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一长假,你被催婚了吗?

2021-10-13 1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十一长假,你被催婚了吗? 原创 贾铭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152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贾铭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你怎么还不谈恋爱?跟你同龄的人都恋爱结婚了,你同学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还不着急不上火。”

“别催了!别催了!一个人不是挺好的吗?!干嘛非要结婚?!”

“差不多该耍朋友了,别挑来挑去,最后只能挑别人剩下的。”

“剩下就剩下!急什么!”

十一长假,是打工人一年中难得的大块休闲时光,本来是用来休整和思考的。但对像我一样的很多年轻人来讲,常常被两件事儿整得挺痛苦。

第一,随份子;第二,被催婚。

如果没有被催婚,其实随份子也算不上什么痛苦的事儿。

此外,还有更悲惨的第三件事,就是被收份子的新人家人(笑吟吟地)催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简直恨不得(微笑着)把刚送出去的红包再要回来……

每次面对催婚,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希望瞬间就熄灭了,深呼吸一口生活的苦涩,再缓缓吐出,化为岁月不饶人的沧桑。

真是因为穷吗?

如果你去问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或者暂时不考虑结婚,很大可能得到一个回答:穷。

彩礼、酒席、房子、车子、孩子,哪一样不需要花钱?穷就一个字,扎心很多次。无论收入高低,永远觉得不够花。养活自己都不容易,拿什么养家?

实际上,物质上的困境确实是晚婚不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抽丝剥茧下去,除了物质条件的限制,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制约年轻人结婚的因素。

彩礼、酒席、房子、车子、孩子,样样都需要花钱,但这其实是有了女朋友之后,到谈婚论嫁才应该考虑的事情。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你有男/女朋友吗?嫌扎心吗?那好,第二个问题,你想找男/女朋友吗?

单身男女中,有那么一部分,是恋着爱但暂时不结婚;还有那么一部分,正在寻求脱单的路上努力;但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面临的问题是,压根不想找男/女朋友。

那又有人说了,难道不正是因为考虑到谈恋爱以后就要考虑结婚,结婚就要买房养娃,所以才压根连恋爱都不谈吗?其实也不全是。只是因为婚姻的物质负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关注点,所以每每遇到催婚,就成了年轻人首选的挡箭牌。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推算,全国14亿人口中,月收入超过1万的大概有7110万人。细分一下的话,月薪在1~10万之间的人数有4000万,其他3000多万是月薪十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比如职业经理人等等。而且,月收入达万元以上的人,基本来自于大城市,分布在像金融、信息传输、IT等部分职业。相当多中小城市的收入,其实依旧主要分布在1000~8000元之间,8000~10000元的,已经是很多中小城市的“顶尖收入人群”了。

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被统计局列为极低收入人群,这个阶层的人数达到了5.6亿人。北师大的CHIPS数据库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又详细,我们国家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人,多达6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43%。

从常识上我们知道,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从2013年开始,我国多数地区的结婚率就出现下滑。但有意思的是,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高。比如,2019年,北京和上海的结婚率分别为6.0‰和4.1‰,贵州和青海的结婚率分别为9.9‰和9.6‰。

当然,我们不能由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以及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从而推出收入水平与结婚率负相关的结论,这是错误的。比如,京上广虽然收入高,但房价更高。2010年,北京的房价是21668元/平米,2020年,北京房价是58072元/平米,涨了2.68倍。但掐指算算,这10年间,工资涨幅呢?请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北京房价,指的是包括通州、昌平在内的北京所有行政区划内的房价。

似乎现在还没有非常可靠的研究收入与结婚率关系的论文,即使有,也很难准确地识别两者的因果关系,按不同收入水平划分群组,也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比如,有学者发现,婚姻可以促进男性的收入;而又有学者发现,已婚男性收入不如未婚男性。

但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想一想、看一看,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很多收入低的人选择了结婚,而收入高的人反而单着。所以,物质条件很重要,但并不是年轻人选择不结婚的唯一原因。

你属于哪一类?

除了每逢被催婚就被拉出来顶缸的“穷”,其实还有很多或许与钱有关,但又与钱的关系没那么大的其他原因。比如,害怕恋爱会分手,婚姻会失败,生孩子受罪,婆媳关系难处理,教育孩子太累,一个人比两个人过得好。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他们如何看待恋爱与婚姻,婚恋意愿的背后存在哪些担忧等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恋爱意愿问题的回答,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关于婚姻态度的回答中,25.1%的青年表示“不确定(将来会不会结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即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此外,女性的结婚意愿更低,女性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女性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婚姻犹疑态度。而在对恋爱态度的调查中,并未发现这种性别差异。这说明在婚姻这件事上,女性的态度更加谨慎。

调查进一步将低婚恋意愿的年轻人划分为“忧婚族”“恐婚族”“懒婚族”“不婚族”。

“忧婚族”主要是出于对物质条件的担忧。这些青年因现实中较高的婚育成本而感到忧虑和无助,进入婚姻的意愿无形中受到抑制。

“恐婚族”对婚姻有较多负面认知和预期偏差,充满恐惧和焦虑。他们“谈婚色变”,有些人甚至没有勇气恋爱。青年选择“不相信婚姻”的占30.5%,其中女性占73.4%,女性“恐婚”者比男性更多。

“懒婚族”对恋爱、结婚并不排斥,但他们并不会为了寻找“另一半”特别努力,而是持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不婚族”将单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再视“结婚生子”为人生必经历程,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个人事业发展与兴趣爱好中。

对婚恋意愿分组只是一种研究方法,并不是给年轻人打标签。这四个分类挺有意思,很多人都表示“被戳中”。啰里啰嗦一大堆,其实是为了强调一件事儿,就是我们要承认或者正视我们选择晚婚或者不婚的原因。

有时候,这个原因很简单,就只是我们不想结。也就是说,结婚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但不是所有人的需求,也不是唯一正确的需求。

如何对待婚恋?

有人说,90后、00后是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有人说,90后、00后是最张扬个性的一代,不结婚、不生育,没房贷,没烦恼,听起来很爽对不对?但不婚晚婚带来的是晚育和老龄化问题,进而加重养老负担、拖累国家财政,以及制约经济活力。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加剧了人才储备失衡,社会上重要位置都被年龄大的人占据,年轻人上升通道狭窄,拼命打工,却没有出路,进而对生活失去欲望,如此恶性循环。

低欲望社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冷冰冰的经济上,也体现在活生生的生活中。据日本媒体的报道,在日本,每年有高达32000例“无缘死”发生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一群孤独老死的日本人,活着时没有朋友,没有配偶,没有孩子;直到死去也没人发现,更不知她们姓甚名谁。

我们支持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但问题在于:

堕胎自由是进步,但堕胎率高并不是进步;

离婚自由是进步,但离婚率高并不是进步;

结婚自由是进步,但结婚率低并不是进步……

所以,我们要赶紧响应号召结婚生娃吗?个体选择与低欲望社会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靠催促、逼迫个体就可以解决的。鼓励婚育是必要的,但一味催婚、催生是没用的。现在的局面不是年轻人的错,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作为年轻人来讲,如何对待婚恋?

第一,一定要有坚定单身的信念(面对催婚时尤其如此),先找到自己生命的落点和价值。

是不是很意外?其实没什么好意外的。坚定单身的信念,是指一个人不依靠别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可以独立承担生活,而且有能量给对方去输送温暖。最怕的是像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的“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然后希望别人多承担,一切都是对别人的一种期待,把自己的压力都转移出去,这样会比较麻烦。虽然不婚晚婚是个值得担忧的社会问题,但为了婚育而随随便便找个人结婚,找不到还好,万一找到了,可能成为两个人的悲剧。

第二,感动不是爱情,谁都改变不了自己根深蒂固的喜好和审美。

一个女孩子又漂亮、又有才华、又聪明;一个男孩子俊朗干净、阳光幽默、又有上进心,谁不喜欢,是吧?喜欢是顺理成章的,但这个喜欢缺乏特殊性。要想一想对方的什么地方你不喜欢,但是你还是很爱TA,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情更多是一种情绪,短期的疯狂迷恋,荷尔蒙上升,在激情期,只看到对方的闪光点,爱得死去活来。当激情退却,一只脚踏入现实生活的土地上,不论是你,还是对方,其实都是凡人。

如果对方身上有我们无法接受的缺点,那我们也就不应该拥有对方的一系列优点。只有平静地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才可能遇到灵魂伴侣,或至少遇到很善良的人。

第三,打破社交隔阂,突破社交舒适圈,回归传统的熟人社会交往方式。

回归不是原原本本的还原和倒退,而是另一种进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了。以前的生活鸡犬相闻,现在的生活相逢陌路。喧嚣、漂流的大环境下,错综复杂、转瞬刷新的信息,使得年轻人在爱情面前,变得越来越进退两难。

现在的问题,是看不见真实的人,因为在漂流中,在网络中,你看到的都是偶遇。当感情失去了时间和人情的浸润,当然就可以速成也可以速朽。为了替代过去的熟人社会,寻求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衡量一段感情是否值得开始,就只能更加寄希望于物质上的门当户对。

我们现在特别担心年轻人丧失爱人的能力。社会重压下、独生子女环境下长大的这一代人,相当一部分人“喜欢独处;不喜欢被关注;平时喜欢在家里看书看剧听音乐玩游戏,上网玩一整天游戏也不会厌倦。”

或者有人认为,年轻人不再需要伴侣的陪伴,也可以过得很好。就像年轻人的打油诗“智者不入爱河,铁锅炖只大鹅,爱河伤心又难过,大鹅暖心又抗饿。”

其实,哪一个心灵正常的人,不需要来自同类的爱和陪伴呢?年轻人有时候会有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

然而,现在的恋爱、婚姻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成本又特别高,一个人解决好自己的生活都不容易,还要解决跟别人在一起,一个两人世界,太不容易了。

总结

年轻人的婚恋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社会舆论其实对年轻人更宽容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五年前,催婚、催生、催相亲等话题隔三差五就要被翻出来炒一炒,而且与适婚人群相比,父母亲才是主角,各种公园相亲角的“明码标价”啦,父母亲的“花式逼婚”啦。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整个社会都在逼问年轻人: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你为什么还不生娃?

这两年,话题还在,但表达方式却温和多了,舆论更侧重于年轻人视角,讲述他们面临的社会困境和实际困难。“按时结婚”不再是高悬在人生道路上的铁律,人们被赋予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这是一种进步。

但社会在给予年轻人自由选择权的同时,还需要一起努力,减少因为娶不起和生不起导致的不婚和晚婚现象,为适婚人群提供保障和社会福利,改进住房、教育、医疗问题。

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是需要自我反省的。反省不意味着要被迫去结婚生娃。而是如果在适婚年龄遇到催婚,不要永远把物质条件当作自己的挡箭牌。正视自己的内心,到底是自己真正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享受单身的自由和洒脱,还是说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或者其实内心渴求另一半的陪伴和理解,但又不知道如何行动?爱情也许就是几秒钟一见钟情的事情,我们有时候考虑了好几年、等待了好几年,就消耗和错过了很多东西。

生命的本质,或许是各种各样的体验。年轻人,要正视和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研究领域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关注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政商关系、博弈论。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809043

https://new.qq.com/omn/20200919/20200919A02S2E00.html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1-03-12/doc-ikkntiak8687785.s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273618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774160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G72A9Q7S00019HUL.html

https://www.sohu.com/a/336319557_260616

http://k.sina.com.cn/article_6568147391_1877df9bf00100txsc.html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原标题:《十一长假,你被催婚了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