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艺学生是如何用舞蹈表现海德格尔哲学的?

黄艾婷
2016-06-27 18:1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哲学概念抽象而晦涩,人们对哲学的印象大抵停留于哲学是一门深藏书斋的艰深学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觉得要想理解一本学术性哲学著作需要长期的文本阅读积淀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进而认为学术性哲学著作只是专业人士的专属文化大餐,哲学大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6月25日晚,南京秦淮河畔的青果剧场里上演了当代舞剧《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南京艺术学院的一群年轻人用别样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哲学盛宴——舞蹈遇上了哲学家海德格尔。

这场由年轻人排演的舞剧改编自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异宾教授的同名著作《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这是张异宾教授研究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思想的作品。不同于传统解读模式,张异宾教授采用“构境论”向读者展现青年海德格尔思想的隐匿逻辑和多重面貌。

《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图书封面。

舞剧《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现代舞的方式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用舞蹈诠释青年海德格尔早期文本《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研究》、《那托普报告》以及《实质性解释学》中的关键概念,展现海德格尔的学术场境故事。

舞者开场。   黄艾婷 图

舞蹈本身就是一场与哲学的遭遇

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巴登州黑森林中的梅斯基尔希小镇,其父亲是一个教堂司事和箍桶匠。幼年的海德格尔在帮父亲敲钟的节日钟声中获得非凡体验,在林间路和山间小道上奔跑获得狂喜,在与未被人类劳动改变的自然和大地亲近之中获得质朴本真性,海德格尔是一位地道的山民之子。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过程是自然的、质朴的、诗性的。

此次舞剧团队不是借诗的灵性来体悟海德格尔,而是选择用他们充满生命力的身体来回到海德格尔,用一种更直观感性的方式体现哲思的巨大张力。

该舞剧一共分为四幕,每一幕分为两个片段,历时1小时。四幕的主题是《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中的关键性概念,分别是《此在——Dasein》、《本有——Ereignis—发生事件》、《解构——Destruktion》、《座架——Gestell》。每一幕由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有具体的子主题,《此在》分为《到场与表演》;《本有——Ereignis—发生事件》分为《多重存在》、《圣性情境》;《解构——Destruktion》分为《Was(什么)-wie(怎样)-sein(存在)》和《实际性:关涉-期待-无》;《座架——Gestell》分为《意蕴性操持》和《生活关联与境》。

舞剧全程,没有复杂的道具,没有绚丽夺目的灯光,有的只是无声的舞者。该舞剧用最简单的方式对《回到海德格尔》进行了再诠释,舞蹈演员依靠身体的移动、姿态的变化以及队形的布列表现海德格尔的多重思想情境。

在音乐的跌宕起伏中,舞者用最自然、最质朴的人体向我们展现了隐性矛盾与显性矛盾的结合体——海德格尔。伴随着主题的过渡,进行不同类型音乐的切换、音乐节奏的变换,海德格尔的多重身份逐渐丰满,一个以面具形象示人的内心痛苦者、一个面对大他者蜷缩在安全角落的不抵抗者、一个试图冲破一切神性的反叛者形象、一个面对石化般的世界而渴望回归质朴的诗人……在舞者夸张的跳动与不自明的伸展中,在舞者情绪的暗涌中,一个个抽象概念以杂陈的态势直击内心深处。

舞剧缘起于对哲学的兴趣

那么这样一次艺术实践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黄艾婷(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舞剧《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以下简称《回到海德格尔》)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团队做的。能否介绍一下舞剧创作团队人员的情况?

刘子彬(执行艺术总监):我来自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音乐班,目前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这部舞剧原本是我们学校开设的《演绎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的小组课程作业,我们小组共同策划了这个舞剧。主要女舞者是12级学生周颖,另外三位女舞者分别是13级学生郑雅婷、裴安迪和郑咏嘉。所以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和舞蹈学院共同完成了整个舞剧的演出。课程老师肖艳老师对我们帮助很大,给了大力支持,本次的演出场地青果剧场就是肖艳老师帮助我们联系的。

黄艾婷:以《回到海德格尔》这本书为解读对象的舞剧的创意完全是你个人的想法吗?你是怎么萌生用舞剧的形式来表现这本理论性书籍这样的想法的?

刘子彬:以舞剧来演绎《回到海德格尔》是我个人的想法。过去在南艺两年的学习生涯中,我学习了基础艺术普识类课程,是带有哲学性和美学性的课程,所以我对哲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使然,后来到南京大学哲学系听张异宾教授的课以及相关讲座,接触了《回到海德格尔》,发现这本书很特别。课后在研究海德格尔思想的时候,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在这么多因素的共同激化下,我萌生了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回到海德格尔》的想法。

用身体展现海德格尔存在之思

舞剧剧照,舞者周颖的独舞表演。  黄艾婷 图

黄艾婷:你以舞蹈的形式是解释《回到海德格尔》这本书还是海德格尔原初的思想呢?

刘子彬:其实是表现《回到海德格尔》这本书。但是在舞剧的编排上也带有我自身的想法,并不是完全按这本书的结构来操作的,带有我个人理解。我是作为一位解读者,《回到海德格尔》是作为被解读对象的。

黄艾婷:《回到海德格尔》对海德格尔的文本进行了区分,分为表现性文本、表演性文本、秘密文本和现身性文本。舞剧分为四幕,这四幕和四类文本是对应关系吗?这四幕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呢?

刘子彬:其实这四幕并不是按照文本分类来划分的。我们知道,其实这四个概念在张异宾老师的《回到海德格尔》四类文本中都有体现,而在舞剧的每一幕中都交叉地体现了这四类文本。我根据自身的理解自主地选择了《回到海德格尔》的四个关键概念作为主题。这四幕之间是平行关系,是平行的四个主题。

黄艾婷:在具体解读的时候,你受张异宾老师构境论中的文本分类的很大启发,那么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来表现不同的文本类型呢?

刘子彬:这是通过演员的直观感受、情绪来体现的。肢体动作的不同表现方式是对应文本的不同类型的。这也是我们舞剧的一大特色。

黄艾婷:你能具体举例说明舞剧中舞蹈动作和哲学概念是如何衔接的吗?

刘子彬:譬如,“操持”概念,我们会用夸张的、劳作性、实践性的动作来表现。还有“生活关联与境”这个概念,张异宾老师在文本中提及的生活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生存上的、实践的生活,是具有悲观主义色彩的生活,这一部分演员对应的情绪是一种开悟的、麻木的状态,这类似于皮娜·鲍什的舞剧《满月》。这两个阶段用的是节奏感很强的现代性音乐来表现概念。

黄艾婷:能否具体谈谈舞剧中音乐的选用?

刘子彬:主要采用这样几个时期的音乐:第一,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第二,印象派音乐;第三,新维也纳时期音乐,也称作表现主义音乐。海德格尔的文本让我想通过这些类型的音乐来表达。例如,早期海德格尔的风格是印象派的,于是在这里我就采用印象派音乐来表达。还有张异宾老师在《回到海德格尔》第一章用乡土浪漫主义来定义海德格尔,于是我就用乡土浪漫主义音乐来表现,这样文本和舞蹈之间就不会产生断裂。

此外,我们舞蹈的另一特色是,我们是采用音乐成形之后再编舞的方式。我们确定音乐之后会进行曲式分析,然后再编动作。我们舞剧是采用这种编排方式。

黄艾婷:海德格尔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复杂的思想家,在编舞、排舞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一些理论困惑或其他一些问题呢?

刘子彬:虽然国外有用舞剧来表现哲学的,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的以哲学为主题的舞蹈作品,所以我们在编舞的时候缺乏可以借鉴的材料。我也只是名大三新人,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只能说这是一部实验性的剧。

在实际的排舞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演员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哲学概念,所以我将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感性体验,把情感、技法传达给舞蹈演员。其次,我们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舞蹈演员人数不足,我们只有四名舞蹈演员,舞台上舞者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四名,无法更好地做好舞剧的点、线、面,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张力。最后,由于资金原因,客观条件也很受限制,舞台硬件条件和道具都选用的比较简单。

现场提问环节。  黄艾婷 图

(本文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