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铁站遇上婴儿车|上海徐家汇:无障碍设施并非全无障碍

澎湃新闻 徐馨婷 王昀
2016-08-15 18:4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年轻妈妈在地铁站推行婴儿车,究竟是怎样的体验?能否顺利乘坐无障碍电梯,方便地使用卫生间、买到瓶装水?这些问题可视为整座城市人性化程度的标尺。

澎湃新闻以“年轻妈妈一个月未去过指定地铁站”、“地铁三线换乘”、“非高峰期”等标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找到了一位探索者妈妈,以及待考察的地铁站。与“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拜客绿色出行”等志愿者小伙伴一起,在三地分别进行了考察与拍摄。

为何选择徐家汇站

在上海,我们选择了徐家汇站。上海是中国修建地铁最早的城市之一,徐家汇站则记录了一段上海地铁史。1993年,地铁1号线开始运营之时,位于徐家汇商圈的徐家汇站就成为其中节点。2007年底,地铁9号线开通,徐家汇成为重要的换乘站。跨越上海几乎所有中心区、刚开通其迪士尼段的地铁11号线,几年前已将徐家汇站纳入其中。

徐家汇不是上海最大的地铁站——以换乘线路计,世纪大道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四线换乘站;而以市民心理而言,与徐家汇站同为三线换乘的人民广场站地位才最重要。

不过,徐家汇站历经的建设周期较长,其周边人群出行需求也较为多元,有商场、住宅、公园、高校等。常有推着婴儿车的父母,经过徐家汇站,去往商场或是回家。每日地铁站通勤人流量也居高不下。

同时,徐家汇站的9号线、11号线站台至1号线站台的换乘通道,经常被当作地下通道使用——因为从地面走需要穿过红绿灯或天桥,将人行系统抬高至二层的设想还未实现。然而上海地铁不是每一个地下车站都承担地下通道的功能,有时候乘客借用地下空间还需要刷卡进出站。我们的顾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啸涛认为:“地铁站的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划分,既需要考虑作为地铁站的使用,同时也要考虑作为地下通道的使用。”

那么,在徐家汇站,新线路与旧线路是否能有效衔接,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善,标识是否清晰,商业设施是否充足,位置等信息能否有效传达?如果存在一些问题,是否存在一些可以改善的方案呢?

出发啦

上海的妈妈名叫婷婷,是一位女主持。按照任务设置,她要从11号线的交通大学站出发,目的地为徐家汇站1号线出站口附近的美罗城商场。她不仅需要推着婴儿车并照顾好孩子,还得全程使用无障碍电梯,要用纸币买票、买一瓶水、去一次卫生间、在我们选择的地方做一次“报警”(实际是假设遇到突发事件,妈妈描述自身所处位置,让警察叔叔更快找到)。

婷婷平日如果要带孩子出行,多半都自己开车。这是她第一次带孩子来坐地铁。虽然错开了高峰期,地铁站人不多,但她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还要在相对陌生的地铁站中注意各种标识,确实有一点儿难度。

交通大学站是11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建设时间不算久。站厅层有一排自助售票机,标识醒目,很容易寻找。婷婷在售票机上用纸币买票,选站、找零,都相当顺利。

进站:差别感

但进站时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婷婷推着婴儿车,询问地铁工作人员,无障碍设施怎么走——因为婴儿车需要通过翼闸,而不是三杆式闸机。上海绝大部分闸机还是三杆式的,但在三杆式闸机最边上,有一个供大件行李携带者或轮椅使用者等通行的、宽度达到80CM以上的翼闸。

上海地铁世纪大道站,三杆式闸机旁的翼闸。

工作人员向婷婷大致指示了非付费区无障碍电梯的方向,但是婷婷习惯性走向安检口,安检人员得知婷婷要乘坐11号线时,就引导她走向非付费区的无障碍电梯。

可能是工作人员忘记了。这里进站时,婷婷没有刷票。

为什么绕了一大圈才进站?原来,交通大学站11号线的无障碍电梯设在非付费区,即买票→服务中心刷卡→联系工作人员开启无障碍电梯并使用。而本站10号线的无障碍电梯和普通乘客走的流线相同:买票安检进站→乘坐无障碍电梯至站台层→乘坐列车。

实际操作中,11号线非付费区无障碍电梯的位置,无法通过空间标识进行清晰表述,需要地铁工作人员一路引导过去。

那么,乘客如果按平时习惯,先安检进站,就不得不通过工作人员人工重新指引,再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到达无障碍电梯。

我们在拍摄前的亲身考察中,就曾经历这样的问题——先是刷卡通过翼闸进站,再寻找无障碍电梯,但在迷茫地走上许多冤枉路后,还得由工作人员引导出站,进入非付费区的无障碍电梯。而且,这一路的无障碍标识不连续,难免犹豫。

由此,与一般乘客流线不同的无障碍设施流线,不仅管理不便,且有可能跳过安检环节。这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大大降低特殊需求乘客的通行效率,某种程度上,也给轮椅使用者带来心理上的差别感。

上海许多地铁线路,都存在类似问题。老线路缺乏无障碍设施,新线路无障碍设施设计流线不合理。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站台宽度与车站高差

婷婷使用11号线交通大学站的无障碍电梯,进入站台层。我们发现,这里站台宽度有些窄,一个使用轮椅的乘客,或推着婴儿车的妈妈,加上人流和楼梯自动扶梯的位置,就没有剩余空间了。对此,老车站可能拓宽不便,新建的车站可以考虑预留一些空间。

地铁列车来了。但在上地铁时,因为存在一点高差,婷婷不得不把婴儿车的轮子抬起来。可能是因为非高峰期的关系,车内人少,空间还算宽裕。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李斌是本次地铁考察的专业顾问,有长期在日本生活、研究的经历。他说到:“在日本,会有工作人员,拿着便携式折叠坡道,在乘客上车时铺设在站台和列车之间。同时,工作人员会联系目的地站点的同事,下车时也铺设好坡道,方便下车,且服务相当到位。虽然硬件上有一些缺憾,但是可以通过服务来弥补。”

实际上,上海的地铁列车在每节车厢的头尾部分都会留出供轮椅使用者停放或固定轮椅的空间,李斌指出:“车门上没有提示乘客,在哪个车门上车,会有这样一个较大的空间。”因为宣传不足,地铁站有些人性化的设施,使用率不高。

在前期考察中,我们也发现,许多使用轮椅或推行婴儿车的乘客,还是和普通乘客站在一起。这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便于普通乘客顺利上下车。

上海地铁12号线,供轮椅使用者停放或固定轮椅的空间。

无障碍设施:使用有障碍

地铁到达徐家汇站。一出地铁,婷婷就遇到了设在防火门内的无障碍电梯,可见11号线无障碍设施有较好的连续性。但问题在于,婷婷需要按下红色的按钮,告知工作人员使用无障碍电梯的需求,等待有人前来开启电梯。

这是因为,11号线徐家汇站无障碍电梯直通非付费区,乘客不能自主操作,需要工作人员开启并陪同使用,到达站厅层之后,再引导乘客进入付费区。

在这儿,婷婷等了4分钟,才等到工作人员,在等待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宝宝有点调皮不听话了。这实在是考验人的心理素质。但是,她理论上别无选择,出于安全规定,婴儿车是不能登上扶梯的。

可见,11号线无障碍电梯的设计,只是拿出了一个硬件,没有去很好地设想一个人从进站到出站的过程,设计比较粗糙——基本上就是按要求套规范。

婷婷终于等到了徐家汇站的工作人员,帮助她开启无障碍电梯,从站台层上到站厅层。但她上去之后发现,自己所使用的无障碍电梯的位置,其实已经处在站外的非付费区。这位工作人员需要陪同婷婷,一直走到闸机口,让徐家汇站的工作人员把她放进去。

11号线无障碍电梯需要出站乘坐。

对此,李斌认为,需要对“无障碍设施使用中的障碍”加强重视。他向我们表示:“现在,很多评价标准,只包括车站设置几个无障碍电梯,但没有评价无障碍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到底是否有障碍。实际上,细节还有很大缺憾。”

“这种状况之所以造成,人们往往说,是因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落后。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一开始的地铁规划,在决策时,在任务书制定时,没有把不同人群如何顺利换乘、如何舒适步行、如何没有任何障碍地使用无障碍设施等等这些问题考虑在内。

顾啸涛也认为:“特别是硬件设施的一些布局,设计完成后,流线就很难再做更改”。

目前上海地铁站有一个弥补方案是,为连通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无障碍电梯专门设置一个翼闸。这种方案虽然节省人力,但仍不能解决安检问题。未来无障碍电梯的设施应当更加人性化,按照正常乘坐地铁的流线,将无障碍电梯分段设置:站外至站厅、站厅至站台。既方便管理,又不会给特殊需求的人群带来心理上的差别感。

单独为无障碍电梯设置的翼闸,位于8号线西藏北路。

无障碍卫生间缺失

上海地铁站里的商业设施非常完备,有许多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婷婷在徐家汇站,一出11号线的无障碍电梯,就看到了一个便利店,很方便地就买到了一瓶水。

紧接着,她又清楚地看到了卫生间的标识,一路走过去,很容易就找到了卫生间——在非付费区、9号线附近。但是,这里没有无障碍卫生间或母婴卫生间,她推着婴儿车,实在没有办法上厕所。最后就放弃了。

徐家汇站的卫生间,总共有两处,分别在1号线站台和9号线站厅。在换乘大站,三条线路分担两个卫生间,已经很勉强了。如果是推着婴儿车的妈妈,无论是这两个卫生间中的哪一个,要用起来都很不方便。

11号线徐家汇站站台层卫生间引导标识。

婷婷找到的这个卫生间,是在9号线站厅,之所以看起来轻松到达,是因为她选择的线路比较特殊——无障碍流线恰好在站厅层的非付费区。而身在站内的普通人,若要使用这个卫生间,就需要先出站再进站,得和工作人员打两次招呼。

而且,9号线内卫生间的标识引导也存在问题,跟着这样的引导,需要上厕所的人得在站内转上一大圈,然后在卫生间标识流线的尽头呼叫工作人员,等待工作人员前来开启闸机。但是,这个位置的闸机并没有翼闸,妈妈无法推着婴儿车出去,还得去服务中心,请工作人员开启服务中心一侧的翼闸,再出站去卫生间——卫生间恰好在服务中心对面。

徐家汇地铁站,在9号线站内寻找卫生间,顺着引导标识,却走到出口。有“温馨提示”请乘客前往服务中心。

而徐家汇站的另一个卫生间,在1号线的站台层。但要使用1号线的卫生间,就会出现问题:从站厅层到站台层,实际没有无障碍电梯——妈妈推着婴儿车,如果要用这里的卫生间,就要冒险乘坐扶梯。尽管一位有生活经验的父亲告诉我们一个方案,妈妈可以请地铁工作人员帮忙看婴儿车,自己抱着孩子上厕所——但这无疑又增加了地铁工作人员的负担。

在拍摄的时候,我们一边感慨于婷婷幸运地选到了最为顺利的路线,一边也在设想:如果婷婷先从徐家汇站11号线的非付费区进入闸机,然后再寻找卫生间,那么,当她跟着标识走到1号线,发现卫生间只隔着一个扶梯,自己却推着车子下不去时,内心该有怎样的台词。

不过说到底,徐家汇站里无论哪个卫生间,都没有无障碍的设计。更别提可以安放好婴儿的那种母婴卫生间了。

GDXXXXXX:定位

婷婷没有使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把她放进站内。她一面推着婴儿车,照顾孩子,一面寻找无障碍设施,一面注意周围是否有美罗城的引导标识。

我们设想的“报警地点”在9号线通向1号线的通道中。这里四处都是大幅广告,是个极其同质化的空间。万一在这里发现“可疑物品”,或者有别的突发事件,如何能让警察叔叔顺利找到这个位置呢?

其实,上海地铁站内,有个特别的符号。“GDXXXXXX”,即“轨道”后面跟着六个数字,在地铁站的空间中不断出现。报警者需要报告方位时,地铁的警察叔叔就会请报警者报一下这串数字是什么。即使现在摄像监控已经很发达,这个办法也还是能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

不过,一般市民并不知道这一点。婷婷站在这个通道上,,放眼望去都是商业广告、首末班车时间的描述文字等等,没有找到能够描述自己位置的参照物。不过,在我们“接警者”的提示下,婷婷也顺利地说出了这串数字。

报警定位标识。

问题还是无障碍流线、无障碍电梯

婷婷继续穿越9号线站厅层,往1号线美罗城走。我们可以看到,在换乘通道上,楼梯旁有无障碍电梯或坡道,且无障碍电梯可以自助操作,这点比较人性化。

但是,通道里人流组织没有按方向做区分。这个无障碍电梯,恰好设在婷婷通行方向的左边。我们发现,出电梯之后,婷婷去往的方向,与对面靠右通行的人流恰好形成对冲。所幸人流量不大。

这并不是小事。如果是高峰时段,或者遇到火灾、烟雾等紧急状况,人流就会因对冲而发生二次伤害。澎湃新闻的专家顾问顾啸涛就表示:“地铁站设计不仅要设计通道,还要考虑人流如何疏散引导。在大人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冲突的点。地面上需要贴一些指示标识。”

婷婷继续前行。此前工作人员已告知她美罗城的出口位置——1号线的10号口。即便如此,她仍然注意着头顶的标识。

婷婷非常顺利地走到了10号口。出站时从翼闸通过也很方便。但当她走到10号口时,却发现通往上方美罗城的是楼梯,而非无障碍电梯。于是折返。

她跟着头顶的无障碍标识走,走向附近另一个站厅出口——9号口。但到了9号口,她意外地发现,头上的无障碍标识,所对应的不是此前乘坐的那种直梯,而是斜挂式轮椅升降平台——平台是为轮椅使用者准备的,妈妈推着婴儿车无法使用。

9号口还有扶梯和楼梯两个选项。但任何一个选项,都是无法让妈妈推着婴儿车使用的。或许,这是年代久远的1号线本身的遗留问题。

最后,虽然没有能够使用无障碍设施到达美罗城,婷婷仍然对我们表示,这个初体验的过程很顺利。不过她也说:“我以后会带孩子乘地铁,但可能得等他长大一些,不会再带婴儿车了。”

总而言之

在上海徐家汇的探索经历中,我们发现,无障碍设施实际使用并非完全无障碍。它的流线与一般行人不同,更加耗时,设施不全,数量也不够,易让使用者心理产生差别感。设计理念以及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未来的设计需将母婴设施考虑在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