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可持续交通”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贾远琨、有之炘、王辰阳/参考消息
2021-10-29 08:14
中国政库 >
字号

中国以丰富的实践和大胆的创新给出“中国样本”:日益完善的自动化码头、不断拓展的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地铁建设,这些引领潮流的交通新技术正在走向世界

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以及通达全球的航空航海网络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交通大国。交通运输作为经济脉络和文化纽带服务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绿色节能、高效便捷、互联互通是全球交通发展的方向。中国以丰富的实践和大胆的创新给出“中国样本”:日益完善的自动化码头、不断拓展的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地铁建设,这些引领潮流的新技术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自动化码头“出海”

交通运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国不断为国际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早在2008年,全球港口行业就开始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积极探索。这一动向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团)种下自动化码头建设的种子。

十多年后的今天,“无人码头”在上港集团运营的洋山深水港昼夜不停作业,即使受到全球疫情的冲击,仍然能凭借人与人“零接触”的优势,保障作业生产和供应链畅通。

自动化码头的应用令港口行业跨越了一个时代,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洋山深水港自动化码头被“复制”到以色列海法新港。2021年9月1日,上港集团投资运营的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这是以色列60年来的第一个新码头。

“复制”中国样本的以色列海法新港(资料图片)

随着现场汽笛响起,桥吊操控员坐在崭新的中控室,远程操作起吊。第一个集装箱接收到自动化指令后,缓缓升起,被装入首艘停靠船舶“中远海运阿尔卑斯”号的指定位置……海法新港码头顺利投入运营。以色列交通部部长梅拉芙·米哈埃利说:“以色列海法新港的启动,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新门户。从上海带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项目管理运营经验,将大大改变当地港口的拥堵现状,为以色列及周边地区货物流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其成为进出欧洲市场的重要贸易通道,这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尤为可贵。”

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变革。在交通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抢占了先机。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汽车企业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在中国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上海东翼的临港地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成为该企业的全球重要生产基地。仅在2021年9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就交付了56006辆新车。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景(资料图片)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拥有重要一席。蔚来2021年登陆挪威市场,除投放新车外,蔚来将在挪威建设20座第二代换电站,覆盖挪威前5大城市及主要高速;2021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车在欧洲销售超过1.2万辆,在英国、挪威、荷兰、丹麦、冰岛等国细分市场上位居前列。

预计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中国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将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城市轨交“绿色变奏曲”

地铁建设和运营在中国拥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在经受住地质结构复杂、客流量大、城市建筑密集等诸多挑战后,中国地铁探索出来的“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地铁又进行了创新探索。

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龙阳路基地,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与16号线在此交汇。记者登上车库屋顶发现,约5个足球场大的光伏板几乎铺满了整个屋顶。

  龙阳路地铁车库的光伏发电站(资料图片)

“屋顶可用面积约4.6万平方米,安装了12000多块太阳能光伏板,总装机容量约3.66兆瓦。”上海地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振英如数家珍。据悉,该项目在2020年全年发电量超400万度。

牟振英表示,未来上海地铁还将聚焦分布式光伏发电、充电桩、储能、直流微电网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深挖绿色出行潜力,让地铁能主动生产和供应绿色能源。

17号线的诸光路站也是上海地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年,17号线开始建设之初就引入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以期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017年底,17号线建成通车后,诸光路站获得亚洲首个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银级认证。目前,上海地铁以全路网459座车站、总长772公里的规模,在世界城市地铁长度排名中高居榜首,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探索走在前列。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表示,未来中国地铁将持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地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网络运营全生命周期,争取打造绿色、低碳地铁。

刊于《参考消息》2021年10月28日第8版

    责任编辑:王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