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音乐“召唤”安迪·沃霍尔的十三个美人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6-07-13 16:2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安迪·沃霍尔(1928-1987)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言人,今时今日,他本人也成为受千万人追捧的时尚icon。

7月13日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就有一场“《试镜》十三则”音乐会专门向安迪·沃霍尔致敬。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素来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名人崇拜紧密相连,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将某个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在同一个作品里不断重复出现。

玛丽莲·梦露、金宝汤罐头、可口可乐、Brillo盒子……那些最为人熟知的大众偶像,商场货架上随时能消费的商品,是安迪·沃霍尔搭建他的复制王国时,最热衷挑选的对象。

玛丽莲·梦露

而在《试镜》系列作品中,那个不断重复出现的元素是人。

1964年至1966年,安迪·沃霍尔在他位于纽约的工作室拍摄了500多部名为《试镜》的短片,记录了成百上千不同个体的肖像。

在镜头里,试镜者被一束强光照射,摆出各种姿势。安迪·沃霍尔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进行拍摄,放映速度却是每秒16格,影片被拉长,由此产生了一种“浮雕”般的慢动作效果。

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垮掉一代”诗人艾伦·金斯伯格、音乐诗人鲍勃·迪伦、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地下丝绒乐队主唱卢·里德、社交名媛伊迪·塞奇威克……安迪·沃霍尔用黑白默片的手法,记录下了一代人的面孔。

半个世纪来,《试镜》系列曾被汇编成不同的合辑,如《13个最美的女人》、《13个最美的少年》、《50个古怪的人》、《50位名人》,在不同场合为不同的观众群播放。

2008年,美国“夫妻档”音乐人迪安·韦勒姆、布丽塔·菲利普斯受安迪·沃霍尔博物馆之邀,为其中一些短片配乐。

博物馆认为,安迪·沃霍尔的500部《试镜》鲜为人知,大部分人只知他的画作,却不知他的影片,配上音乐,或许能让更多人亲近这些作品。

于是就有了在夏季音乐节登台的多媒体音乐会秀“《试镜》十三则”(又名“十三个最美丽的人:为安迪·沃霍尔的试镜创作的歌”)。尘封半世纪后,安迪·沃霍尔的这些黑白影片,将在音乐的召唤下复活。

“最初只想单纯地做一场演出,没想到反响很好,已经做了八年。”迪安说,两人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从500部茫茫短片里选出13部。

他们最终看了200多部。至于选择标准,他们倾向于选那些和安迪·沃霍尔有过一定关联的人——比如他的男友,与之共事多年的灯光设计师比利·内姆;他的《金宝汤罐头》首批收藏者之一、好莱坞演员丹尼斯·霍珀;他的缪斯女神伊迪·塞奇威克,在1960年代,没有谁比她更让安迪·沃霍尔着迷。

保罗·阿梅里卡嚼泡泡糖。

于是,我们得以一睹安迪·沃霍尔镜头中的“美人”:安·布坎南默然垂泪,保罗·阿梅里卡痞帅地嚼着泡泡糖,伊迪·塞奇威克一双无辜大眼不停地眨呀眨,比利·内姆的墨镜就没摘下来过,尼可好像总在思考着什么,弗雷迪·海尔科则是烟不离手。

安·布坎南

面对镜头,每位试镜者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他们独一无二,都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美丽。在安迪·沃霍尔眼中,每一个人都很美。那么,最吸引两位音乐家的又是哪一位?

迪安表示最喜欢保罗·阿梅里卡,“他非常符合当时美国人的审美,金色头发,壮实身材,有点像美国队长,所以人称Paul America。但他本人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外号,因为给他的日常生活比如住酒店带来很多困扰。在影片里,他就是在嚼口香糖,非常酷,非常帅。”

布丽塔则喜欢简·霍尔泽,“她是一个女模特,1964年非常受欢迎。影片中的她在刷牙,虽然动作很简单,但很性感。”

“通过慢镜头、静音镜头,安迪·沃霍尔把一个三分钟的短片拉长成四分钟,人物的表情和情绪会被放大,相比快速镜头,观众就可以注意到每个人表情里的细节。”

迪安与布丽塔这样解读安迪·沃霍尔在1960年代堪称先锋的拍摄手法,“有时候他因为不知道怎么剪辑,索性就不剪,单纯让摄像机记录,让人物自由发挥。试镜者最初可能想表现出强壮、美丽、微笑的一面,但这种状态往往只能保持两分钟,最终,他们会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

比如安·布坎南最开始是微笑的,慢慢就流下泪来。在他们看来,这种拍摄手法更像一个心理测验,试镜者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所想,到最后无意识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安迪·沃霍尔喜欢和别人亲密接触,他也热衷于在镜头后观察人的状态,但他本人不太喜欢被别人观察到。”

演出排练,人声和吉他,迪安·韦勒姆。

在重新发掘这些影像时,迪安和布丽塔为每一个人寻找了一段音乐。13首配乐曲目,有11首是他们的原创。

保罗·阿梅里卡嚼口香糖的样子十分不羁,配乐《少年闪电》也带了一点性格和幽默感;丹尼斯·霍珀身上的衣服格外吸引人,于是有了一首《人字纹粗呢》;安·布坎南悲伤落泪,配乐也是一曲忧伤的《安·布坎南主题》……迪安和布丽塔的音乐,似乎给这些沉默的影像,带来了更戳人心的倾诉口。

配乐前,他们会去搜索和人物相关的资料。比如弗雷迪·海尔科,在当时的纽约已是名气不小的舞者和编舞家,他在试镜录制两个月后(1964年),跳窗自杀了。看片时,迪安和布丽塔隐约感觉到“他是有自杀倾向的”,于是选用了一首《耀眼的无辜》,并不悲伤,但非常黑暗,非常压抑。

他们也用现成的音乐。比如德国模特、演员尼可,因为多段与名人的浪漫关系闻名,包括阿兰·德龙、鲍勃·迪伦。1965年,她与鲍勃·迪伦在巴黎相遇,有过一段美妙缘分,鲍勃·迪伦还为她写过一首《我会留着它》。配乐时,这首歌自然被征用在尼可的试镜短片里。

很多时候,不配上画面,他们也很难知道音乐到底合不合适,“我们希望配乐能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更有张力,有更多情绪。我们也希望片中人真实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不是一个多年以前拍出来的干瘪镜头。”

最后出来的13首曲子,曲风完全不同。迪安和布丽塔也并不觉得曲风前后要一致,只要音乐和影片协调就可以了。

博物馆、教堂、露天公园、艺术节,八年来,这场多媒体音乐秀在各类场合演过一百多场。

每演一次,每重看一次影像,他们总有不一样的情绪产生,“就像伊迪·塞奇威克,50年前的她非常貌美,好像还在和我们说话一样。她和丈夫结婚没多久就去世了(1971年,28岁),当她丈夫透过影片再看她时,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在1960年代的美国,安迪·沃霍尔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时至今日,这种影响力依然四处可见。迪安与布丽塔不确定沃霍尔是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但他一定是最有趣的艺术家,没有之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