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安:中国电影存在两个陷阱,抢钱和跟风

澎湃新闻记者 杨茜
2016-06-13 15:0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从去年到今年的国内票房表现看,中国国内电影市场在多数电影人和投资人眼里都已经走进了“黄金时代”,除了电影节期间狂欢的电影青年,普通人朋友圈也逐渐和电影话题捆绑,去年电影票房已经高达440亿,而好莱坞每年也才110亿美元。于是在这个黄金时代的大好趋势下,开始有赶超美国的声音出现。

6月13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参加了上海电影节期间一个由腾讯娱乐主办的重头论坛:“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

论坛现场人满为患,并非因为讨论主题,而是因为有导演李安的坐镇。按照另一位嘉宾徐峥的说法,听到李安要来,能否赶超英美的话题一定聊不了了,最后一定会变成李安的分享会。

确实,在整个论坛过程中,李安的几乎每个观点都值得思考,“年轻人慢点成长”、“电影人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以下是澎湃新闻整理出的李安精彩的观点言论,给热爱电影的你们。

李安(右一)、徐峥(中)在论坛上。本文图片来自腾讯娱乐。

故事是个假象

论坛第一个话题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是多数电影人认为李安电影与众不同的魅力。对这个问题,李安却轻描淡写地说:“故事是个假象。”

“我是学戏剧出身的,在素材里怎么利用戏剧冲突,和我自身有关的我有感而发。就像我在《少年派》里讲的,故事是空的,但如果没有故事作为想象结构,本身世界没有意义。故事就是英文讲的三段式起承转合。以西方来说,转就多转几下,中间引人入胜。道理可以越辩越明,也能越变越模糊。

我觉得故事是假象,不管什么样的旅程,最后你的心怎么带给观众看,这个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故事好像工作,是一个技术。艺术艺术,毕竟还是术,人生找不到什么答案,一定要讲出所以然,在两个小时要很精彩,需要一个故事,我个人把它当做工作来做。

中国人常说道可道,非常道,你非要给观众讲道理是不行的。心里有什么话,想怎么表达,想怎么触摸观众,怎么透过故事的假象,大家在一个黑屋子(影院)里默默沟通,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最真诚可贵。”

李安

“年轻人不要成长太快”

对于中国电影未来来说,后继要有人的年轻人是重要环节。李安有一个电影业内人士常常津津乐道的“出道”经历,从纽约电影学院毕业,在家里当了许多年的无业人员后,在36岁才有了人生第一部正式电影《推手》,但一跃成了在电影内涵、技法和气质上独一无二的导演。

在如何让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个问题上,李安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走太快。

“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长得太快,虽然这好像在唱反调。不是压抑,而是不要揠苗助长。成长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年轻导演也如此。这其实是个黄金时代的开始,我希望不是高峰,而是开始。

以我个人来说,36岁才开张拍电影的,很晚熟的人。我现在想起来,很感恩我晚熟,幼稚期比较长。生长本身需要孕育的,年轻人应该准许自己被孕育,任何东西要感人、成立,本身有自然的力量。我鼓励年轻人不要太急功近利,花花世界有很多诱惑,很多东西不是触手可及的,电影世界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医学很发达,我们活那么长,急什么呢?

我爸爸61岁的时候,好像神一样什么都知道,现在想想是唬人的。时间是很长的,我也常常这样跟我儿子说,他想做演员,我跟他说先把中文说好点,日子很长,不要急。

现在市场有种很浮躁的感觉,做生意很容易给人印象是抢钱。这对幼苗来讲,可能会有揠苗助长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泡沫化、明星化,电影资源不平均。过去香港台湾都经历过,不要重蹈覆辙。现在中国电影刚开始好,要珍惜黄金机会,要千万把握住,不要像港台走到恶性循环里面,不能去抢明星、抢题材恶性跟风,不管是编剧、从业人员、观众品位欣赏素质、文化强度厚度(都要提升)。

票房对电影工业的作用总有些微妙,票房和电影水准虽不能对等,但其中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票房要“赶超”美国在很多人看来是工业水准的前进,论坛主题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中国电影工业与美国依然有很大差距,美国电影工业背后的百年原始积累无法通过快速前进获得。作为大概是在美国最成功的华人导演,李安对此感触很深。

“我们现在说超越美国票房,我们人多嘛当然可以超越。我看美国片长大,是很崇拜的,他们流行文化非常强大的,这个力道是什么我们要琢磨出来。

好莱坞作业方式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有时候觉得他们僵化,像满清末年的政府,但在好莱坞做片子,任何细节都要学习,哪怕做灯光、混音的人都有100多年的历史,有很多故事在后面。这些东西让你知道,电影不是光逗你笑逗你哭的,电影本身很扎实的。

我拜托大家好好把握黄金时代,年轻人不要浮躁,学好基本功,也不要看不起技术,技术为人服务。电影是一个整体、自然、健康、多样性的发展。电影起伏能延续,不要一下子泡沫化。编剧、故事处理、表演,每一个细节都要浸淫在里面,当然里面有政策,这些我不讲了……

我希望现在国内是黄金时代的开始,走进一个良性循环,那样大家都可以做得久一点。这是文化的事情,给它一点时间。”

“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

论坛上,徐峥提及自己的囧途系列感触说,自己拍了一部成功的(电影),就被认为要拍更多系列。年轻导演除了心浮气躁外,以什么心态讲故事常常是电影成败关键。贾樟柯早期作品更多展示个人对家乡文化理解的三部曲成为电影经典,但后期作品亦落入说教问题。

李安在导演中的独特在于他对拍电影的态度让人艳羡,任何题材在李安手里,常会拍出缓慢悠长又富有想象空间的深邃味道。他对年轻人拍电影讲故事的心态,更多建议他们“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

“现在有个‘超英赶美’的目标在前面,没有了上海菜的细火慢炖,就变成速食面。往长远想,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悠久很多,东方民族有自己的情怀和表达方式,但还没有变成世界语言。不要用掠夺市场去思考,而是去想可以提供给世界什么。

我讲的是慢速成长,不是快速成长。美国的成长是自然,现在突然有个超英赶美的前提,对吧。

每个人成长是自然的,你突然有一个超英赶美的目标在前面,好像速食面。说不好听点,就是回收,看到现成的东西用中国讲故事讲出来。你的优势就是中国人的故事你没听过,有新鲜感,而且港台又都演过,有熟悉感。

公式就是那一套,美国编剧书就那么一套,看的东西凑一凑,短期内会成功。但长期呢?中国的历史比美国悠久的多,英美他们的影视有好几百年了,没必要要跟他齐头并进。先把基本功学好,技巧手法上的东西先跟上全球标准。

我是在台湾长大的,中国文化都有断层的现象,我这代有义务连接起来。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后跟大家分享,不要用市场想法,而是提供什么。

人家买票进来不是看你表演,是看自己脑子里的世界。我经常和明星这样讲,如果他不太大牌,我就会这么讲。他只是借你的脸想他要想的东西,不要把你想得那么重要。你做你该做的反应,观众自己会想象。你越少,给观众想象空间越多,你是为人民服务,不要觉得大家都崇拜我。

这和天人合一思想符合,本来就不是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做你的行动,做你该做的反应,观众会想象,有句话叫less is more,你是服务观众的。这个观点拨开后,电影就有活路了。

我们古典文化里有很多宝藏,这点东西可以提供给全世界去滋润他们。找到这个门路你内在需要充实,自然人家买票来,会得到滋润。这个时候走向世界是个很自然的事情。给他一个时间自然发生,给我们自己一个健康的环境,晚熟没有什么不好,不要太急。”

两个陷阱:抢钱、跟风

任何国家电影机制常要面对的问题是商业和审美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电影中就是投资不小的烂片。主持人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提及好像每个国家都必然会经历一个中年危机的状态,就像是中年陷阱。

李安在回答中给出自己理解的现在存在的陷阱——抢钱和跟风,意为热钱太多、追捧明星。

“第一是抢钱的陷阱。观众会审美疲劳的,所以我们拍电影很艰辛。比如说《卧虎藏龙》时,武术指导袁和平晚上都没法睡,每天吃安眠药,因为每次都要打的不一样。可是人只有两只胳膊两条腿,能打出什么不同?但他一直很坚持。

观众对新鲜的东西要求非常高,有时候出片量大,大家对于一个热门题材都拍大同小异的电影。另一方面,大家会疲乏。疲乏到他连电影都不想象看出了,现在不像小时候,不看电影看什么呢,那时候电视都没有,现在不是这样的,你要把观众拉到电影院很困难的,所以特殊性很重要。

现在资本多的现象是好的,因为它是一个电影的生计,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我只是说很容易走到这个陷阱中去,变成一个疲乏状态,变成不光观众不喜欢这个类型,他连看电影这回事都觉得不是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自食其果。

第二个,徐峥提到,大家抢明星,而不是在内容上面好好发挥。久而久之,市场已经病了。这也是另一个陷阱。资金都花在片酬上,没有钱把片子制作好。一段时间台湾是这样,后来台湾的片商到香港,香港演员抵制,还是被带进去了。现在他们好像来这边了。(全场秒懂笑)

明星很吸引人,八卦,大家爱看,这无可厚非,能把电影炒热。但是作为电影人自己心里面要有数,最后看的是他们打动人心的品质,思想也好,感情起伏也好。因为人不是看两三分钟的MTV,而他在电影里面看的是自己,所以要拍跟我们的情怀、思绪有关系的东西,科技什么的都没关系,只要讲到人心坎里都可以。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是看自己的克制能力。

还是那句话,现在电影的时机非常好,很多年轻人很努力我晓得,这很好。

但随后他也表示用明星这点其实无可厚非,只是看如何用。

“我要为大牌明星说句公道话。我拍这么多电影,真的有上相这回事。老天真不公平,有些人你看到他在影像上你就开始想象,有些人你演死也没有用。不服气很多年也没办法。所谓祖师爷赏饭吃,有些人很努力很上进很漂亮,但电影拍出来大家不爱看。

电影其实是凝聚人气的事情。对于我们业者来说,创作本性不要被给误导就行。这没什么,我自己也用大牌明星。我知道大牌的演员都想演好戏,他一年可以拍好几部,可以分开做他的事业规划。有时候赚钱,赚人气。所以企事业不需要担心,我知道大多数的电影明星都是很想演好戏的,他们会降价演出。”

拍国片有切肤之痛,对自己折磨多

从1995年拍完《饮食男女》后,李安就不太拍华语片了,除了2007年的《色|戒》,其他作品清一色是美国演员美国机制好莱坞运作。在整个论坛上分享完这么些年的电影经验后,李安还是聊了聊自己的作品,提到自己不爱拍国片的原因。

“拍《色|戒》时已经和拍《卧虎藏龙》时很不一样。我说过去在中国拍电影要扒三层皮,是因为在这边做皇帝以权力感来讲是好的,但是对于创作人来说是很吃力的。

而做《色|戒》时我还是很忐忑、很害怕,因为距离太近,心里挣扎多,比较难做艺术发挥。引用朱光潜的话:‘艺术是一种冷静以后的回味,不是近距离的’。我做英语片的时候,因为是第二文化,对我来讲没有那么伤元气,每次拍国片感觉很伤元气,因为挖得比较深,有切身之痛,对自己的责任比较多一点。”

他把自己在美国的如鱼得水总结为冲突的天分:“我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东方文化中成长出来的人,到了美国,我发现我的天分在西方的戏剧冲突性上。”

如果说李安聊的事都不太切“票房”题,李安最后转头对徐峥说的话倒是切上了:“票房的好坏人算不如天算,再精明的人也算不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