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锅”之王的今天与未来(中):F-35背后的军工博弈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圆锥
2016-06-23 17:3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据俄罗斯卫星网6月22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已经披露了以色列即将接收第一架F-35A战机的消息,这反映了F-35项目持续推进的事实。那么,F-35项目目前的最新进展如何?美国国会、军方及军工集团在项目背后有哪些利益纠葛?请看本文的精彩分析。

F-35项目发展现状

①单机采购价格下降

F-35的超支曾经引发了美国国会、国防部和洛克希德·马丁之间的长期博弈。但在国防部连续两任部长的威胁之下,F-35的制造成本确实下降了。2014年7月,F-35的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分包商诺思罗普-格鲁曼和BAE系统(英国宇航集团)宣布共同投资1.7亿美元,以便将每架F-35的成本下降1000万美元。这一投资的目的是在2018年之前,将F-35的单架成本控制在8000万美元以内。据最新版本的美国政府关于F-35项目的SAR报告显示,F-35的每批次的价格都在下降。第七批F-35A的价格比第六批下降了4.3%,第八批则比第七批下降3.6%。预计未来每一批次的价格都将持续下降。

目前F-35仍处于低速生产阶段,平均采购单价为9000万-1亿美元之间。而进入高速生产阶段之后,F-35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并逐步下降到预估的水平。SAR报告称,到2019年F-35A(包含发动机)的采购价格将介于8000万到8500万美元之间,与目前多数四代机的价格接近。如果8500万美元是F-35价格的天花板,那这一价格无疑能够让各方都感到满意。

②测试顺利,操控优秀

自从2006年12月15日,F-35A完成首航,F-35A的测试一直较为顺利,甚至完成了9.9G的过载测试,比规定的极限值还高出0.9G。海军陆战队于2015年7月31日宣布50架F-35B形成初步作战能力。海军版的F-35C虽然2010年就交付给海军,并且在2011年便完成了包括电磁弹射器在内的弹射测试,但由于尾钩设计出现问题,F-35C直到2014年11月14日才完成了首次着舰测试,比原定计划推迟了至少4年(因为F-35C的尾钩设计出现问题,前8次着舰均未勾住航母上的阻拦索)。不过在解决了尾钩问题之后,F-35C的测试表现优异。

2013年10月30日,F-35A进行了发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测试。

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报道,无论是参与测试的飞行员还是航母上的甲板工作人员,都对F-35C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试飞员表示,F-35C能够在着陆前几秒内锁定下降航线,大大简化了飞行员的工作量。而在进行甲板调运测试时,由于F-35C的长度比F/A-18系列都要短很多,在甲板上转弯非常容易,在机库中占据的空间也更小。

试飞员表示,相比现役的F/A-18系列,F-35C在调整进近动作时的速度更快,动作也更平顺,更容易挂住第三根拦阻索,实现理想的着舰动作。据报道,F-35C的进近速度能够保持在140节左右,比F/A-18的160节低很多。这表明飞行员在驾驶F-35时能够以更低的速度着舰,大大提高了着舰的成功率。加上F-35C装备的着陆进程自动化程序,F-35C着舰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由于每次F-35C都准确地勾住第三根阻拦索,接受测试的尼米兹号航母甚至不得不更换了第三根阻拦索。这是海军最乐于看到的。试飞员对F-35的操控也赞不绝口,F-35系列都装载了高度自动化的驾驶与操控模块,飞行员能够将精力集中到别的需要集中的地方。

在机动性上,F-35也非常轻松地实现了设计目标,彰显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技术实力。2012年,F-35进行了迎角测试。空军第461测试飞行中队的指挥官查理说,他们对F-35的高“迎角”(angle of attack,AOA)作战能力、大“攻角”机动(high alpha maneuver)能力非常满意。仅通过4次测试,F-35A便实现了设计的最大迎角----50度。值得注意的是,飞行员们对F-35的格斗性能相当看好,他们通过大量的试飞学会了很多近距离格斗的技巧。查理在接受美国《防务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们期待F-35早日安装AIM 9X近距格斗导弹。按照计划,F-35的机载软件升级至Block 3F之后才能使用近距格斗导弹进行战斗。查理认为,F-35机体、AIM 9X导弹以及第三代头盔显示系统三者的结合,将会成为“空中格斗的颠覆者”。

查理强调,F-35装备的第三代头盔显示系统能够为飞行员呈现整个战斗环境的全景画面。“这架飞机具备360度视角,视野范围也更大,这样就不会仅仅考虑某一小部分战机的动作,而是能看到突击编队中的其他成员。因此,不管是观察地面、空中目标、还是发射源,你的视野都要比传统飞机大很多。”

F-35的头盔就是一台VR显示器,由于功能太多,导致超重,在弹射的时候可能会伤及飞行员。

③全部战力尚未形成

由于洛克希德·马丁在F-35项目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研发生产流程,F-35的IOC节点(初始作战能力形成)与一般的军用飞机是不同的。现在所有进入到美军的F-35都能够进行正常的起飞和作战,但是要实现F-35的完全作战能力,例如发射各种精确制导的武器和格斗导弹,需要将机载软件升级至Block 3F版。由于AV-8B严重老化,海军陆战队急于用F-35B代替,所以没有等到Block 3F版软件升级完成便已经宣布F-35B进入服役状态。而空军和海军都计划待3F版的软件安装完毕后再行宣布形成IOC。据最新的消息,由于代码的问题,3F版将推迟半年,这也将导致IOC形成所必需的测试也要推迟半年至2018年。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15年底的数字,F-35现已有10个使用基地,超过145架飞机进入飞行,并已累计完成超过4.5万飞行小时,超过240名飞行员、2400名维修人员完成培训。他们已经向国防部交付了160架F-35,在制造的也达到了105架,这一数字对于一款第四代战机而言,已经非常惊人。进入高速生产模式之后,F-35的年产量将不低于80架。

F-35项目现存的问题

现在针对F-35技术性能的抨击大为减少,矛盾主要针对成本超支。如果JSF项目办公室与洛克希德·马丁能够继续降低F-35的成本,那么F-35或许将过上一段舒坦的日子。笔者认为,F-35的研发确实遭遇过严重的问题,但很多问题在两种因素的作用下被放大,从而引发了媒体、国会等非军方人士的口诛笔伐。

首先是洛克希德·马丁独享大单,树大招风,招致不满。在美军装备采购费用紧缩的情况下,F-35项目如果超支,就会影响到其他公司向军方出售军火的份额。例如,波音就被传一直在曝F-35的“黑材料”,虽然我们无法证实,但洛克希德·马丁独吃F-35大单一定是会让波音很不爽的。目前波音唯一在产的战机就是F/A-18E/F超级大黄蜂。F/A-18不仅要在国内与F-35C争夺舰载机市场,还要在海外与F-35展开竞争。在美国,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媒体,背后都有自己的赞助商和游说集团,他们的话都要仔细甄别。

F/A-18E/F超级大黄蜂与F-35C的明争暗斗将会持续数十年。

其次是军方的态度也经历波动起伏。在F-35的使用单位中,各家的态度也大相径庭。空军作为最大的买家,是先冷后热,因为他们最想得到的是F-22A。如果F-35这个项目半途而废,或者大幅度缩水,F-22A就有希望。空军的态度直到F-22A生产线彻底封闭才开始转变,因为除了F-35A,短期内别无选择。海军陆战队始终一心一意地追求F-35B,这是“翻身之作”,但这个难度最大的项目也是最接近被砍掉的。海军陆战队在国会内的支持者们与军方一同努力保下了这个项目,而海军陆战队的执着也将迎来回报。海军对F-35C始终不冷不热,甚至一度传出F-35B/C中会砍掉一个项目的新闻。海军只打算采购480架F-35C。从长远来看,F-35C将接替全部的F/A-18系列,但海军关注的是尽快能用上的飞机,因为大批F/A-18C/D都已经进入机体寿命的晚期,亟待更新,F-35C的速度显然跟不上海军战机的退役速度。现阶段F/A-18E/F是最佳的选择,但国会不允许海军擅自扩大超级大黄蜂的采购规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海军仍将维持F/A-18E/F与F-35C搭配的舰载机局面。

第三,F-35项目诞生于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生活在聚光灯下。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大量非专业媒体的报道,甚至是断章取义的报道,也为F-35“被黑”添了一把火。F-35的研发与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是同步的。在自媒体时代,一条新闻经过不断地转载,会形成一种舆论场,给人以铺天盖地的印象。而且在新闻报道的规律中,向来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F-35就是生活在这种新闻世界的“引力透镜”效应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