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85、211要取消?不要过分期待

王洪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16-06-30 11: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大学“统筹双一流建设”的政策,一时间,985、211大学将取消的消息甚嚣尘上。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今日刊发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洪才的文章,详解政策背后的深意。“知识分子”授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转载此文:
教育部近期清理了一批文件,其中包括《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不少媒体兴奋异常,均把此作为重磅消息推出。许多人据此判断,985项目、211项目要停止了,这个判断是对是错,是真是假?

一流大学是钱堆出来的吗?

毋庸讳言,985、211从一开始实施就遭到了很大质疑。之所以质疑,就在于它造成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竞争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大不公平,使本来就已经失去平衡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变得更加不平衡了。因为985、211的经费投入无一例外是来自国家财政,是国民的税收支出,把大量的财政经费支持少数学校是否公平就值得考量。而大量的资金支出的实际效果如何就更值得考量。

大量的财政支持背后依赖一个虚假的假设: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大量的投入,我们现在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投入差距巨大,所以,要建设一流大学就要增加投资!这给人造成一个假象:世界一流大学是靠钱堆出来的!无奈,目前仍然有许多人相信这个假设。这个假设是真的吗?事实上是假的,因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钱虽然多,但却是经过自己辛勤努力争取来的,而非无偿获得的,简单地根据人家多少钱我就需要多少钱的假设当然是假的!

另外,我们根本没有考虑人家的大学资源的分布状况,也无法做到人家大学多元的经费来源渠道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匆忙地注入大量的国家资金去建设运行机制并不成熟的大学,无疑是造成低效运作、大量浪费、官僚主义、简单化管理的温床。这样造成的结果不仅是办学效益的下降,而且是办学质量的下滑。因为不需要练就内功就可以获得大量资源的话,那么只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就可以获取大量好处,如通过合并或挖墙脚就可以把数字做得漂漂亮亮,如此怎么再有心思去关心真正的科研与教学的一线事情?!

大学身份标签化的“暴力”

而大量财政投资造成的另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学校的身份差异和身份固化。与身份差异相伴随的是各种政策待遇的巨大差异,于是高校间的两极分化迅速地拉开了,本来是差异无几的大学,在经过标签后就变成了天壤之别。

一方面的情况是进行挖墙脚,另一方面的情况是大量的人才流失;一方面是具有高待遇高福利,另一方面则是入不敷出和举步维艰。生源素质也迅速开始分化,高素质生源马上扎堆地走向985,其次是流入211,这种不经过奋斗努力仅靠政策的操纵就可以轻易地获得巨大的优势,让人们感叹,办学再努力不如学会政策上的紧跟。当然,有些政策是具有特定指向的,未必紧跟就能够跟得上。这正是政策的玄妙之处。这也鼓励了高校造假、造假、再造假,因为只有把数字做上去了、做漂亮了才能获得各种优惠政策,进而才能获得更大的福利。这种高度不平衡政策的背后都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于是对于不平衡的政策人们又不能反对,否则就背负上道义上的罪责。这也是符号暴力的可怕之处。

无可置疑,这种政策仍然是计划思维的结果,是依靠行政命令指挥大学运作的习惯使然。为此一些高校迅速炮制了十年或十五年规划达到世界一流的规划目标。经过十五年之后,虽然一些数字确实上去了,但人们发现其办学水平依然如故,甚至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求学精神反而衰退了,不知这样的大学是靠近世界一流呢还是与一流大学渐行渐远了呢?

一流大学的关键是办学机制的先进,而非经费的优越。即使经费的优越,也是社会回馈的结果,而非无偿获得。一旦不劳而获的话,就无形中鼓励了人的投机取巧、懒惰、不思进取,就把人们的精力大量地牵扯进争名逐利、繁琐的利益分配之中,于是人们就没有什么精力去从事科学探究了。靠引进外援也仅仅是权宜之计,不可能获得长远效果。所以,无偿的资源供给只能放纵一些低效的管理行为,培养出一批投机者,是不可能把大学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去的。

“请神容易送神难”

今天提出要清理那些985、211建设的政策文件,实际上是一个再正常不过行政行为,只是因为涉及到985、211这样敏感的话题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我们知道,新旧政策更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政策是一成不变的,政策总是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当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时,与新政策出现交织的旧政策自然需要清理。

但政策之间实质上是保持连续性的,不可能新政策出台完全颠覆旧政策,那样的话岂非自我否定。故而,教育部出台“统筹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实质上仍然是985、211的延续,只不过这次把学科与学校并列,淡化了学校主体意识。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难题,在经过23年之久的211政策和18年之久的985政策之后,学校身份和学科排名基本已经形成定局,在一般学校的学科在失去大树的依傍之后,怎么可能突然地脱颖而出呢?即使存在少数例外,也必然是在过去已经受到关注的学科,如此而言,“双一流”建设无疑是在强化传统的985、211的优势而已。

无论如何,我们仍然能够从中看到一些政策信号:淡化身份意识,鼓励学科创新。也就是说,传统身份已经很难超脱,如果想继续发展就需要创新,不然就很难挤入渐趋固化的传统优势学科行列!这不得不说是为那些处于劣势的学校的优势学科开辟了一条生机。但可以设想的是,这批处于弱势学校的优势学科,要从强势学校中虎口夺食是多么不易!

因此,对于985、211将要取消的说法不要过分期待,因为政策惯性已经形成,何况历史是无法更改的。如果经过了20多年的211建设和近20年的985建设,一些学校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说明政策本身是失败的。对此,政策制定者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除非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管理非常不善的高校,绝大多数原先的985、211高校与学科都会被照单全收。不管如何,这仍然是向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政策迈出了一步。

在一个讲究出身的时代,985、211的身份会伴随一个学校的终身的,也会伴随一个校友终身的,除非985、211也建立了退出机制。可大家明白,“请神容易送神难”,要让一个学校退出这个行列,估计难度要大上不知是多少倍。如此,身份固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现在采取淡化身份意识的策略是正确的,也许 “双一流”是去标签化所采用的新标签,当然,对于985、211高校而言,各种有利于强化自我优越身份的新标签能够获得越多越好,以此观之,未来高校之间仍然会出现不容小觑的恶性竞争。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本文责编:李晓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