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克思主义信仰过时了吗?人民日报:大多数年轻人心中有杆秤

曹磊、朱利/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6-06-28 21:39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提起马克思主义,当下有种观点声音不小,认为“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也完成了历史任务。

持这一观点的人,抛出的论据貌似有力:用百年前的理论指导当代,无异于“刻舟求剑”;信仰马克思主义也不能赚钱,在当下没有用处;马克思主义缺乏感召力,年轻人对此毫无兴趣。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事实果真如此?马克思主义现在真的已经“out”了吗?

1、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刻舟求剑”?

在诸多声音中,落后时代论颇有迷惑性。一些人宣称,百余年前的马克思指导不了当下中国的现实工作。马克思没见过飞机高铁,没上过互联网,也没用过微博、微信。时代不同了,用百年前的理论解答今天的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

其实,这套说辞才是“刻舟求剑”,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100多年尤其在中国的发展实践视而不见。马克思、恩格斯没来过中国指导工作,可新中国成立了;马克思没研究过中国的改革开放该如何进行,可中国经济实现了崛起。马克思最初的共产主义“创业企划书”并没有中国专版,但中国共产党却从95年前十几人的“创业团队”发展至今,靠的不是僵化、教条式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实现飞跃、跟上时代。事在人为,久久为功。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的人,和95年前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人一样,最终都会被历史和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即便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也没人敢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资本越是任性,人们越是怀念马克思的论断,越是希望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营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对危机,许多人走进书店重读《资本论》,不少西方学者也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反思资本主义弊端,这部看起来枯燥、深奥的“大部头”一度脱销。冷战刚结束时,美国学者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断言共产主义已经失败,成为当时的时髦理论。可是20多年过后,《资本论》有了新的拥趸,福山当年的结论饱受批评。

在资本发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被一些人谩骂指责为“过时”,一点也不奇怪。如果我们不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的特性,也不去搞懂马克思主义至今不变的核心要义,就容易被这些谩骂引入歧途。“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一针见血!

马克思所著《资本论》。

2、马克思主义不能帮我们赚钱就没有价值?

当下,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离工作、生活太遥远,看不到、摸不着;只要不犯错误,不违法违纪,信与不信没关系。更何况,现在压力那么大,信仰马克思主义能赚钱吗?能在高房价的北京、上海买房吗?既然没有实际利益,信它有何用,纯粹是浪费时间。

这种观点也有不小的市场,持此论者甚至还不乏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这种逻辑其实就是把信仰庸俗化。他们不信马克思主义,而是醉心于马克思批判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一切向钱看”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一朝权在手,钱财滚滚来”不仅催生腐败,更把社会风气带坏。更有甚者“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气功大师”王林曾对刘志军说要帮他办公室弄一块靠山石,“保你一辈子不倒”。刘志军是信了,但最终还是倒了。可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是不少腐败分子堕落的第一步。有鉴于此,你能说坚持这一信仰没价值吗?

诚然,马克思主义确实带不来直接的物质收益,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巨大价值。一旦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就会陷入精神荒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曾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理论,流于口号,将入党当成资本,入党申请书网上下载,入党誓词走个过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事实证明,用“是否有用”的眼光来衡量马克思主义信仰,只会让自己误入歧途。

3、马克思主义缺乏感召力,年轻人对此毫无兴趣?

还有人把“过时论”、“无用论”掰开揉碎,注水炮制一番,声称中国的80后、90后很现实,对马克思没有兴趣,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条件反射式”的距离感,避之唯恐不及。青年党员选择入党大多只为图好处、随大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将因此而断绝。

必须承认,现实中确有一些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有逆反心理,但马克思主义信仰值不值得重视,大多数年轻人心中还是有杆秤。在回答“为何要入党”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徐川给出的答案是:信仰。因为这两个字,他成了网红,他“不忘初心”的回答不仅没人嘲讽,反而得到了许多青年的认可和点赞。可以说,今天徐川所引发的讨论,就是新一代青年尤其是青年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回答。

前不久,一首名为《马克思是个九零后》的说唱歌曲火遍互联网。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年轻女孩卓丝娜。“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在政治课。学了他的思想,只是为了及格。本打算过了就算,后来翻开却发现并不讨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有一天我看到他的厉害。看到我的信仰别再问why,别再看magazine,我在看马克思……”这样的歌词个性而又有活力,将严肃的马克思和在一些人看来“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唱”进了众多年轻人心里。

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启示,现在的青年人不是不喜欢、不接受马克思主义,只是那些枯燥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反感。不少高校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就是划重点,千篇一律的说教,甚至有的教师以“嘲讽”“戏谑”的方式“研读”马克思主义。如果能像徐川那样,通过故事讲道理,“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如果能以《马克思是个九零后》这样接地气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年轻人还会失去兴趣吗?还会担心“马克思主义过时”这样的论调吗?答案不言自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