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沙家浜》“18棵青松”原型之一、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辞世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综合报道
2016-06-24 16:3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现代京剧《沙家浜》“18棵青松”的原型人物之一、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  中国江苏网 图
据苏州新闻网消息,现代京剧《沙家浜》“18棵青松”的原型人物之一、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0日凌晨在其家乡无锡市的康复医院辞世,享年94岁。

公开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16岁的吴志勤(1923.10)参加了由新四军六团和地方抗日武装改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二路一连。在反“清乡”、反“扫荡”及主动对日、伪军作战中,吴志勤参加了黄土塘东进第一仗、夜袭浒墅关、火烧日军虹桥机场等数十次战斗。在此后的江阴顾山战斗中,吴志勤不幸负伤,包括他在内的36名伤病员被留在阳澄湖畔的后方医院养伤。

这36名伤病员在常熟地下党的领导下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置芦荡中养伤。痊愈后,他们发展成为一支人民武装,并演绎出沙家浜伤病员的传奇故事,这当中就包括家喻户晓《芦荡火种》、《沙家浜》等。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片尾的一段唱词。剧中“18棵青松”也成了阳澄湖畔芦苇荡里,负伤顽强战斗的新四军战士的代名词。

1941年5月,吴志勤伤愈后又参加了消灭国民党胡肇汉部队的战斗。此后随部队转入苏北,在苏中江高宝根据地继续同日军作战数十次,直到抗战胜利。

1983年离休后,吴志勤潜心研究新四军历史,生活在无锡的他多次回沙家浜探亲。

2014年初夏,他还曾在子女们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最后一次来到沙家浜,寻访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每当听京剧《沙家浜》时,我就会想起在沙家浜养伤战斗的那段日子。那时,沙家浜的老百姓冒死为我们疗伤、给我们送吃的,当地群众曾救过我3条‘命’,对我而言,老百姓就是我的英雄。尽管战争已经远去,但抗战精神应该被世代传承。”

相关报道称,吴志勤辞世前,其余35名伤病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在各次战争中,有的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有的积劳成疾,先后病逝,都已分别走完了革命征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