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上掉馅饼!信托股集体上涨,银行理财新规利好到底有多大?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胡初晖
2016-07-28 19:18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正在内部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影响仍在发酵,在今天股市中带动的就是信托股。

上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未来银行投资非标资产只能走信托通道,此举无疑会让一定程度上让原来通过券商、基金等通道进行的理财产品,转而通过信托通道进行,直接带来短期业绩提升。

受此影响,信托概念股28日全线上涨,截至收盘,陕国投A涨停,安信信托、经纬纺机全天涨幅超过6%。

但是,利好真的有那么大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多为信托业内人士的观点是,“去通道化”依旧是政策主旋律,之所以明确信托可作为银行理财业务通道,是监管者从监管角度考虑可以更好的进行监管。

让我们先来梳理下:

首先,这个利好到底怎么来的呢?

澎湃新闻看到的《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九条明确写道:(特定目的载体投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所投资的特定目的载体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符合银监会关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相关监管规定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投资计划除外。

从字面意思看,别人都不可以,只有信托可以,总归是利好。

但如果要真正弄明白,还是要先了解什么是非标?什么是通道?

一般的解释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等。按照监管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资非标资产,因此就需要其他金融机构将非标资产包装成一种产品,也就是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银行理财资金再通过投资这类计划来实现投资。

具体操作中,由于银行拥有网点人员等优势,资产端和资金端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券商信托基金的资管计划往往成了银行实现投资的一个通道,所以也就有了通道业务这一说法。

2010年之前是信托行业通道业务的黄金时期,由于只有信托公司可以对接通道业务,银信合作曾经占据了信托公司一半以上的业务量。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禁止理财资金用于投资本行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此后,从2010年到2013年间,银监会连发六文,先后叫停了卖出回购银信合作等等。在银信合作步步收紧的同时,2012年,证监会发文放开券商资管业务,于是一夜之间,券商、基金通过压低费率的方式,纷纷加入“抢占通道业务”的大军当中。目前,信托行业通道业务的费率基本维持在0.1%—0.3%之间,而券商的费率几乎在万分之五左右。面对以万亿计算的市场,不少基金资管子公司短期内把通道作为了主要的业绩来源,一方面又利润,更重要是可以做大管理的资产规模。

因此,如果银监会最终明确只有信托能做通道业务,无疑直接利好现存的68家信托公司。

有信托人士甚至乐观预期,作为同受银监会监管的机构,银信合作有望重回高潮,且合作可能不限于通道业务。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从2011年到2013年,信托行业银信合作业务的增幅开始不断缩小,在2013年成为了银信业务占比最小的一年,仅为20.03%。此后银信业务占比的增幅才缓慢回升,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银信合作余额约为4.13万亿,占到业务总量的24.89%。

此处值得说明的,银行理财业务中非标业务到底占多大比例?银信合作业务中到底有多大比例的非标业务?均无官方数据,银信合作余额并不等同于银信非标合作余额。

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陈梓向澎湃新闻介绍的情况是,在2014年之后,银监发文对银信合作中单一通道类业务进行监管要求,之后信托公司纷纷主动降低通道类业务比重,所以目前通道业务占比已大大降低。

接下来的问题是,信托真的能全部吃下这个市场么?答案是不能。

上海一银行资管人士表示,按监管规定,信托计划要消耗公司净资本,按照目前信托业的资本金规模,恐怕很难承接所有的银行理财非标资产。此外,如果银行理财的非标资产采取先对接信托,再对接资管计划的多层嵌套模式,也可规避这一政策要求,具体还要看落地后的理财监管意见。

对此,陈梓也提到,“去通道化”依旧是监管政策主旋律,信托公司仍应将重心放在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资产配置能力和转型创新能力上。

此外,另有多位信托行业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了对行业的担忧:突然收到了天上掉下来的礼包,短期来看的确有助于业绩增长,但是从长远看,未必有利于整体信托行业转型升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