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之夏非遗国际体验周:打绵拳,绣香囊,系中国结

澎湃新闻记者 杨一
2016-07-17 22:43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7月15日下午,上海群艺馆内热闹非凡,60多名来自韩国、美国、上海中学等多个国家、多个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爱好者集聚在此,共同举办2016上海之夏“我是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周收营仪式。自7月11日开始陆续由沪上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陆益、华兴富、陈凯峰、卢新元、孙洪喜、何培华等向学员们展示并讲授了神秘而又精巧的中国结、撕纸、面塑、书法、绵拳、香囊制作等技艺,历时五天领略大师们精湛技艺的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香囊。

这次活动让中外国际青少年“零距离”接触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精神,同时培养中外青少年爱文化、爱中华的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多样性的融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海派文化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发展,通过服务贸易加快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的脚步。

学生们聚在一起学习制作中国结。

这次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不仅集结了手工制作课程:面塑、香囊制作等,还融入了强身健体的课程:绵拳!旨在培养学生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注重加强他们身体的锻炼。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融入到课堂中,通过授课老师专业的讲解和巧妙的互动,呈现出动态有形的文化展示。在这次体验活动中,大家对中国结、书法比较熟悉,对于撕纸、面塑、绵拳和香囊制作接触较少。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汉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后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学生们在制作香囊。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和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的号召,加强“工匠精神”的推进。

参与活动的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合影留念。

今年首届活动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上海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上海润泽踏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今后每年都将开展此类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还会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白领、老人、社区、国际学生、外籍人士,承办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好地落实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