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师统计学生“领导子女”等背景,半月谈:大可不必

@半月谈
2021-11-03 17:01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网曝山西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分为11类。分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11月2日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该做法欠妥,已对其批评警告。事件发生后,有关学校是否应该收集家长职务信息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担忧,一些学校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可能会造成教师在工作中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区别对待”。

不可否认,家校联系对于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收集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确实有助于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和开展教学工作,但也需厘清边界。对学校而言,收集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和住址等关键信息,已足以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家长职务等和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信息,的确没有必要收集。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收集家长职务信息还存在诸多隐患,如滋生腐败、泄露学生和家长隐私,以及影响教学公平等。很难保证,在知晓学生家长职务信息的情况下,所有教师仍然能够在教学中做到一视同仁,坚持有教无类。即使对于学校而言,由校方出面“开发利用”学生家长掌握的各种“资源”用于学校发展,也是不合理的,其结果不利于社会公平,这种做法在一些“名校”中屡见不鲜,往往引发社会质疑。

事实上,公众反对学校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其本质是反对教育不公。在一部国产电影中,小学生凭借《我的区长爸爸》获得全区作文比赛第一名这一幕,曾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我们期待,这样的滑稽剧情不会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责任编辑:刘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