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甘道夫”对莎翁深沉的爱,以及他为何去“相亲”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6-06-15 12:4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最近一个星期,“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的中国之行“实力刷屏”。在北京游长城、逛颐和园、泡同志酒吧,遇到影迷主动求合影,拿着扇子拗广场POSE,来上海则干脆在相亲角晒出自己“剑桥毕业,伦敦有房”钻石王老五资历,经电视报道后还居然真引来女观众报名。

当然,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宣传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和英国电影协会策划的“莎翁影史”单元展映,8部横亘电影史的莎剧改编经典影片将在电影节期间展映。其中也包括了1995年伊恩亲自参与编剧并主演的《理查三世》。

在媒体标题和网友们的微博微信转发中,伊恩顶着的头衔还是“甘道夫”和“万磁王”,这当然无可厚非,“甘道夫”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以至于很多年前他就预言“如果有一天我挂了,媒体的标题一定是‘甘道夫死了’”。不过这次来到中国的伊恩,更愿意人们视他为“理查三世”。

“如果我信仰上帝的话,莎士比亚就是我的上帝”

“8岁的时候,我跟着父亲和姐姐,一起去剧院,那是我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戏剧。”伊恩·麦克莱恩悠悠回溯起自己的戏剧人生。在威根小镇上,父母经常带他去看演出,特别是莎士比亚的舞台剧。当他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想尽办法去参加演出。学校里的业余爱好者演出,更燃起了他对戏剧的热情。母亲的去世也促使麦克莱恩在表演中宣泄自我。

“如果我信仰上帝的话,莎士比亚就是我的上帝。”当谈到莎士比亚经久不衰的魅力时,他解释说,“我们有七情六欲,会生气嫉妒残忍,在他的剧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是有共通性的。无论你是哪里人,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有共同点,人性将所有国家种族联系在一起。”

问他最喜欢哪部莎士比亚的作品或者版本,他说,“当然是我自己的”。作为莎士比亚文化传播大使,英国演员伊恩·麦克莱恩在舞台剧和荧幕上诠释过无数莎剧版本,在他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莎士比亚联系在一起的——他曾在舞台剧和电影中诠释过绝大部分莎士比亚的作品:从1969年爱丁堡艺术节的《亨利五世》和《爱德华二世》中具有突破性的表演,到崔佛·纳恩1976年颇受好评的电影《麦克白》中与朱迪·丹奇的精彩合作,以及2012年伦敦残奥会开幕式时他所演绎的《暴风雨》中的普洛斯彼罗……甚至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伊恩与焦晃同台对飙莎剧经典台词,时空交错间也成就了本届电影节的华彩时刻。

电影《麦克白》中麦克莱恩与朱迪·丹奇合作

13日晚放映的《理查三世》中,麦克莱恩不仅出演理查三世,还亲自执笔剧本改写,故事的时代背景出神入化地改换到1930年代的二战战场,台词依然做了原汁原味的保留。该片主演、编剧、服装在当年获得主流电影奖项提名,如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等,更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片中麦克莱恩演绎的跛脚驼背、面貌狰狞的理查既有奸邪又有优雅,将这个大阴谋家的形象深化到几乎无以复加的复杂性,堪称莎翁影史上的表演巅峰之作。

《理查三世》剧照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智慧课堂”,伊恩的表现更是堪称“全程高能”,伊恩让观众现场点戏,现场观众每喊出一部莎剧的名字,伊恩便给出独家解读—— “《冬天的童话》 是关于嫉妒的最棒的戏剧。《奥赛罗》中的伊阿古是个阴险的骗子。”观众将37部莎剧的名字全部说出,伊恩也细细讲解了每一部作品。

对于“点戏”热度最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伊恩·麦克莱恩分享了一段有趣的经历。“我也演过罗密欧,当时的我39岁。而角色中的罗密欧才16岁,朱丽叶才14岁。这部戏充满了小年轻的爱情,对我来说也是件有意思的事。但这种爱情其实后来我发现要上了一定的年纪的人才能懂,小年轻们根本不明白。”麦克莱恩还权威“科普”了家喻户晓的阳台戏桥段,“朱丽叶在阳台上,罗密欧在阳台下。其实吧,原著中从没提到过‘阳台’这个词,大概导演觉得需要一个阳台”。

在过去两年持续高温的莎士比亚年中,关于莎翁的讲座不少,但麦克莱恩的讲座绝对是最生动的。在分享的过程中,这位爱演的老爷爷时不时就情不自禁地演绎某个经典桥段,张口就来的本事分分钟展露老戏骨深厚的功底。“《皆大欢喜》,这部戏里的人物性格比较压抑,所有台词都是压着声音。”刚说完,就开始压低声音开始演绎主人公的台词。

关于《威尼斯商人》,他的评价更是奇特又真诚,“其实一直想演的不是夏洛克,而是安东尼奥。”紧接着,他就吟诵起了安东尼奥在整部戏剧中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悲伤。”他说,“那么多年来,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安东尼奥闷闷不乐的原因,但是我理解。”照麦克莱恩的理解,安东尼奥应该是个“好基友”,伊恩觉得这个角色太适合他了,可是导演不同意。

作为最伟大的莎剧演员之一,伊恩·麦克莱恩被问及在年轻演员当中,哪一位演莎翁剧演得最好,他很机智地抓到了媒体在这个问题中的小陷阱——如今英国最红的演员“卷福”康伯巴奇,有不少人对比着年轻时伊恩与他高度相似的照片并预言他会成为下一个伊恩·麦克莱恩,而卷福的《哈姆雷特》,也成为眼下全球最红的莎剧版本之一,以高清影像的形式,在全球巡回放映。“反正我没有看过康伯巴奇的《哈姆雷特》,因为我买不到票!”伊恩回答,同时,对于年轻的莎剧接班人,伊恩表示,“最好的莎翁剧是400年前演出的第一场,最好的演员还未被发现,因为莎翁剧会永远流传下去,就永远会有演员继续演下去”。

段子手“甘道夫”:我演的是真正的巫师

一面是一本正经地“代言”莎士比亚,一面是欢乐到有些“脱线”的超高水准卖萌,这些天麦克莱恩走到哪,哪里就被他萌翻了。

麦克莱恩拿着扇子拗广场POSE

麦克莱恩逛长城

在上海的演讲中,伊恩机智地一面展示“技能”,一面“调戏”学生——他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会发生什么呢?”

起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接住了这个梗——几秒钟后,全场都反应过来了,一番爆笑后齐声喊出“You shall not pass”(《指环王》中甘道夫的名言),而伊恩则突然提高了音量,举起双手高声咆哮了一句“You shall not pass!”引发全场尖叫。

在点戏环节,突然有人喊了一句“哈利·波特”,伊恩还萌萌地重复了一下“啊?哈利·波特?”全场爆笑,毕竟将甘道夫和邓布利多两个白胡子老爷爷搞混的观众不在少数,结果伊恩干脆顺势来了个“官方吐槽”,他正式强调,“我没演过邓布利多,我是一个真正的男巫!”

麦克莱恩逛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的新闻被刷屏

相亲角的新闻刷爆朋友圈,被问起来,他哈哈大笑,然后说“我感觉很不错,如果有人来给我介绍我也会很高兴。”不过,作为最积极的同志群体“代言人”,曾经嘲讽“柜子里人太多”的伊恩怎么可能老实相亲呢?在面对澎湃记者的采访时,伊恩觉得相亲这种中国特色的婚恋步骤很有趣,但遗憾的是“同性恋孩子的爹妈怎么不帮他们张罗”。

麦克莱恩泡酒吧

【专访】 

只看过一次《哈姆雷特》就说自己看过这部剧,是错误的

澎湃新闻:莎士比亚本身就是一件玩不腻的老古董,从古至今有太多的改编。从1950年代的劳伦斯·奥利弗,到1970年代的彼得·霍尔,再到波兰斯基充满暴力的《麦克白》一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推出的《空王冠》,每个版本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莎剧的当代性。在这不同的改编风格中,您最喜欢哪一种诠释方式?

伊恩·麦克莱恩:嗯,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部改编的莎士比亚作品的舞台剧,我当然是最喜欢我自己的。但是你刚刚提到了一系列改编莎士比亚的很成功的作品。改编莎士比亚舞台剧,目的是“反映”,你作为一个观众,或是制片人,或是舞台上的演员对他作品的理解,我并不是很擅长理解和鉴赏这些舞台系列剧,但如果我说“哇,我觉得这很有意思”,那我就觉得这些莎士比亚剧表演得很好,在某个层面上我会觉得他们选材选得很好。

莎士比亚不仅反映了整个17世纪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他也反映了现代生活,不论你处在哪个时代。他反映17世纪的人们的生活态度,比如在那个时候关于性别的趋势。莎士比亚非常着迷于刻画男人和女人的重叠表现。这一点因为在他的剧组中,所有戏剧的角色都是由小男孩或者男人扮演的,没有女人。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里面,女性角色经常女扮男装,其实更准确的说是男人演员扮成了女人,再扮成男人。

他的作品就是关于性别的表现。在17世纪又有谁会想到关于这方面的呢?但是这些在今天看来就很有意思,而这些莎士比亚就能反映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和现代观念相符合。而且在下一轮即将在伦敦演出的《李尔王》,就是由一个女演员兰特·杰克逊扮演的。所以他的作品永远都能紧跟潮流。

1968年,麦克莱恩扮演的理查二世。

澎湃新闻:关于忠于原著和体现“当代性”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

伊恩·麦克莱恩:莎士比亚在当时写那些戏剧是为了反映真实的生活。而演员、导演、制片人的职责,还有舞台和表演效果,都是要把自己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和兴趣带到演出中,试着去理解莎士比亚想表达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一样。有可能你一生只看过一次哈姆雷特,然后说“我已经看过哈姆雷特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就如同我的一个叔叔在筹备婚礼的时候,我对他说,你需要我给你的婚礼准备一些纸巾吗?他说,不,我们已经准备纸巾了。但是你要擦拭东西,纸巾是永远不可能够的,你读的莎士比亚也永远不可能够的。

澎湃新闻:你说过莎士比亚是英国人血液里的东西,那怎么看其他国家人改编莎士比亚呢?

伊恩·麦克莱恩: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自由的,开始它们是被写在书上的,但是如果你想把他们搬下书,就可以按照自己想法,随意发挥,我们不需要被这种事困扰。我看过一个最让我激动的表演,也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他们用的是舞蹈和芭蕾的形式。鲁道夫·纽瑞耶夫和玛格·芳登把《罗密欧和朱丽叶》用舞蹈表演了出来,这是真的。还有一个意大利版本的《暴风雨》,我是在巴黎看到的,它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意大利作品。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心中的莎士比亚。我经常对中国的年轻演员说,回家去找个地方多读点莎士比亚吧,不要读中文版的,即使你会感到有点困难,也要读英文版的,而且在每次读的时候你都会得到自己的翻译和理解,当有一个新的翻译版本,你可以再次去体会一遍沉浸在莎士比亚的人文作品中那种兴奋的感觉。

澎湃新闻:那类似于像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are Company )这样标榜“正宗”的“出品方”,不管从剧作产品的角度,还是品牌宣传的角度来看,您觉得他们做得怎样?

伊恩·麦克莱恩:因为那是他的家乡。在那里有一家公司,一直致力于出产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是他们是垄断的。当然莎士比亚不属于皇家莎士比亚公司,那只是一个名称,一个头衔。但他们确实产出了很多精彩的莎士比亚作品。我在那儿演出了李尔王、罗密欧、麦克白……那是我一直居住到30岁的地方。现在它运作得很好。我喜欢他们一直坚持巡回演出的观念。我还知道了他们最近来过中国。我在许多国外剧院演出过莎士比亚,但是……我从没来中国演过(用带哭腔的语气)。所以这也是这次演出的一个乐趣。我昨天给学生讲电影中的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但同时我也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对莎士比亚很感兴趣,所以我觉得那次见面很棒。

澎湃新闻:在舞台上和在电影里,你觉得接近莎士比亚的方式有所不同吗?

伊恩·麦克莱恩:我感到很幸运,能有机会在剧院中表演莎士比亚作品。我注意到一些年轻演员,比如康伯巴奇、温斯顿,他们也很想在舞台上表演莎士比亚的作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同时,他们也可以在电影中表演,那样就可以到各地旅游宣传,能够遇到世界各地的人,你在现场剧院可做不到这些。所以你可以两种都尝试一下。但是我强烈建议要挑选对莎士比亚真正有兴趣的演员来表演,不要再随便挑些演员做这些。

“甘道夫”是我做过最好的工作

澎湃新闻:更多的观众熟悉你是通过影视,像《极品基佬伴》里的弗瑞迪这样的现实角色,还有甘道夫、万磁王这样的虚拟角色,表演上的考虑会有所不同吗?

伊恩·麦克莱恩:嗯,好问题,不过我不怎么区分这些差别。如果我在喜剧中扮演一个让人发笑的和我同龄的老人,那我就需要自己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让我扮演的这个人的风格引人入胜。但如果我扮演一些热恋中的中年人,我就按照剧本来。当我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我会尽量成为这个角色。所以这些过程都一样,但也是不同的,因为这些角色被写得不一样。所以我不想为自己设立标准,我只想每次都竭尽全力。还有剧本写得越好,我就更可能演得更好。这条也适用于莎士比亚舞台剧。

澎湃新闻:常常能以配角身份抢走主角光环,你有什么秘诀吗?

伊恩·麦克莱恩:我可没这么想过。当你要演一个戏剧的时候,你作为你扮演的某个角色,你不是独自一个人。就像现在我是在讲莎士比亚,我是最重要的人吗?不,我不是。我喜欢我作为一个演员在电影和电视里面的生活。我不是只靠自己,不是独自一人。当你们有时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你会给其他演员提建议,有时他们会接受,有时他们会拒绝,有时候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好的建议,你可能会说“不用,谢谢了”或“好啊,请给我提建议”。最终,我成功了,他们把我当作一个演技很好的演员。我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得到这些荣誉的。

伊恩·麦克莱恩饰演的甘道夫

澎湃新闻:现在距离您告别“甘道夫”也两年了,这个伴随了你十多年的角色对你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

伊恩·麦克莱恩:我做过最好的一个工作就是扮演甘道夫。从体验本身来说,是在新西兰拍摄的,它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有着美丽的风土人情。那里的人都崇尚自由,我在那里感到非常安逸。作为一个好的电影产业,那里有着很多的国际专家,有很多年轻人帮忙来操作这些新科技,有些人来自中国。 彼得·杰克逊在得到剧本时就相信电影一定会很成功。这个电影的大家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遇到了成千上万的人还想看到我的更多电影。对我来说,有一个意外的奖赏,就是我从家里千里迢迢去到一些地方,遇到一些从没见过的朋友,他们知道我是扮演甘道夫的那个人。这也是我生命中很精彩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现在你“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很深入人心,你也曾在采访中回顾自己的青年时代,认为自己那时候“长得帅但演技糟糕”,所以“长得帅但演得差”和“不帅了演技超棒”这两种状态你喜欢哪个?

伊恩·麦克莱恩:这个问题其实不太成立,如果你喜欢上某个人,你就会觉得他很帅,对吧?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你可能会觉得他一般般。情人眼里才出西施。对年轻演员来说,有一张看起来帅气的脸当然是一个加分点,毕竟在常识里一般总是年轻帅气的演员才能得到角色。但是我最后会去拜访那些把角色从头到尾都诠释得很好的人。当然你们也可以把一张平淡无奇的脸化妆得好看。

澎湃新闻:您的阅历很丰富,经历过世界大战,然后是科技和经济给世界带来的巨变 ,回想现实的世界会不会也觉得有点“魔幻”?人们常常会感叹过去某些时期的美好,对你来说,觉得哪一段是你人生的“黄金年代”?

伊恩·麦克莱恩:其实一年前,我还决定写一本我自己的自传回忆录,但是后来我又决定不写了。因为我喜欢活在当下,所以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现在。但是我也有很多童年的幸福时刻。尽管这个世界有时很糟糕,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国家之间的误解让人感到很遗憾,我觉得不管是在私人恩怨或是公共矛盾上,暴力从来就没有任何公正可言。

我一直都怀疑那些领导,当他们说“我知道一切”的时候,我根本不相信他们。我们这些人民才是知道一切的人。这个世界是由成千上万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都是不同的。我觉得今天这个世界让我喜欢的地方是人们变得越来越包容。一个地方有着不同肤色的人,正在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全力支持文化交流,全力支持友谊,全力支持爱情,还有一切正在发展的事物。

澎湃新闻:你在上海“相亲角”的照片非常火爆,你怎么看待“相亲”这个中国特色的婚恋方式?

伊恩·麦克莱恩:我去人民公园的时候,对这种事情挺好奇的,我看到那些父母真的在为他们子女做广告,这在我看来可不常见。

不过我倒是没看到有父母为他们的同性恋子女代表发言的,你知道,同性恋子女在发现他们自己不是异性恋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我作为一个未婚的同性恋者,尽管我在英国可以结婚,但我现在没法这样做。我希望在中国同性恋结婚可以尽快实现。呃……我好像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