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尼赫鲁:新土耳其从废墟中诞生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2016-07-21 14:3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编者按】土耳其发生政变的新闻一夜之间传遍世界,引发人们把目光投向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一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土耳其也很受世界人民的瞩目,凯末尔让这个“欧洲病夫”从废墟中获得新生。被称为“印度国父”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是个传奇人物,曾经九次入狱,在狱中撰写了《自传》《尼赫鲁世界史》和《印度的发现》等著作,他对一战后的土耳其有着怎样的看法?经出版方授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尼赫鲁世界史》(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版,梁本彬等译)选录了部分内容,以飧读者。

伊斯坦布尔老城

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战败的时间比德国早几天,并与协约国签订了单独的停战协议。整个国家实际上已经瓦解,帝国已不复存在,政府机器已经停止了运转。伊拉克和阿拉伯国家被分割出去,大部分在协约国的统治之下。君士坦丁堡也在协约国控制之下,英国舰队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停泊,骄傲地显示出英国的胜利之姿。到处都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各个地方都潜伏着英国的秘密特工。土耳其要塞被拆除,其剩余的军队也被迫交出了武器。青年土耳其党领袖恩维尔·帕夏(Enver Pasha)、塔拉特·贝格(Talaat Beg)以及其他几个人流亡到其他国家。业已沦为傀儡的苏丹哈里发瓦希德丁(Caliph Wahid-ud-din)决定,不管自己的国家发生什么,首先要自保性命。

另一位讨好英国政府的傀儡人物被任命为总理大臣。土耳其议会被迫解散了。

这就是土耳其在1918年末、1919年初的形势。土耳其人已经精疲力竭、精神崩溃。要记得他们曾经忍受了多么可怕的遭遇。在持续四年的世界大战之前,发生过巴尔干战争,而在那之前又是与意大利之间的战争,所有这些战争都紧随在青年土耳其党革命(Young Turk Revolution )之后,这场革命废黜了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建立了议会。土耳其人表现出了惊人的忍耐力,但是,近8年不间断的战争让他们无法承受,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他们放弃所有的希望,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任由协约国宰割。

情况就是这样的。土耳其人似乎穷困潦倒,落魄不堪,从懦弱的苏丹到在他之下的人们,似乎都是如此。这个“欧洲病夫”气数已尽,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但是有一些土耳其人拒绝向命运和困境低头,无论他们的抵抗多么希望渺茫。他们默默地努力了一段时间,秘密地从协约国控制的仓库中收集到了武器和军需物资,并将它们经黑海运到了安纳托利亚(Anatolia,小亚细亚半岛)。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位。

土耳其开国领袖凯末尔·阿塔土克(中间走在最前者)与土耳其议会成员,摄于1930年。

英国人一点也不喜欢穆斯塔法·凯末尔。他们怀疑他,企图抓捕他。受英国人控制的苏丹也不喜欢他。但苏丹认为,把他遣送到遥远的内陆地区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因此凯末尔帕夏被任命为东安纳托利亚(Eastern Anatolia)陆军总检察长。这只是个虚职,他的实际工作是帮助协约国获得土耳其士兵的武器。这对凯末尔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机会;他迫不及待,立即就走马上任了。还好他这么做了,因为就在他出发几小时之后,苏丹就改变了主意。他对凯末尔的畏惧突然令他局促不安;午夜时分,他捎信给英国人,让他们阻止凯末尔上任。但是凯末尔早已离开了。

凯末尔帕夏以及一小群土耳其人开始在安纳托利亚组织国民抵抗运动。一开始,他们的行动低调而谨慎,想要赢得驻扎在那里的军官的支持。表面上他们以苏丹特派员的身份行事,但是他们并不理睬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命令。事态的发展对他们很有帮助。在高加索地区,英国人建立了一个亚美尼亚共和国(Armenian Republic),并承诺将土耳其东部各省并入其中(亚美尼亚共和国现在是苏维埃联盟之一)。亚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仇恨很深,相互屠杀的事情过去常常发生。土耳其人占据上风的时候,他们对亚美尼亚人的血腥屠杀更加残忍,特别是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统治时期。如果现在土耳其人要接受亚美尼亚人统治,那就意味着他们将要遭受灭顶之灾。与其如此,还不如奋起战斗。因此安纳托利亚东部各省的土耳其人都愿意听从凯末尔帕夏的号召和建议。

同时,另一件事,也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刺激了土耳其人。1919年初,意大利人想要让自己的军队在小亚细亚半岛登陆,以实现他们与法国和英国签订但未实现的秘密协约。英法两国并不情愿,当时他们不想支持意大利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同意希腊军队占领士麦那,以便抢在意大利人之前先发制人。

1919年5月,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战舰的掩护下,希腊军队随英国船只来到小亚细亚半岛并在士麦那登陆。很快这些军队——协约国给土耳其的一份大礼——开始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这是一个恐怖统治时期,在这个良知被消磨殆尽的厌战世界,希腊的暴行还是引起了巨大震动。它给土耳其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因为土耳其人似乎看到了协约国为他们安排的宿命。屠杀他们、如此对待他们的竟然是他们的宿敌和曾经受他们统治的希腊人!土耳其人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实际上,据说尽管这场运动的领袖是凯末尔帕夏,但希腊军队占领士麦那才是引发这场运动的真正原因。许多原本犹豫不定的土耳其军官此时也加入了这场运动,尽管这违反了苏丹的命令。因为苏丹当时已经下令逮捕穆斯塔法·凯末尔。

民族主义者面对的情况很不利——在国家内战中他们受到了宗教制裁,外国侵略者正在不断推进,在背后支撑苏丹和希腊人的是协约国;协约国在击败德国之后,已经控制了整个世界。但是凯末尔帕夏对人们呼喊的口号是“要么赢要么死”。一个美国人问他,如果民族主义者失败了,他会怎么办的时候,他回答说:“一个为了生存和独立而牺牲一切的国家永远不会失败。死气沉沉的国家才是失败的。”

1920年8月,协约国发表了他们为不幸的土耳其起草的条约《色佛尔条约》(Treaty of Sevres)。这份条约旨在剥夺土耳其人独立的权利,就像给土耳其成为独立国家的理想判了死刑。不仅整个国家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而且还要在伊斯坦布尔建立协约国委员会以便进行控制。整个国家陷入了悲痛之中,全国哀悼了一天,人们诵经祷告,还进行了联合休业罢工——也就是他们停止了一切工作。报纸全部加上了黑色边框。可是,苏丹的代表还是在这份条约上签了字。民族主义者当然不屑地拒绝承认该条约,条约的发表反而使他们的实力有所增强;为了挽救国家,越来越多的土耳其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希土战争的关键一战——萨卡里亚战役

然而,协约国无法将自己炮制的条约强加于土耳其,他们也不想容忍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对该条约的公开蔑视。希腊派出了更多军队,希土战争(Graeco-Turkish War)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了。1920年的夏秋两季,希腊人占了上风,给土耳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凯末尔帕夏和他的伙伴尽全力在残缺的队伍中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得到了最及时的帮助。苏维埃俄国向他们提供了武器和资金,因为英国是他们两国的共同敌人。

凯末尔的力量不断增强,协约国开始对这场斗争的未来感到难以预测了,于是它们向对方开出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凯末尔的追随者拒绝接受这些条件,他们觉得这些条件还不够好。于是,协约国宣布中立,不再插手希土战争。将希腊人卷入这场战争后,协约国弃希腊于不顾了。实际上,法国,甚至是意大利,私下里都想要与土耳其人修好。英国人基本上还是站在希腊人一边,尽管英国提供的支持是非正式的。

最终,穆斯塔法·凯末尔赢得了希土战争,参加过1919年抵抗运动的几位反叛者如今可以与大国派出的代表们平等对话了。许多情况都对这群勇敢者有所帮助——战后人们的抵触情

绪、协约国之间的纠纷、英国人全神贯注于印度和埃及的动乱、苏维埃俄国的协助、英国人对土耳其的侮辱——不过他们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争取独立的钢铁般意志和决心,以及土耳其农民与士兵令人惊叹的战斗能力。

双方代表在洛桑(Lausanne)召开了一次持续了数月的和平会议。1923年7月,双方签订了《洛桑条约》。获胜的勇士凯末尔帕夏几乎实现了他当初所有的目标。不过,他从一开始就很明智地确定了自己的最低要求,即使在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依然坚持着这些要求。他放弃了土耳其占领的非土耳其人领土,比如阿拉伯半岛、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他希望一个纯粹的土耳其——也就是土耳其人民居住的土地获得独立。他不希望土耳其人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也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势力干涉土耳其事务。由此,土耳其成了一个紧凑、单一种族的国家。

几年之后,在希腊人的建议下,发生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人口交换。留在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人被送回了希腊;作为交换,生活在希腊的土耳其人也回到了土耳其。交换的希腊人大约有150万,其中有许多家族世世代代分别在安纳托利亚和希腊生活了几个世纪。这是一次惊人的种族迁移,这次迁移严重地打击了土耳其的经济生活,因为希腊人对商业的贡献非常大。不过,从此以后,土耳其的种族更加单一、纯正了,它或许是目前亚洲或欧洲种族最单一的国家之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