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生意只是生意

2016-07-18 19:2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总有一些时刻,某些洋品牌会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不过是日常的消费品,却可以被解读成危害无穷、居心叵测的“特洛伊木马”。一辆汽车、一部手机、一份汉堡,真的有那么可怕?

对洋品牌和跨国公司的抵制,源自对全球化的盲目恐惧,其本质与晚清顽固派担心铁道破坏风水相似。把普通的生意理解成谁占谁的便宜,是早已过时数百年的重商主义观点。为了自诩的某种高尚诉求,去滋扰合法营业的商家、正当消费的同胞,也有违现代社会的文明规则。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即使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之一。这是“抵制X货”者最大的无知之处。已故的外交家吴建民就说过:“中国是国际合作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把中国说成是受害者,从本质上看,是否定改革开放的方针。”

中国加入WTO前夕,有许多反对和忧虑声音。但十几年过去了,很少有人再怀疑“入世”是明智的抉择,因为中国的赢家身份已很确定。中国拥抱全球化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还有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证明,开放国门让跨国企业进来是一回事,让所有国人理解并接受是另一回事。不过这些年来社会还是有进步的。1980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外国产品广告(西铁城手表),许多观众抗议,他们说央视给日本公司打广告是耻辱。现在这种事已难以理解,但少数人的表现总是提醒我们,历史还没有走远。

全球化不止在一个地方被排斥,但轻易把某个公司与某个国家的潜藏意图挂钩是不明智的。大部分时候,商业没那么复杂,生意只是生意。在美国,倾向于孤立主义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指责希拉里“给了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好工作”。如果把国内某些人对外资的怀疑和特朗普的说法结合来看,就会发现荒谬之所在。

许多国人在外企工作谋生,更多国人早已习惯由洋品牌构成的生活方式。理性的人都该明白,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象,没什么惊天的阴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