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云南看猴子和旁的一些事儿

2021-10-17 09: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召开,可以算是近期国内最大的事儿。我们搞生态保护的,难得走到舞台中央,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实属幸事,当浮一大白。

不夸张的说,如果你想在野外观察兽类,但没什么经验,那迪庆旁边的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看猴儿毫无门槛,看到的还是保护等级这么高、长得这么好看的滇金丝猴,非常妙了。

在视频里,有两件事儿我没有展开讲。本来就是个简短的献礼视频嘛,有些事儿还是不要在里面细说得好。但是在文章里,就可以好好说一说了。

首先要说的是,这群猴算不算“野生”?

这座国家公园所在的地方叫响古箐,据说“箐”在当地语言里是“树木丛生的山谷”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响古村的林谷。这个名字比莫名其妙的“香格里拉”有意思得多,在本文之后的地方我就只说响古箐了。

我去过两次响古箐,有一次在上面还住了一阵。这片地区都是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的地界,本来就是滇金丝猴的地盘。但是,纯野生的滇金丝猴的自然分布区域,海拔要更高一点儿,它们喜欢吃松萝,现在响古箐常见猴子的区域不咋产猴子吃的松萝。更何况,多年的捕猎教育了滇金丝猴要离人远远的。

那这些猴子现在怎么这么亲人呢?被人招引下来的。怎么招?当然是食物呗。全国多个分布有金丝猴的地区,例如神农架、佛坪,都有招引金丝猴下山的尝试,有的地方是为了研究,有的地方是为了旅游(当然明面上还得说是研究)。在猴子下山、逐渐不怕人之后,科学家能够近距离观察、研究,生产出了大量论文,让多少博士生毕了业。有了这个基础,再搞搞旅游业,让一般游客也能看到猴,也不错嘛。

但这事儿是有争议的。有一些人对招引猴群有所警惕,觉得这实际上是禁锢了猴子的自由,几乎快和圈养差不多了。“圈养”到一定地步,招引猴群和纯野生猴群彻底脱了钩,对于猴群的健康乃至遗传多样性不利,更进一步,也会降低科研成功的水准。我觉得这种警惕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多去看几个招引猴群,会发现很多猴群生活的林地就小小一块,有的地方树都被金丝猴给扒皮扒死了,看着吧,未必一定比动物园好。

响古箐的招引猴群,管理起来比那种引下来一圈的招引要复杂得多。从我的照片和视频里,你们也能发现,猴子们待的林子状况很不错,郁郁葱葱的。那是因为,这些猴子每天不是待在同一个地方,有时是巡护员的引导猴子,有时是巡护员跟着猴子跑,总之猴群会在若干个点位之间来回移动,这样就避免了对同一片林子的祸害。如果考虑到响古箐给人看的猴群(管理方称之为“展示猴群”)有十多个家庭、一群单身公猴,这种每天都有的操作更是复杂了。

招引嘛,当然要喂。但喂什么东西,就能体现出水平。我在某川金丝猴招引群里见过管理人员拿着大量的水果、蔬菜喂猴子,这些东西在动物园的金丝猴猴饲养中被称作精饲料,相当于咱们吃的菜,不是主食。金丝猴的米饭、馒头是啥呢?各种富含粗纤维的树叶。响古箐的巡护员每天喂啥呢?树叶、野果,甚至大量的松萝。滇金丝猴在野外尤其喜欢吃松萝,我在前面说了,响古箐展示猴子的那地方没有松萝,所以人们还得到更高海拔去采集。这可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响古箐的猴儿,不是圈着不放的。展示猴群里的猴,曾多次被送回野生猴群,当然也有野生猴被吸引加入展示猴群的。我挚爱的大公猴“断手”,就是从别地儿主动加入响古箐的全雄单元,之后才称霸一方的。有篇报道,题为《“断手”公猴和响古箐的“老革命”》,大家可以搜来看看,讲的是巡护员余文武余叔看新来的“断手”可怜,从老伴儿那儿偷鸡蛋、偷苹果给它补充营养的故事。要是没有响古箐的招引猴群,“断手”说不定早没了。

在研究上,响古箐的成果也可谓丰硕。知网上全文检索“响古箐”,能找到160篇左右的文章。这数目可不小。更世俗一点,我们谈谈钱,响古箐的展示猴群为整个保护区可是赚了不少钱,这些钱支持了保护。而游客又可以增加社区收入,能让当地人更支持保护。

当然了,相对于招引,其实有一种更自然的研究方式,叫“习惯化”,大体就是通过和研究对象的朝夕相处,即使啥好处都不给,也能让研究对象接受研究者的近距离观察。云南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用习惯化的方法,来研究西黑冠长臂猿的。

招引有招引的局限,但我个人认为,响古箐的模式,算是很好的平衡了保护、研究和旅游。

好了,再说说另一个事儿。我在视频里说,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遭遇过一次危机。那是在1990年代,德钦县搞了个砍伐白马雪山原始森林的计划。我在这一带见过被砍伐的森林,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地上还是保留着树桩,森林恢复不过来。如果那片林子砍完了,那么,那一片几百只滇金丝猴就都得玩完。

当时,在这片区域内活跃着一些致力于保护滇金丝猴的人们,有研究人员,有在地的保护工作者,有媒体工作者。他们聚集起来,一起发声,一时间大量媒体报道了这件事,还获得了国务委员宋健先生的关注。最终,林子和猴子都保住了。

在这个事件中成长起来了很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中坚人物。致信宋委员的奚志农老师,成为了致力于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环保活动家;研究滇金丝猴的龙勇诚教授,成为了中国灵长类研究的泰斗;在地做保护的肖林老师、钟泰老师,后来分别主管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德钦分局和维西分局。那时,还有一批大学生加入了保护的行列,创办了大学生绿色营,在这个平台上,又走出了很多保护工作者,例如阿拉善SEE的秘书长张立教授。

说滇金丝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张名片,毫不为过。

最后,多放点猴儿的图吧,我是真喜欢它们。

原标题:《在云南看猴子和旁的一些事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