和“金钱”,从古至今,这两种菖蒲是作为菖蒲的正脉传承下来。“香苗”味道特别重,“剑脊”有些失传了。而今日、韩的菖蒲热度也很高,目前没有考证,但是据一些史料记载,日本菖蒲也是由中国传过去的。

王大濛的菖蒲有些是自己到野外寻来的,但是“金钱”和“虎须”在野外基本上是见不到,一般都是朋友之间分的。菖蒲可以分株,一些人的菖蒲种死掉了,还有部分人的菖蒲活下来了,然后像接力棒一样传下来。“实际上我们的‘金钱’菖蒲和‘虎须’菖蒲,都是以前江南一带的文人流传下来的,我们等于通过各种渠道,像接力棒一样把它分过来再养。”而野外的菖蒲采过来,也要经过修剪,几年养下来,才会变文雅。

王大濛种菖蒲,采用的是明代的种法——附石菖蒲种植,“它不光光是种在盆里,而是附着在石头上。附石种让你有一种‘卧游’的感觉,它是大自然的载体,即便我躺在家中,看到它,我的心也有畅游自然的感觉,所以叫附石种。”

王大濛所养菖蒲品种有虎须、金钱、石菖蒲、金边菖蒲、银边菖蒲、日本极姬菖蒲等,长可盈尺,小可手握。而菖蒲所依附的石材则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石甚至是古人不曾尝试的戈壁石、瓦片、煤渣等。此外托盘也很重要,它是一个整体,王大濛最喜欢的蒲盆是明清时期老的石盆,因为老石盆上有时间沉淀下来的皮壳,给人沉静雅致之感,其次是老的紫砂盆。“我会自己选石头,自己写铭文,自己刻,刻了以后再把它拓下来,拓下来再题,这是艺术的延伸,也是乐趣所在。然而造景完毕也非最后的完成,还需要日日呵护,天天变化,清气始显。所谓人工加天工,人工一半天工一半。”

王大濛也自己作画。他养的菖蒲时常入他的画作,画风萧疏散淡,互相滋养,相得益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