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玉林“狗肉节”冲突降温:爱狗者转向教育当地下一代不要吃

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2016-06-30 12: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玉林,这座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并不起眼的小城,每到夏至前后,就会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以至于外交部都要出面回应。
夏至这天被民间称为是玉林的传统民俗“狗肉节”,当地居民推崇在这天将狗肉和荔枝合着吃,俗语有云“夏至狗、荔枝酒”。

但在动物保护者们眼里,流水线式的杀戮、食用“通人性”的狗是一种“罪过”。近年来,大批全国各地的爱狗者们,会在夏至这一天赶到玉林,劝导当地狗肉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和食用者。

这种“现代博爱”和传统民俗往往分不出对错或高下,爱狗者与屠(卖)狗者之间的对峙、冲突,就成了近年来玉林狗肉节上的一种常见情况。

经过几年的对峙冲突和舆论争议,到2016年夏至,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走访发现,双方已渐渐明白,改变对方的观点很难,冲突并非一个有效的手段。

2016年6月23日凌晨,广西玉林市郊的一处活狗买卖地点。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玉林当地的狗肉从业者,对于爱狗者的抗议已普遍日渐习惯并开始不以为然,有狗肉店主笑着说:“爱狗人士闹闹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拍几张照、穿穿文化衫么。”

爱狗者也在学着找到更文明、更有效的劝阻方式。6月22日,广西柳州“希望有家”小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Kimmy告诉澎湃新闻,玉林当地吃狗肉的风俗暂时还无法改变,但下一代可能每天上下学都会看到狗肉交易的场面,“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们逐渐接受不吃狗肉的新观念。” 

这或许是一种正确的解决方式:把眼下无解的冲突和争议,交给时间和未来。

广西玉林,爱狗人士与当地人合影。

“今年爱狗人士来的少了”

2016年6月21日,夏至,高温还没有降临,走在玉林的大街上,已能感到一股湿热的气息。

被称为玉林“狗肉一条街”的江滨路上,久负盛名的两家狗肉店内,人声鼎沸。店门口停着几辆警车,车外站着几名着警服的民警,还有三五成群的当地人在店门口四处张望,见到有人拍照,便围上来盘问、驱赶。

通往江滨路的新民路,被蓝色的路障阻断。民警拦住驶来的出租车,示意车辆掉头行驶:“你们从这里只能走过去。”

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地派出所民警告诉澎湃新闻,“狗肉节”当天,出动了很多民警,怕出意外。

“‘狗肉节’当天要维护秩序,所以戒备当然严,怕爱狗人士闹事。”餐馆附近一家凉茶摊的摊主说。

官方的神经依旧紧绷,但多名当地人和爱狗者均表示,今年爱狗者与当地屠(卖)狗者的冲突,相比往年已大大降温。

虽然走在玉林街头,一旦有人举起相机或手机拍照,往往就会招来路人同样的对待。双方互拍一阵之后,各自走开。

虽然在玉林交易活狗的大市场附近,如果有陌生人买狗,还是会有人凑上前去问:“你是爱狗人士吗?”即使得到否定的回答,他们还是会追问:“你吃狗吗?” “狗比人都重要吗?”

但冲突也往往仅限于此。

澎湃新闻采访发现,不管是玉林的狗肉从业者或食客,还是外来的爱狗人士,大多都表示往年玉林街头“虐狗逼买”、狗肉摊前跪拜“替人赎罪”等引人侧目的场景,如今再难看到。

在玉林的狗肉批发交易中心——垌口市场里,澎湃新闻没有发现有人为狗超度,也不见血腥的宰狗场面,有的只是路人的匆匆拍照和店主的不以为然。

“今年爱狗人士来的少了。而且爱狗人士闹闹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拍几张照、穿穿文化衫么。他们来了炒作的多。”已经在垌口市场做了十几年狗肉生意的一家配料店店主说,“把生意做好比什么都强。”

连续多年在“狗肉节”时赶来玉林的柳州“希望有家”小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Kimmy说,今年动保人士受到的“待遇”比往年好很多。“去年我们还被泼过狗血,被人举着刀追过,但今年这些都没见到。”她说,“今年已经收敛了很多。”

广西玉林,爱狗人士杨晓芸在玉林市郊购买活狗。

官方约束店主避免刺激爱狗者

玉林官方一直极力否认举办“狗肉节”。在2016年6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据地方政府介绍,在夏至食用荔枝和狗肉,是民间的一种饮食行为,属个人饮食偏好;不存在以食用狗肉为名的节庆活动,玉林市当地政府也从来没有支持、组织、举办过所谓的“玉林狗肉节”。

但近年来,每逢夏至,爱狗者与当地屠(卖)狗者之间不时爆发冲突,往往让玉林成为全国舆论焦点。

为了减少对爱狗者的刺激,降低双方的冲突烈度,玉林有关部门对狗肉链上的从业者做了很多非常细节的要求。

垌口市场一家狗肉店老板向澎湃新闻透露,今年的“狗肉节”,官方要求市场内肉铺铺头的狗肉不能摆太多,但允许在摊位挡板后面摆,需要时可随时从摊位挡板后面拿。

该老板说,2014年,他们被要求摆上摊的狗肉不能整只贩卖,必须切段;2015年,被要求肉虽然不用再切段,但也只能摆两只,其余的要摆在摊子下面。

2016年夏至次日,6月22日,一位当地的小女孩指着两家餐馆门前挂在钩子上的狗肉说:“昨天肯定不能这样挂,大排档都不能摆在外面的。”

澎湃新闻还看到,在“狗肉一条街”江滨路,以及通往江滨路的新民路上,多个大排档标牌上的“狗”字被遮挡,均被“香肉”或“脆皮肉”这些词代替。

爱狗者担忧狗肉食用安全

Kimmy希望,管理部门能多做一些狗肉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为此,“希望有家” 小动物保护组织还曾和玉林市食药监局沟通过多次。

她觉得,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希望有家”今年曾协助检测过一批在玉林屠宰场救下来的狗,经检测,大部分狗患有犬瘟热、冠状病毒、细小病毒等。

前述垌口市场的狗肉店老板也说:“今年狗肉节前后,管理部门来市场检查过狗肉的检疫手续,还抽取了一些去化验,(但)平时谁来管。”

玉林市玉州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活犬检疫目前的工作主要包括给活犬打狂犬病预防针、对有申报的狗进行产地检疫,然而狗肉并没有检疫标准,“农业部没有对狗肉检疫的相关规程。”

玉林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位李姓科长则认为,玉林政府对玉林食品安全的整治一直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进行的,玉林政府一直在严厉打击偷盗、毒杀犬类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倡导爱护动物,提倡健康的餐饮文化。

从2012年便开始关注玉林“狗肉节”的“首善广东志愿者中心”的要求相对激烈,其创办人“善待”认为应该取缔狗肉节,并称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有关部门的说法是,狗肉检疫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并不是没有检疫就不能吃。那说得极端些,随便什么都能卖。”“善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推诿,“狗肉节应该被取缔,既然投诉、上访不管用,我们下一步将起诉相关部门。”

澎湃新闻联系了玉林市食药监局、动监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方均表示未经过宣传程序无法作出任何回应。

广西玉林,爱狗人士雇佣的卡车里装上了近100条狗。

教育下一代不吃狗肉

6月23日凌晨3时,爱狗人士杨晓芸从玉林市中心出发,在一位狗贩子的带领下,前往玉林二环北路上的一个村子。

近年来,几乎每逢夏至,杨晓芸都会赶到玉林,带着筹集到的钱,从狗贩手中买下狗,然后带回天津的养狗基地。

兜兜转转半个多小时后,杨晓芸租好的卡车停在一个村子附近,车上摞着前一天刚做好的笼子。地图显示,这里距离玉林市区约6公里。

十几个狗贩子已经在等待着。借助手电筒的光,澎湃新闻看到地上、摩托车上,七八只狗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而这样的笼子就有十几个。

四个小时后,杨晓芸买的狗已经全部装上了卡车。但还有狗贩子带着狗来到杨晓芸面前,其中一只狗的眼部泛红。把狗卖给杨晓芸后,这名狗贩子一边洗手,一边用方言跟当地人说:“有病噶!”

一名不愿具名的狗贩子告诉澎湃新闻,要趁着狗肉节赶紧多卖一些狗,爱狗人士的到来,对他们的生意有好处。“要是想买,留下联系方式,以后有狗了给你通知。”

相比以往,包括杨晓芸在内的很多爱狗人士现在来到玉林,已经尽量不再与狗贩子冲突,而变成了直接买狗。这对狗贩子来说,就有了一个“投其所好”的生意。

一些坚持在夏至前后赶来玉林的动保组织,把着重点放在了未来。

从2013年开始,每逢夏至,柳州“希望有家”小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Kimmy都会来玉林,在这里开展对狗的救助医疗和绝育宣传。

Kimmy说,明年将引进国外的一些生命关怀课程,让玉林更年轻的一代逐渐脱离吃狗肉的环境,慢慢改善这种安全隐患巨大的饮食习惯。

“玉林当地吃狗肉的风俗暂时还无法改变,其实下一代受到的影响最大。他们每天上下学可能都会看到狗肉交易的场面,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们逐渐接受不吃狗肉的新观念。”她说。

动物保护组织“行动亚洲”中国区事务总监张媛媛连续几年都来玉林进行观察。她感觉,今年去玉林的动保组织少了许多,“现在剩下的主要是来买狗的,或者与官方沟通的。”

张媛媛认为,单一途径的抗议无法改变玉林当地的吃狗民俗。“即使政府强硬地禁止,也只是形式上的禁绝,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她表示,自己正在着手准备未来儿童教育的工作。

在玉林狗肉批发交易中心——垌口市场附近的州佩村,对以志愿者身份出现的澎湃新闻记者,一名“80后”黄姓村民表达了热心,称可以领着游玉林、吃狗肉。他试图借此了解外界对当地人的看法,“你们到底是怎么看我们的?你们怕我们吗?”

这位村民说,家里的长辈吃狗确实觉得没什么,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吃狗可能就会有所顾忌,比如他就很少吃。

针对有人虐狗的行为,他认为,确实有些当地人素质不高,做出这样的事,“但玉林已经被妖魔化、变态化了,十年之后你们再来,玉林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