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鸿章访美:大谈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抨击《排华法案》

澎湃新闻记者 熊丰 编译
2016-07-12 15:54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1896年,李鸿章奉命出使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彼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出席完沙皇的加冕礼,他决定一路向西,访问欧美列国。此行历时共190天,行程9万里。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美国纽约,开始了对美国为期十天的访问。这是第一位中国高官来到美利坚的土地,整个美国都沸腾了。在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各大报纸都争相报道李鸿章的此次来访。这其中,《纽约时报》更是获得了对李鸿章进行专访的机会。在美国报纸的记述中,李鸿章被称为“总督”(Viceroy)。近日,笔者找到了120年前《纽约时报》专访李鸿章的报纸原文和随采访原文一同刊发的采访手记,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摘录和编译,以飨读者。

李鸿章一行访问费城。

“中国没法学你们建摩天大楼”

采访时间被安排在9月2号早上八点半,地点在李鸿章下榻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纽约时报》的记者对于采访时间的安排感到非常诧异,在采访手记中写道“从未见过任何政要选择在大清早接受采访”。

几番寒暄过后,采访于上午九点正式开始。《纽约时报》的记者首先问李鸿章对于美国的观感,美国之行有没有什么让李鸿章感到失望。李鸿章表示对于美方的接待非常满意,但认为美国有太多政党,这些政党自说自话,搞乱了民意,“你们报纸应该站出来,统一民众的认识”。《纽约时报》的记者在采访手记里评价道:“总督大人对我们国家政党政治的认识显得天真而幼稚”。

记者随后问道,此次来访的见闻中,最令李鸿章感兴趣的是什么。“来美国的这些天我每天都觉得很新鲜,”李鸿章说,“但最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你们国家的摩天大楼,居然有20多层高,你们不担心他们被大风吹倒吗?在中国我们肯定没法建这么高的楼,台风会轻易地把这些楼吹倒的。”

时任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接见李鸿章。

“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

“总督阁下,您是否认为,贵国的一般百姓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对此,李鸿章回答说,在中国,人们只把男孩子送去上学,中国有很多好的学校,但是只有那些付得起学费的家庭才会把男孩送去学校。寒门子弟往往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中国的学校远没有美国那么多,但清政府重视教育问题,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更多的学校。

“那么,总督阁下,您认为贵国的女性应该受教育吗?”记者接着追问。

李鸿章停顿了一会儿,然后非常谨慎地表示,中国的女性一般都是在家里接受教育,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会雇女教师来家里为她们讲学。在家庭以外,中国并没有公立学校让女性受教育。这样的一种情况延续了上千年,是由中国的传统和习俗决定的,“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从欧美各国中找出一种最适合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

华人在1848到1855年加州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大批华人的到来对其他族群的就业造成了冲击。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在十年内禁止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否则将遭到监禁或者驱逐。这一法案是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纽约时报记者就此询问了李鸿章的态度。

排华法案

“我知道你们即将举行新一届的总统大选,在换届之前,我怕是不能指望你们的政府当局修改法案了。但我知道,报纸在你们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我希望你们这些媒体能够为我们国家发声,推动法案的修订甚至是废除。”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有竞争的市场才有活力,而竞争不仅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排华法案》的出台,背后是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野心。我们清国人是他们害怕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把我们华人排除出去。如果我们大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商品,取消你们的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试问你们将作何感想?不要把我当成大清国的高官,我是一名国际主义者;不要把我当成达官贵人,而要当作大清国或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介平民。我不禁要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正是廉价劳工的存在,顾客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你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感到自豪。你们的国家是现代文明的典范,你们为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不让他们在工厂和农场里干活。你们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你们发明的东西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这是你们专利局的统计数据所表明的。在这方面,你们走在了欧洲的前面。因为你们想方设法的发展制造业。从事农业的人在农业之外,还将农业、商业和工业结合在了一起。你们不像英国,虽然他们是世界的工厂。你们致力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

“但你们还是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以致生产的产品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正是因为你们排挤华工、歧视华人。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群体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工。”

“我相信美国报业能对华人劳工施以援手,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与格兰特。

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李鸿章在大多数时候都有着一副职业外交家的面庞:神情淡然甚至是面无表情,只有在谈到《排华法案》时,李鸿章开始情绪激动,甚至一度面庞抽搐。

记者随后询问了李鸿章为什么选择从加拿大而非美国西部回国,这是否与当时美国西部各州对华人的不友善态度有关。

李鸿章答道,自己的选择是基于两重理由:“第一,在我自己当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在加州的大清国侨民对自身境遇的抱怨。这些抱怨表明,清国人在那里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他们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而《排华法案》颁布后,这些来自中国的移民的合法权利不仅没有被承认,反而遭到了更多的歧视,因此我不希望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

另一个理由则是出行舒适的考虑。李鸿章说道,当他还是一个年轻水手的时候,就知道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从温哥华到横滨的行程比从旧金山到横滨的行程要更短些,而“中国皇后号”船体宽大,乘坐舒适,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难以找到比这更好的远洋客船。

美加边境的大桥,李鸿章当年离开美国的地方。

“欢迎来华投资建厂”

“您怎么看美国资本在大清国的投资?”记者问道。

“只有将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财富才会产生。大清国政府欢迎全世界的资本来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前任总统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帮助大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该掌握在我国政府手中,资金和技术工人可以由你们提供。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必须由我们自己控制。这涉及到国家主权,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我一直记着格兰特将军的话,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的来华投资和建厂。

《纽约时报》的报道登出后,一时洛阳纸贵。记者的采访手记中,也对李鸿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为人亲和,举止优雅,回答问题时的坦诚一度让记者觉得自己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和善的东方来客而非一位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帝国重臣。早在访美的前一年,李鸿章因为甲午战争的惨败,政治地位风雨飘摇,随后更是因签订《马关条约》,背负了“汉奸”的骂名,为千夫所指。在国内灰头土脸的李鸿章,在美国却受到了媒体和民众的热捧,这也算是某种吊轨的“东方不亮西方亮”了。

访谈原文链接:http://query.nytimes.com/gst/abstract.html?res=9B04E1DB1E31E033A25750C0A96F9C94679ED7CF&legacy=true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