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琅琊榜》剧中的真实与穿越:梅长苏是否真有其人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6-06-27 18:0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2015年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并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2016年日韩引进《琅琊榜》,这部剧又登上了国外的荧屏。这部号称架空历史的古装电视剧为何被视为国产良心剧?电视剧背后又隐藏了多少真实的历史?6月25日下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做客第99期海上博雅讲坛为读者解说《琅琊榜》。

讲座现场

为什么要解说《琅琊榜》?

讲座一开始,胡教授即谈到解说《琅琊榜》的缘起。他坦言,自己平时并不常看电视剧,《琅琊榜》这部剧热播时,他在学界的几位朋友向他推荐了这部剧,要他看看这部剧。后来不久,山东画报出版社又向胡教授发出邀请,请他写一本通俗读物解说《琅琊榜》。“我以前也写过一些面向公众的史学读物,我的朋友、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做过电视剧《芈月传》的历史顾问。其实,电视剧的历史顾问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我想,如果我来解说《琅琊榜》,王子今讲讲《芈月传》,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而且,作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学者,《琅琊榜》播出期间,胡教授也接受过一些涉及相关剧情历史背景的采访。在胡教授看来,历史研究不是枯燥无趣的,对于《琅琊榜》热播引发的社会反应,胡教授也挺有兴趣,于是他接受了出版社的写作邀请,并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电视剧,接着就写了新书《胡阿祥解说〈琅琊榜〉》(2016年5月出版)。

胡教授解说《琅琊榜》是考据派的。“《琅琊榜》的小说、电视剧号称是架空历史,但实际上,又并非完全架空。《琅琊榜》故事的总体时代背景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故事发生的核心区域就是梁朝首都建康(金陵)。剧中出现的很多元素都与这样的时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讲座中,胡教授即与读者分享了他考证追究出的剧中的几条重要线索。

搅动大梁风云变化的“琅琊”在哪儿?

随着《琅琊榜》的热播,2015年10月下旬,安徽滁州的琅琊山风景区将一座原名“会峰阁”的阁楼改名“琅琊阁”,一时引起了社会的非议,有观点批评其傍剧扬名。讲座中,胡教授谈及此事,他认为,就剧中“琅琊”地名的原型而言,恐怕还是滁州的琅琊山相对切近。

滁州琅琊山

琅琊,又写作“瑯琊”、“琅邪”、“瑯玡”,其得名可能都与美好的玉石有关。清人吕吴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对琅邪县的解释是:“本产琅玗之玉,故名。邪古音同玗,今之马脑(玛瑙)也。”也就是说,“琅琊”得名于其地出产玛瑙一类的玉石。

最早的琅琊,在今天山东青岛下辖的胶南市西南琅琊镇一带。春秋时期,海边有山,名琅琊山,齐国在此设琅邪邑。秦始皇东巡时,齐地海滨的琅琊也是目的地之一,有琅琊台遗址和琅琊刻功记石。不过,名垂史籍的“琅琊”还是东晋时代的“琅琊”。

西晋永嘉丧乱后,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正是凭借琅琊王的身份,积聚力量得以渡江称帝。而辅佐司马睿登上帝位的王导,也是出自琅琊。司马睿为了安置跟随自己南下的琅琊人士,即在建康设置了一个琅琊郡。南朝刘宋时,琅琊郡改称南琅琊郡,萧齐时,南琅琊郡的治所又搬到了离建康更近的白下城(即今天的南京幕府山麓)。

胡教授说,尽管山东的琅琊得名最早,也有琅琊山;东晋南朝侨置的琅琊郡、南琅琊郡更在《琅琊榜》剧中大梁都城金陵的附近,但是这些“琅琊”跟剧中的琅琊山、琅琊阁并没有太多内在关系。符合剧中琅琊山气质的恐怕还要数滁州的琅琊山。

滁州琅琊山盛名得于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里环境清幽,林泉相映,距离金陵路途很近。至于滁州琅琊山何以得名?胡教授说,这与司马懿的后裔司马氏有关。

《太平寰宇记·淮南道·滁州清流县》记载:“琅邪山,在县西南十二里。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邪王,避地此山,因名之。”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的说法则指向了司马伷,司马伷暂驻此山,因而得名。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儿子,曾获封琅琊王,司马睿是司马伷的孙子,袭琅琊王爵位,建立东晋。因此,无论是司马伷还是司马睿,对于金陵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物,而与他们有关的滁州琅琊山,自然与金陵城关系更为密切。《琅琊榜》剧中的琅琊山、琅琊阁搅动大梁帝都的风云变幻,滁州的琅琊山相对切近些,不过事实上,滁州琅琊山并无琅琊阁。

众里寻他:林殊、梅长苏、苏哲

电视剧《琅琊榜》中林殊、梅长苏、苏哲实为一人。胡教授则从真实的历史叙述中找到了三个人物对应上述三重身份。

与赤焰军少帅林殊命运相似的是梁朝名将陈庆之,陈庆之自幼跟随梁武帝萧衍左右。500年,萧衍起兵襄阳,陈庆之随同左右。梁朝开国时,陈庆之也是战功赫赫,颇受梁武帝的嘉许。528年,北魏内乱,北魏太傅、北海王元颢投诚梁朝。梁武帝立其为魏王,派陈庆之率军七千护送元颢北归,意图扶植一个亲梁的傀儡政权。而这七千人的军队在140天内,取城三十二,“四十七战,所向皆克”。529年,陈庆之护送元颢入主北魏首都洛阳,因陈庆之麾下将士着白袍,洛阳有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而论其结局,陈庆之与林殊也颇有相似之处。陈庆之护送元颢到洛阳,对抗北魏权臣、天柱将军尔朱荣,元颢为脱离萧梁控制,上表组织梁朝增派援兵,陈庆之战斗遇阻,又遭山洪,军队死散,他自己幸免于难,化装为僧,辗转返还建康。

剧中“江左梅郎”作为江湖霸主却只是文弱书生模样,其过人之处,一是深孚众望的魅力,二是料事如神的才智。梅长苏、苏哲的人物原型,胡教授找出了两个,一个是陶弘景,一个是苏绰。

陶弘景既是隐士,也是朝士。他曾遍历名山,寻访仙药,又与梁朝皇帝萧衍交往甚密,有“山中宰相”的美称。这与宗主梅长苏、谋士苏哲身跨江湖和朝堂如出一辙。而谋事色彩更浓的苏哲,考虑其与靖王的关系,这对人物与历史上苏绰和宇文泰的关系更为相近。

陶弘景

苏绰,出身关陇名族扶风苏氏,是西魏大将军、丞相宇文泰身边的名臣。宇文泰在关中初建西魏之初,国势弱小,远不敌关外的东魏政权。宇文泰听说手下的儒臣苏绰有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才能,便召见他,苏绰也是尽心辅佐宇文泰,二人既是政治知己也是推心置腹的朋友。

琅琊榜的“穿越”

谈及《琅琊榜》剧中类似上述剧情与历史的暗合之处,胡教授说不知道这些相合之处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以为小说作者海宴对历史叙述似乎颇有些了解。虽然说是架空历史,但其中剧情也颇值得考据派玩味,当然,剧中也有不少元素设置并非属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空范围,比如三省六部、悬镜司,前者出现于隋唐时期,后者的原型则是明朝的锦衣卫。对剧中的此类元素,在讲座的最后胡教授也列举了一二细节与读者分享。

《琅琊榜》剧中,私炮坊一案与言侯借年终尾祭“弑君”之举都与“黑火”有关,即走私的火药。然而事实上,梁朝时尚且没有出现有如此威力的火药。太子与户部楼之敬借以牟利的“爆竹”,要等到火药发明之后,最迟到宋朝才出现装有火药、点燃引线能够炸裂发出巨响的“炮仗”。

另外,曾经养过信鸽的胡教授还特别注意到剧中“飞鸽传书”的情节。胡教授介绍说,据现有文献记载,唐宋时代才有专门训练鸽子传递信息的情况出现。而且飞鸽传书在古代一直没有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一来因为鸽子负重有限,能够传递的信件不能过重,自然承载的信息有限;二来鸽子有天敌,难免路上遇到危险,信息能否安全送达尚且不能保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