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将是我们大家的舞蹈中心,既有高雅演出,也欢迎广场舞大妈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6-08-31 14:3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舞蹈剧场,是上海几代舞蹈家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即将实现。

俯瞰上海长宁区虹桥路1650号,你会发现那里矗立了四栋崭新的建筑,恰如一只舞动的蝴蝶,展开了舞动的翅膀。这里就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2012年9月动工,2016年10月开门迎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设历时整整四年。

以舞蹈为核心设计元素,它填补了沪上舞蹈剧场的空白,也让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更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8月30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对外发布了它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

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9月,舞蹈中心正式开工动土,在这里落脚了半个世纪的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不得不暂时搬离此地,另觅他处落脚。

时隔四年,他们都回来了,同来的还有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四个主体单位,交叉分散在新落成的4栋主体建筑内(1、2、3、4号楼)。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自1973年在这里跳舞,就再也没离开过。

踏进舞校大门时,她才10岁。她至今还记得,那时的舞校安静得就像“尼姑庵”,“都没声音的,早上只有叽叽喳喳的鸟叫,晚上八点半就没公交车了。”

现在,舞蹈中心出门左转就是地铁10号线,对面就是大型购物广场。长宁区的快速发展让她惊叹,而舞蹈中心的落成,最让她感慨的是48个大大小小的排练厅。

第一次带演员重回这里探班时,他们都很兴奋,“就像家里买了大别墅,像篮球运动员看到了好球场,上下到处跑。大家都很珍惜,特别是北京、沈阳来的演员,都觉得赶上好时候了。”

夜色中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内部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内的旋转楼梯顶部。

她最感激的是排练厅里的“弹簧式”地板。

排练厅

地板下有十厘米的架空层,可增强地板弹性,地板上面再铺两层地布,便大大缓解了演员与地板的“硬碰硬”,演员的踝关节、膝盖、腰椎、颈椎、头部不那么容易受伤,艺术生命也得以延长了。

培养一个芭蕾舞演员不容易,辛丽丽特别希望他们能多跳一些时间,“以前,我们的演员不到30岁就喊老了,不行了,其实35岁,38岁,哪怕40岁的演员都是宝。国际上的首席芭蕾舞演员,基本都要签约跳舞到42岁。”

有了专属的舞蹈剧场,辛丽丽也有了和国外剧团对换演出季的打算。比如,上海芭蕾舞团今年10月去美国某地演出,明年10月,他们再过来。

“以前根本没可能实现,因为我们没场地。现在家里有了房子,他们来了就可以住,也不愁没剧院,没地方练功,没地方shopping。”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共有48个排练厅。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副校长陈家年,同样是1970年代初在这里学舞。

他还记得当初自己学舞时的排练厅,面积只有现在的一半大,“我们跳两下就会碰到钢琴,要跑回去再来一遍,日常训练和真正的舞台表演是脱节的。”

如今不一样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现有五大专业——中国舞、芭蕾舞、国标舞、音乐舞蹈、现代舞,几乎每个专业都配备了专属的排练厅。

中国舞、芭蕾舞是重点专业,与之配备的排练厅也最多,有整整16个。专业不同,排练厅的配置也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舞、芭蕾舞的排练厅,地板上会铺一层地布,用于防滑;国标舞的排练厅相反,不铺地布,地面要滑溜;毯子功是舞校学生技术能力训练的必修部分,排练厅则要铺一层厚厚的地毯。

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舞蹈中心排练厅表演《四小天鹅》。

“原来我们的教室比较小,学生翻十个跟头就到头了。新厅解决了我们的技术难题,因为空间足够大,学生可以连续翻三十多个跟头,不用停下来再重新翻。”陈家年感慨,“训练质量再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了。”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用了“翻天覆地”来形容舞蹈中心前后的变化。

48个排练厅,他们占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宽18米,长20米,面积和一般的剧场舞台差不多,除了排练,还能满足舞团合成剧目的要求。

“几个年轻老师跑进来一看,很幸福。既能排练,又能合成,他们觉得肯定能出精彩的剧目。”

陈飞华介绍,为舞蹈中心项目配套的两团“人才公寓”也已经落成。

人才公寓位于长宁区虹梅路3990号,距舞蹈中心只有一站路,采用政府支持、市场运作、集体承租的方式运行,大大解决了两团演员的住房问题。

人才公寓共计120套,两团分占60套,一间房的房租只需500元,“目前入住率在85%左右,还留了一部分吸引其他人才。”

陈飞华说,优质的排练厅、优渥的住宿环境,为歌舞团招揽人才增添了不少助力。

今年,歌舞团招了几个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高材生,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尤其是家长陪着孩子,看了排练厅再看人才公寓,心里比较踏实,很快就签约了。”

明年演出200场

10月,舞蹈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营,中心内1078座的大剧场、291座的小剧场(实验剧场),也将接受观众检验。

舞蹈中心的首个演出季排到了今年年底,共10部剧目,目前已正式开票。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小剧场

小剧场内部

作为开幕演出系列,上海芭蕾舞团《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花样年华》,将于10月1日-9日亮相。

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朱鹮》、谭元元芭蕾专场《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舞蹈诗剧《肥唐瘦宋贰·莲花》、巴切瓦舞蹈团现代舞专场《十舞》、广州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吉赛尔》等,亦将于此登场。

上海芭蕾舞团《哈姆雷特》

两个剧场均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注资,总经理张博文,现年32岁。

张博文表示,明年,舞蹈中心计划推出200多场演出。其中,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出60-70场,占三分之一,余下皆为引进剧目。

张博文打算按春夏秋冬四季来安排明年的演出季:春季是新人季,主要展演新人新作,青年舞蹈家也可以把小剧场当成新作的孵化地;夏季适逢学生放假,主打舞蹈营和亲子季;秋季是大师季,与上海国际艺术节息息相关;年底则做更商业化,更热闹的演出。

舞蹈中心也计划和北京国家大剧院合作,把他们推新人的招牌项目“舞蹈十二天”搬来春天的上海。同时,也推一些比较成熟的新人,譬如王亚彬、段婧婷、杨海龙等。

演出季的安排,首先会考量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出需求,“我们会和两个舞团密切沟通。他们有了想法,会提前一年或半年告诉我们,我们再做相应的演出安排。”

大师班、工作坊和讲座也在演出季的安排里。

张博文称,在和大师们签演出合同时,他们会在合同里要求大师做一次工作坊。另外,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也会大力开展讲座和舞蹈普及活动。

舞蹈中心采取的是“开放式”和“文绿结合”的设计,即用大面积的绿色植被代替了围墙。张博文也希望打破围墙,让舞蹈中心成为完全开放的剧场,就像呼吸共同体一样,和周围的居民生活融合。

大剧场大堂会设咖啡吧,会有艺术书籍供市民免费取阅,还可以代寄明信片。周末,大剧场大堂还可能铺上舞蹈专用地布,供大家跳舞。

她甚至欢迎广场舞大妈们来这里跳舞,“有时候下雨了,大妈们没地方跳舞,如果舞蹈中心没有演出,她们可以在大剧场大厅里跳,只要遵守规定就可以了。”

今年1月,张博文才正式接手这份工作。

她引领的是一支平均年龄27岁的9人团队,“年轻人做事可能全局观会弱一些,但领导和我们开会时一直强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定要紧扣两个字,international(国际)和open(开放),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怕犯错,而是利用好年轻的资本,会尽量多地去尝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