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天皇表达“生前退位”意愿,真的是健康原因那么简单?

澎湃新闻记者 沈靓
2016-08-08 19:4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当地时间2016年8月8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天皇通过视频表达了作为“象征天皇”关于公务的想法,显示出欲实现“生前退位”的愿望。   东方IC 图

现年82岁的日本明仁天皇于当地时间8月8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下午2时)发表电视讲话,表示由于自己的健康原因,也考虑到国家与国民的利益,目前已经很难担负作为“象征天皇”的责任,表达了希望国民理解其“生前退位”的心愿。

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高龄与健康、皇室制度改革、保证皇室长久稳定,是天皇选择“生前退位”的三大原因。天皇的讲话避开了宪法规定的“天皇不得过问国政”的限制,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心愿表达”形式。而这一种表达,是天皇直接向每一位日本国民发出的。

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对澎湃新闻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让日本朝着正常国家的目标迈进,想把天皇变成国家元首,但明仁天皇不想顺着安倍修宪的意愿,不想让修宪主张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天皇要与安倍“暗暗斗争”,这可能也是天皇考虑“生前退位”的一个原因。

担负“象征天皇”的职责显得很困难

明仁天皇在讲话中首先强调,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高龄和健康。他说,自己已经动过两次外科手术,也明显感觉到体力衰减,因此,对于要继续承担作为“象征天皇”的职责,已经显得很困难。

同时,天皇也表示,考虑到自己之后的皇室继承等问题,减轻因为天皇的驾崩与新天皇的继位所将要进行的长达一年的相关仪式与活动的负担,觉得有必要改革皇室的相关制度,让日本的天皇制度传统与现代社会相吻合。

最后,天皇还表示,如何避免象征天皇的职责中途中断,因此保证皇室的长久稳定,对于日本国家和国民的生活而言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向澎湃新闻指出,高龄与健康、皇室制度改革、保证皇室长久稳定,是天皇选择“生前退位”的三大原因。

“听了日本天皇的这一谈话,大多数日本国民能够感悟到,让天皇安度晚年,平稳完成天皇职权的交接,对于日本国家和社会都是一件好事。”徐静波表示,舆论调查也显示,有80%以上的日本国民表示理解天皇的心愿。

天皇的自主权由日本国民来决定

日本媒体从7月份就开始关注明仁天皇的这次讲话,其中最大的悬念便是天皇是否明确说出“生前退位”的语句。从发表的讲话内容上看,天皇避免了直接使用“生前退位”的字眼。

“天皇不能直接表达‘生前退位’的意思,否则就是违反宪法了。”冯玮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与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的第一条有关。

和平宪法第一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战前的帝国宪法强调主权在君,而战后的和平宪法强调主权在民,这也是尊重基本人权的一个标志,在这个基础上,天皇的自主权由日本国民来决定。”冯玮说。

日本首相官邸也对天皇表达“生前退位”抱有警戒心。日本news-postseven新闻网站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生前退位”将引发国民对于修改现行《皇室典范》的讨论,“相比起安倍政权修改宪法的目标,率先修改《皇室典范》的舆论要来得强烈。首相官邸认为这种舆论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上述文章举例表示,去年夏天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时,虽然提及了“反省”与“道歉”,但没有使用主语“我”;在那之后天皇发表的谈话中提到了“深刻的反省”。在国外媒体看来,“安倍没有直接道歉,反而是天皇出面道歉,对于安倍来讲是种负面印象,因此首相官邸对此比较敏感,担心对政权产生影响”。

立谁为将来的皇太子成为关键问题

明仁天皇在此时表达希望退位的意愿,也是为了保证皇室的长久稳定。徐静波曾在7月的博客中写道,立谁为将来的皇太子成为了关键的问题。

在明仁成为天皇后,他就下诏书立自己的大儿子德仁亲王为皇太子,但德仁和雅子妃结婚后,只生了一个女儿爱子,没有生儿子。而天皇的小儿子秋筱宫,不仅生了两个女儿,还生了一个儿子悠仁亲王。

根据《皇室典范》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德仁要面对废弃自己的女儿,而立侄子为皇太子的局面,于是坊间传出了兄弟不和的传言。

“如果明仁天皇还在,他可以说服兄弟俩和平交接。如果明仁天皇不在了的话,要兄弟俩人直接面对面争执,这个问题就大了。”徐静波表示,因此天皇在自己头脑还清醒、还在世的情况下解决好“皇太子”继承位问题,或许是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从明仁天皇正式表明“生前退位”的心愿,到天皇正式提前退位,中间需要修改《皇室典范》,或者需要制定单独的皇室法规。安倍在天皇发表谈话之后,也代表政府发表意见,表示尊重天皇的旨意,将会认真研究天皇“生前退位”的事情。

“这也意味着,政府将会着手组建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研究‘生前退位’所涉及的所有事宜,以及需要修改的相关法律。在完成法律环境的整备情况之下,再选定合适的时机,来实现天皇的心愿,完成皇位的平稳继承。”徐静波对澎湃新闻指出。

天皇不想顺着安倍修宪的意愿

明仁天皇考虑“生前退位”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要与安倍“暗暗斗争”。冯玮认为,安倍自从2012年底第二次上台执政以来,就明确提出要修改宪法,其中一个是把自卫队变成国防军,另一个就是把天皇变成国家元首。

“天皇作为日本国家的象征,可以参加国事,却不能参与政治活动,特别是政治决策,这是和平宪法所规定的,”冯玮对澎湃新闻表示,安倍是想让日本朝着正常国家的目标迈进,想把天皇变成国家元首,但明仁天皇不想顺着安倍修宪的意愿,不想让修宪主张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

就在7月11日,安倍所率领的自民党及其盟友,获得参议院选举三分之二以上席位。这是日本在战后第一次迎来执政党在众参两院均占据三分之二多数席位的局面,这意味着,安倍可以随时启动修改宪法程序,特别是会不会修改宪法第九条中“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

“明仁天皇对安倍表现出不满,但他无法直接表示。”冯玮说。去年4月,明仁天皇与皇后访问太平洋岛国帕劳,帕劳是二战期间日美展开激烈争夺的地点之一。天皇夫妇在对战争中死去的所有人表示悼念的同时祈愿和平。

冯玮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宪法也需要修改做到与时俱进,但问题是“怎么修改”,“修改哪些条款”。安倍将在2017年正式启动修宪进程,这不仅将事关日本的未来,也应当引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日本天皇视频讲话全文

日本天皇“作为象征天皇关于公务的想法”视频讲话全文如下:

战后七十年这一大的节点过去,两年后,将迎来平成三十年。

我已超过八十岁,在体力方面等有时也感到种种局限,这几年来,在回顾作为天皇的自身足迹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关于将来自己的应有状态以及公务。

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当天皇也已届高龄,何种状态才是理想的?站在天皇立场上不具体触及现行的天皇制度,但今天,我作为个人,想谈谈至今为止思考之事。

即位以来,我在履行国事行为的同时,关于日本国宪法下被定位为象征天皇的理想状态,每天都在摸索中度过。作为传统的继承者,我深感继续守护传统的责任,处在日新月异的日本和世界之中,日本的皇室如何将传统寓于现代、使之鲜活地融合于社会并满足人们的期待,对此我思考至今。

在这一过程中,几年前我两次接受外科手术,加之因高龄感到体力减退之时起,我开始思考:今后,当出现难以像以往那样履行繁重公务时,应当如何安置自身,对国家、对国民,以及对我身后的皇族而言才是适当的方式。我已逾八十,尽管可说尚幸健康,但考虑到身体逐渐衰弱时,我担忧或难以像至今为止那样,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务。

我成为天皇将近二十八年,这期间我与人们共同度过了我国许多欢喜之时、以及悲伤之时。作为天皇的公务,我一直深认为应将祈愿国民的安宁和幸福放在首位,同时在行事之时,我认为有时站在人们的身旁,倾听他们的心声,体察他们的心情也十分重要。天皇作为象征的同时,为了扮演国民统合的象征这一角色,我感到天皇向国民就天皇这一象征立场谋求理解之外,也有必要深刻思考自身的应有状态,加深对国民的理解,并培养永远与国民同在的内在自觉。在这一意义上,我感到造访日本各地、特别是偏远地区及岛屿之旅,作为天皇的象征性行为也是很重要的。

包括皇太子时代,至今我与皇后一同前往的几乎遍及全国之旅,在国内任何地方,都让我认识到那里有着热爱当地、勤勤恳恳支撑着家乡的平凡的人们。我基于这一认识,作为天皇,抱着对人们深深的信赖和敬爱之情,心怀国民,得以履行为国民祈愿的重要公务是幸福的。

伴随天皇趋于高龄的应对方式,无限缩小国事行为及作为象征天皇的行为或许很难。此外,因天皇未成年或病重等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时,可考虑设置代行天皇行为的摄政。但是,即使是这样,天皇持续不能充分履行理应完成的公务,直到生命终结其作为天皇的身份始终不会改变。

当天皇健康状态严重不佳时,如以前曾出现的那样,有可能导致社会停滞、给国民的生活也带来各种影响。而且作为至今为止的皇室惯例,天皇过世之后,连日举行的隆重殡葬仪式将持续近两个月,之后与丧葬有关的仪式会长达一年。这一系列仪式及与新时代相关的各种事项同时进行,因此与之相关的人们,尤其是天皇的家人不得已将处于非常艰难的状况。难道不能避免这样的事态吗?这一想法也不时萦绕于心。

正如开头所说,根据宪法,天皇没有参与国政之权能。这种情况下,此次在重新回顾我国漫长的天皇历史的同时,衷心祈愿今后无论何时皇室都能与国民同在、携手共筑这个国家的未来,以及象征天皇的公务永远不会中断、稳定持续下去,我在此讲述了自身的想法。

恳切希望能够得到国民的理解。(来源:日本共同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