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鼎钧: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丨纯粹名家

2021-11-05 12: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王鼎钧

人的写作才能究竟来自哪里?是天赋吗?我们注意到,孩子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常常就能见出分野:擅写的孩子洋洋洒洒,笔底生花,妙手成文,而不擅写作的孩子搜索枯肠,冥思苦想,仍不得要领。那些写出好文章的孩子,他们是怎样得到写作的本领?

很多作家,都强调写作的才能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写作靠的是悟性,常常如孟子所言,“莫知为而为,莫知至而至”,并非学习可以获得。所以,写作没有方法可以传授。

但是著名的前辈作家王鼎钧先生有不一样的想法。

他曾回忆自己年青时为了学习写作,向一位大作家请教方法,那大作家反问他:“谁说写文学作品有方法?难道这是木匠做桌子吗?”他当时听了颇为气馁。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他发现,写作虽然不比做桌子,但仍然是有章可循的,是有方法可以总结和借鉴的。于是他就开始自己寻找,从一鳞半爪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逐渐形成自己成套的写作经验。

他说:“我坚信写作有方法,希望先进为后学整理方法,传授方法。我立下心愿,如果我有一天找到了方法,一定公之于世,大家分享。”

作为一个青年时代曾经迷茫于写作之途的老作家,他将心比心,认为社会上一定会有希望寻求写作方法的年轻人,包括在学校里读书的学生,他们会需要这样的经验秘笈。他说自己“放一些东西让他们找到,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这便是王鼎钧作为文学大家的姿态和境界。他古道热肠,乐于奉献,愿意将自己的成果与人分享。他说:

“我是赤着脚走路的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生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有人做过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人不要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很吝啬的。于是我又衍生出一个想法:我一面赤脚走,一面把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边,让后面的走过来的人拾去看看。”

作文六要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21-10

王鼎钧真的兑现了诺言。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了《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子》《讲理》等四种传授写作方法的著作,合称为“作文四书”。现在,他又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新近增补修订的《作文六要》。

当然,以我的了解,今天的时代,和王鼎钧年轻时已经大不相同了,各种有关文章做法的书,作为教材教辅读物已经出版了不少,甚至有些学校开设了写作课程,有些机构创办了写作杂志。目的都是“授人以渔”,传授写作方法。但是,我仍然特别看重这本《作文六要》,原因在于王鼎钧讲作文与他人不同,主要表现为三点:

首先,王鼎钧被人称为文学大师,是“一代中国人的眼睛”,“文坛常青树”,“文章圣手”。他的散文创作成就,在整个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都是一座不可忽视的“崛起的山梁”。这样身份的大作家耐心细致、娓娓道来地为青少年讲解如何作文的书,即写作方面的“大师小作”、“大家小书”,除了王鼎钧的作品之外,我们确实见不到同类著作。

其次,王鼎钧讲作文,讲的是独家心得和体验。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中间的甘苦和感悟,不是隔靴搔痒的人所能了解的。由作家来现身说法,远胜过学校教师编辑的“写作指南”。

其三,王鼎钧传授写作经验,是无私的,是倾囊相授的,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肺腑之言和盘托出,把自己的独家秘技、绝门手艺无保留地示人,这一点尤为难得。

作文七巧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9-10

至于新出版的《作文六要》和此前出版的“作文四书”有何区别?在我看来,同样是指导青少年写作,但是《作文六要》更为系统,更为实用,更为贴近写作实际。特别是对于抒情、叙事、状物的文章写作,这可以说是一个教材式的读本。在这本书中,王鼎钧放下大作家的身段,化身为中学老师,以亲身为学生讲课的姿态,展现课堂师生互动情景。全书根据创作活动的六个步骤分为六部分,也就是六堂课,分别是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和表现。作者认为,这六个步骤可以称之为“六要”,犹如画家的“六法”,掌握了它们,就是走入了写作的“一条大路”。而这“六要”,互相之间也有着内在联系,因为写文章,就像唱歌用声音、舞蹈用肢体、画家用线条和色彩一样,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的。“表现是最终的目的,也是最初的动机。”所以,他反复说明:

“要表现,必须先组合;要组合,必须先选择;要选择,必须先观察、想象、体验。观察、想象、体验而后选择,选择而后组合,组合而后表现。”

于是这“六要”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青少年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它们,一路走过来,写作的训练也就水到渠成。对于作者来说,如此精准地归纳和总结文章写作的构思过程并由此展开讲授,既是别出心裁,又可谓煞费苦心。

那么,在《作文六要》中,王鼎钧是怎样讲课的呢?他对于这“六课”,每一课都做了精心的布局和策划。

人生四书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20-08

以“观察”这一课为例。首先是“解说”和“补充解说”,用以阐释“观察”的基本含义。书中的老师在“解说”中要求学生“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通过许多实例告诉大家,很多人写不好文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好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于是他教给学生怎样去观察,怎样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个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所谓观察,最重要的当然是利用眼睛,但是作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补充解说”道:你有五种感官,都是可以用来观察的。眼耳鼻舌身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用来接触环境,都是可以吸收信息的,也都属于观察。然后他大量举出各种感官观察的实例,教给你怎样去利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除此之外,老师还“补充解说”了“身历其境”对于捕捉和收集信息、激发写作灵感的重要性。

“补充解说”之后,作者又设立了“回应”的环节。因为本书的预设场景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作文知识,所以学生们听课以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去实践老师的“解说”的作文方法(在这一课里面是“观察”的方法)。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你从中可以看到老师教授的方法,在现实中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激发联想,形成对于事物的直观印象,这种方法,若是应用于写作,甚至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王鼎钧作文五书(全5册)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20-9

接着作者安排了“作品示例”和“我的实践”两个环节。前者是一篇与本章讲述的“观察”方法相关的范文,这里他所“示例”的范文是是他本人创作的“白米粽子”,描述端午节家家包粽子的情景。告诉大家,“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做的人视觉、嗅觉、味觉都要设计,吃的人视觉、味觉、嗅觉都要满足,写的人视觉、嗅觉、味觉也都不要遗漏。”这就把“观察”的几个方面都囊括进来了。至于“我的实践”,作者侧重在说明,他本人是怎样运用自己讲述的方法进行文学写作的。他举出自己的作品《不一样的雨声》为实例,展示从听觉角度写成的文章。

《作文六要》共六课,每一课均按上列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讲述,具体细腻而又要言不烦,娓娓道来而又深入浅出。老师语言亲切,讲解通俗生动,富于启发性,而学生神情专注,思维活跃,感悟力强。在这种互动式的授课场景中,我们作为读者如坐春风,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写作的要义心领神会。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3-1

熟悉王鼎钧的读者都知道,他之所以成为文学大师,首先在于他是一位语言巨匠。王鼎钧的创作成就,除了独具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外,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在他对于现代汉语的娴熟应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笔下的文字,无论写人叙事状物抒情,都声情并茂,活灵活现。不夸张地说,他在遣词造句上对于语言分寸的敏感把握,他在驾驭和呈现语言文字内涵方面的圆熟和老到,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可以与之相比。正因为如此,他能亲自给青少年讲授语言文字的艺术,实在是后生学子的福气和幸运。别的不说,读者仅从这本《作文六要》中向作者学习语言和文字的运用,相信就会大有收益。

举例来说,在第二课“想象”中,作者在“我的实践”环节,以“古诗词变奏”的方式,解释写作中的想象。他说,中国古代的格律诗,把许多想象都浓缩了,他的所谓“变奏”,就是用今人的想象力把这些被压缩的想象释放出来。他举了三个实例:王维的《渭城曲》、施肩吾的《闻山中步虚声》和赵师秀的《约客》,三首诗都是七绝,每首只有28个字,作者把它们改写为文字极为优美的散文,每篇一两千字。我想,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无论你是否读过这些古诗的原文和注释文字,是否见过它们的现代白话译文,我相信你如果读到王鼎钧为他们配写的“变奏”散文,都会为之惊讶和震撼。不读王鼎钧的“变奏”,你可能意识不到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多么令人回肠荡气,想象不到一句“鹤唳九天霜月冷”所衬托的意境是多么孤寂神秘,体会不到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所反映的心态是多么怅然落寞!而读过之后,你甚至会觉得,过去根本没有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些早已为自己熟知的古诗。因为在王鼎钧的笔下,这些古诗词所包含的意藴实在是太丰富、太多姿多彩、太引人入胜了!他告诉你,如果能够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如果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你笔下的现实完全可以变得更加精彩。

大约在9年之前,当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在三联书店出版时,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对读者大声疾呼“你一定要读王鼎钧”。文章发表时,我也曾担心自己是否把话说得太满。但是事后读者反映,说我此言非虚。因为这套书出版后获得了多个大奖。

今天,当商务印书馆出版《作文六要》之时,我要对青少年朋友说,要想提高作文能力,你一定要读王鼎钧。他这六堂与众不同的大师课将使你获益匪浅。我相信,事实将会证明我说得没错。

2021年10月3日

王鼎钧,山东省兰陵人,1925 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广播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 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 年《开放的人生》,再到80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自70年代末期起,王鼎钧开始了《碎琉璃》等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1988 年《左心房漩涡》出版之后,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从1992 年至2009 年,王鼎钧历时17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本文原标题《文学大师的写作课 ——王鼎钧〈 作文六要 〉读后》, 转自公众号:编余闲笔 )

延伸阅读

疏压四帖

01 跟着线条走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观念,思想是线形的。思想成为动词时,就是线条的延伸。所以前贤说思路、思绪(绪是从茧抽丝)。适当的压力可以助长这个线条延长并连续构形,太大的压力使这个线条纠结紊乱,所以前贤说茅塞剪不断理还乱。

因此疏解压力有治本和治标二途。从“压力源”入手,是治本;从梳理线条入手,是治标。治本难,治标各家争鸣。既然都是线条,让这一团乱麻附在另一个井然有序的线条上抽丝剥茧,一同延伸,这一团乱麻逐渐缩小,暂时消失,我们换来时间恢复精力,重整心态。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2

引导纠结阻塞的心绪顺利延伸,要有工具辅助,第一选项是音乐,音乐也是线形的。我小时候听音乐的机会不多,那时唱片是奢侈品,送人一张唱片是厚礼,现在很方便。你我不需要去学音乐、懂音乐,只要肯听音乐、爱听音乐。你我把自己的思绪交给音乐,让你心中这根线附在空中那根线上,跟着延长、跟着升空。音乐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无限延长,音乐又一面发生一面消失,我们紊乱痛苦的思绪也跟着延长、跟着消失,把我们心中的烦恼丝打扫干净。

当然,如果能自己演奏一种乐器更好。我们听说过盲人把压力化入胡琴,聋人把压力化入长箫,不但从压力下脱身,也多了一份专长。

除了音乐,我还推荐咱们中国的书法。书法也是线条,音乐是音波在空气中震动的线条,书法是水墨在纸上渲染的线条。你会说书法家写的是诗词、是文章,诗词文章有意义,没错,我得补充,当诗词成为书法时,诗词是书法家的材料,书法家要借这些字表现线条的音乐性,书法不是诗词的记录,而是凝固在纸上的音乐,他们有个专用的术语叫“形式美”。

书法家只有一根线条,这根线条婉转,结体、布白,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姿态,表现喜怒哀乐、阴阳刚柔,表现天地山川、花草树木。思绪跟着它走,它竟然像符咒一样使我们出神忘我、心无挂碍,所谓压力症候群,都不见了!书法不是写字,它是写字的艺术化,我们都会写字,都有基础,看书法或学书法,都比音乐容易入手。

“跟着线条走”能疏解压力而没有后遗症。解压的药方也是一大筐,有人主张犒赏自己一下,点两个小菜,喝杯好酒,染上了酒瘾。有人主张到赌城去冒个险,放松一下,成了赌徒。有人主张到风月中逢场作戏,结果引起婚变。这些办法风险大,我不建议。

02 放弃次要的目标

压力大,有时是因为事情太难,有时是因为事情太多。产生压力的原因叫“压力源”,来源不同,疏解压力的办法也不同。

王鼎钧

如果“压力源”是事情太多,可以把事情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完成那主要的,放弃那次要的。中学的课程很多,学生毕业后升学的压力很大,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把劳作、绘画、音乐的授课时间减少了,把时间挪来让学生多学习英文、数学、理化,这就是为了完成那主要的,放弃那次要的。有些人从外文系毕业,外语程度不错,本国语文程度很差。他也是为了完成那主要的,放弃那次要的。

在非常的时代,父亲是最难担任的角色之一,常常面临严峻的考验。有一个父亲从医生那儿得知,他最小的儿子患了某种疑难重症,如果不出国求医,将终身残疾。如果尽一切可能医治,又势将使他倾家荡产,其他三个健康的儿子都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更为难的是,现在医学对这种病所知甚少,并没有把握一定使之痊愈。你看这位父亲的压力有多大!

这位父亲原是军人,他知道兵法上有两句话:“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统帅可以命令某一城市的守军撤退,可以命令某一战场上的军队停止进攻,这一城一地是他次要的目标,他要集中兵力用于主要的目标。

在一连几星期的失眠之后,这位父亲下了最后的决心。他对孩子们说,出国就医之议取消,孩子的教育计划不变,但是三个健康的哥哥,必须发誓永远照顾最小的弟弟。他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小弟同意,三个哥哥也同意。父子五人拥抱痛哭一场。这个家庭的愁云惨雾一扫而空,每个人充满信心为将来活下去。

03 化整为零,聚零成整

“我的压力太大了!”压力不是问题,压力太大是问题。即使你我喜欢吃肉,“满桌子都是红烧肉”也让人没有胃口。

幸而前人留下一句忠告:“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个人,除非他奉行素食主义,他此生“一口一口”吃过的红烧肉,最后加在一起,一桌两桌摆不完。他是怎么吃下去的呢?为什么没觉得压力太大呢?说出来稀松平常,那就是“化整为零,聚零成整”。

咱们中国有很多大庙盖在高山上,庄严崇闳,俨如宫阙,怎么盖成的?难度很高。查看历史记录,往往最初由一个和尚发愿,他把全部工程分解成若干阶段,一步一步来。他可能在山上先盖一间茅屋自己容身,每天下山弘法化缘,有了善男信女,有了施主护法,他就不是一个人了,千斤重担大家挑,压力就不成问题了。

这些年,我们不断从手机里收到各种数字,你我活到七十岁那年,你走过的路连接起来一共有多长,可以绕地球几圈,你吃的盐一共多少斤,堆起来高过你住的公寓,你我抽了多少烟,喝了多少咖啡,吃了多少糖,数字吓人一跳,怎么可能呢?你我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压力太大呢?无他,“化整为零”了。

“压力太大”,谁也不知道压力究竟有多大,往往是当事人把它高估了、膨胀了。咱们有个成语“惊弓之鸟”,两个武士比赛射箭,其中一人举手扬弓,射下一只飞鸟,参观的人鼓掌叫好。另一武士说:“这算什么?我能不用箭就把飞鸟射下来。”群众用怀疑的眼光看他,他用明亮的眼睛看天上的飞鸟,选好对象,拉弓就射。弓上并没有箭,弓弦震动的响声未了,天上的飞鸟就受了重伤掉下来,倒在众人的脚边,不断地发抖。

这是怎么回事儿?且听那位武士的解释。他说:“这只飞鸟曾经被人射过一箭,带伤逃脱,现在它肉体的创伤虽然平复,心理上的恐惧却天天加重,随时做着死亡的噩梦。射这种鸟不必用箭,弓弦的响声就足够伤害它。”

碎琉璃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台湾印刻出版社(繁体中文)

出版时间: 2019-05

医学上有一种辞典,列举每一种病的名称和现象,医生严禁一般没有受过医学训练的人看这本书,大部分的人看了这本书都会疑神疑鬼,觉得自己好像有病,显然有病,果然生了病。

压力太大,“化整为零”可以变小,各个击破,然后“聚零成整”,它就不见了。

04 笑出来

会笑的脸和会跳的心脏一样重要。

医生教我们用“笑”疏解压力,要常常看喜剧。我想还有相声、脱口秀、上海滑稽,后来这三者融合升高,发展成一种谈话节目,在电视台走红,中国各省都出现明星,像周立波、赵本山,扬名海外。

“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为什么?依戏剧理论,人有“喜感”,受外界触发,他笑。喜剧针对人的喜感制造笑料,笑料中有个“笑点”,笑点与喜感相遇,犹如撞针撞到子弹的“底火”。

笑料又是怎么制造的呢?美国好莱坞“用制造罐头的方法制造电影”,对喜剧中的笑料有个配方,很烦琐。王梦鸥教授在他的《文艺技巧论》里提出一个说法,叫“突然变小”,倒是以简驭繁。

“突然变小”在各家新型的谈话节目中精彩纷呈,例如“我这辈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在这里不便多举。可以征引的是萧伯纳:“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紧睡觉去”,可以从我自己的书中抄来:“人生七十才开始……开始生病”。前面高高举起,后面急转直下,读者观众落了个空心的紧张,忽然放松,于是笑了出来。

如此这般,“笑”能疏压也就很容易解释了,压力是别人的生命力压挤下来,你要消耗你的生命力来对付,时间越久,压力越重,你的消耗越多,有一个词很可怕:“耗竭”。你这里千金难买一笑,四两拨开千斤,常常笑,常常放松,这一笑把压力变小了,移开了,你的活力增加了,虽然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倒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量和时间。

骆驼如果能笑,就不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

(选自广西师范大学《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2

王鼎钧从事文学创作长达半个世纪,出版著作近四十种,《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是从他既有的作品中精选集结而成的。本书精选王鼎钧散文、杂文、小品等二十八篇,分为三辑,第一辑直指本心,第二辑直指地心,第三辑直指文心,包括《竞争五帖》《疏压四帖》《我们还得思考》《海上尺牍》《匆匆行路》《看不透的城市》《崔门三记》《古典诗变奏》《声音》等篇章。

王鼎钧的文学作品往往围绕历史背景下的个人、人性、现代性等方面展开。如《竞争五帖》,就如何竞争这个问题从五篇小文章展开论述,通过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智慧的省思,教人要加强发挥自己的优点,没有优点要培养和学习。

原标题:《王鼎钧: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丨纯粹名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