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光耀: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采取行动去产能

澎湃新闻记者 是冬冬 陈月石 发自杭州
2016-09-02 12:31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9月2日,中国代表团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浙江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G20与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 新华网 图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9月2日亮相G20峰会,在主题为“G20与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闻发布会上,朱光耀表示,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采取行动去产能的。

“过剩产能之所以产生,最根本原因还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低迷,导致原本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朱光耀指出,这种挑战是全球性问题,所以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加以应对化解,期待形成全球政策共识,“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际行动。”

朱光耀还表示,中国是(去产能)政策力度最强的经济体,根据市场原则和法制手段推进去产能,包括兼并重组和破产等,“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破产审判庭的建立,这是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依法推进去产能的重要法制手段。”

9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认为,包括日美欧及新兴市场国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整体GDP在2018年底之前额外增长约2%的G20目标难以达成。

朱光耀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必须要看到全球经济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压力,这些不确定性包括包括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对欧洲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影响、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日趋明显、全球贸易增长低迷以及一些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经济负增长等。

针对英国脱欧,朱光耀认为,公投后国际金融市场立场出现了剧烈震动,但是持续时间不长,这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尤其是G20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强化金融治理、金融监管制度取得的进展,国际金融市场的韧性在增加。不过,他强调,短暂震荡后国际金融市场趋于平稳,并不意味着英国退欧公投影响就到此为止,影响在中长期会继续存在。

朱光耀谈到的经济不确定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日趋明显。美联储去年12月开始利率正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强度在增强,欧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开始实施负利率,这表明,发达国家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日趋明显。

“当然决策要由美联储自己做出,但是鉴于美联储政策的外溢性,我们期待着美联储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密切的沟通。我们也高兴的看到,美联储耶伦主席,重视就美联储的外溢性影响同国际金融市场沟通。尽管美联储下次提高利息的具体时间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的幅度会保持在0.25%的水平,所以沟通和密切的观测,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朱光耀称。

世界经济另一个不确定性是全球贸易增长,已经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的经济增长。而目前世界银行给出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是3.1%,是相对低迷的数字。

此外。一些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俄罗斯的经济, 2016年仍旧是处于一个负的经济增长的状态下。

“再加上全球的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增加,这就使得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特别是G20形成政策共识直面问题,同心协力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就变得至关重要。”朱光耀称。

在宏观政策协调方面,朱光耀表示,之前G20已经就反对货币竞争性贬值,反对利用货币竞争性贬值谋取贸易上的好处达成了政策共识。

朱光耀介绍,在今年上海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达成了两条重要共识,如果杭州峰会批准,将是G20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条是,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政策来推进全球经济增长,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用三种政策综合运用。第二条共识是,G20成员要就汇率市场进行密切政策沟通,这是G20史上第一次提出如此明确的政策共识,或说是政策承诺。

对汇率市场进行密切沟通,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朱光耀透露,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一致同意,在G20国别之间进行沟通;第二是G20成员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来进行沟通,因为IMF担负全球宏观政策监控重任。

朱光耀还对金墉连任世界银行行长表达了支持。

“金墉行长是一个称职的行长,在促进世行和中国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现在,寻求金墉行长寻求连任,我们支持世行对于世行行长的选择,根据公开透明择优的原则,鉴于我们对金墉行长业绩的考量,鉴于金墉行长对扶贫事业的高度重视,我们支持金墉行长竞选连任,并期待在今后金墉行长在世界发展和扶贫事业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为世界银行的现任行长,金墉任期将于2017年6月30日到期。中国财政部在8月31日对外表示,中国支持金墉连任世界银行行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