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击抗生素滥用:2020年所有零售药店需凭处方销售抗菌药

澎湃新闻记者 王文秋
2016-08-25 19:1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抗生素的出现,让许多曾经致命的细菌感染不再威胁人类,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如今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广泛的、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反而使药物本身没有了实际作用。

25日,国家卫计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从国家层面多个领域打出组合拳,遏制细菌耐药。

根据行动计划,卫计委等14部委将联合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

在25日上午的媒体座谈会上,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抗生素静脉注射泛滥的情况也将得到遏制。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2011年国家卫计委就已经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并每年都发布“限抗”要求。

此次国家层面的遏制细菌耐药行动计划出台,有望对国内抗生素的滥用情况进行“刹车”。

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

今年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TO)曾发表文章呼吁应对全球耐药感染问题,并援引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发表的《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及建议,指出,到2050年,抗菌素耐药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死亡。如果任其发展,可累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上述文章称,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的中国,据估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每年将导致100万人过早死亡,累计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损失。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改局副局长郭燕红25日上午也表示,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等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抗生素的滥用可能会导致将来无药可医的情况”。她还表示,耐药菌的出现也会导致病人治疗更加复杂、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成本增加。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在新药研发、凭处方售药、检测和评价、临床应用、兽药使用和培训教育共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到2020年,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中国将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还将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

另据行动计划,细菌耐药防控工作还将成立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控制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

行动计划还规定,各地有关部门要对地区年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医疗卫生和农业养殖应用抗菌药物、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处罚,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而澎湃新闻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之前的细菌耐药遏制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国家卫计委监测显示,在临床使用量方面,与2010年相比,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28%;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10%;住院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了44%。

各级医院门诊科“十瓶九吊”现象或成历史。

“相比静脉注射,口服更为安全”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在中国却常看到不论大病小病,入院就开始输液治疗的现象。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耐药性。

澎湃新闻了解到,今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实际上从去年起,全国多地传出控制门诊输液治疗的声音。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还有不少省份、地市的医疗机构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就表达了对遏制静脉注射的支持。“实际上医院门诊的病人大多是比较轻的感染,无需静脉注射。”肖永红对澎湃新闻说。

肖永红认为,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抗生素滥用危害的认识已经提高了不少,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肖永红说,不少人还有“消炎药”包治百病的错误认识。比如普通的门诊病人有时候都会要求医生“开些消炎药”,部分人在家里也常备消炎药。他强调,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并非包治百病。

“实际上相比静脉注射,口服更为安全。而且同类药物,口服药也更便宜。”肖永红表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