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G20专访|德国驻华大使:可设专项小组促杭州峰会成果落实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2016-09-03 08:0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中德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两国关系比任何时候都紧密。”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如此总结两国关系,“未来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项目上的对接将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灯塔性合作。”

来杭州参加9月4日开幕的G20峰会,将是默克尔在其德国总理任期内的第十次访华。作为2017年G20峰会的承办国,德国还面临着英国脱欧的经济挑战、工业4.0计划的进一步深入,期待着能和中国一起推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9月4号开幕的杭州G20峰会,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任期内的第十次访华。澎湃记者 高行 供图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柯慕贤还谈及了自己对于英国脱欧、G20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土耳其入欧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看法。

出使中国前,柯慕贤曾担任德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对于欧洲事务与欧盟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2013年来华之后,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福建、湖南、陕西等各省市区。在访谈中,他也为中国下一步的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创新发展建言。

连续性与可预测性是两国关系最突出特点

澎湃新闻:G20会议即将在杭州召开,你如何评价当前中德两国关系的现状?英国脱欧是否会对中德两国关系带来影响与冲击?

柯慕贤:毫无疑问,中德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两国关系比任何时候都紧密。此次来华参加G20峰会已经是默克尔总理在其任内的第十次访问中国。在政治领域,两国之间的互信与了解程度很高,默克尔总理与习近平主席之间也有非常高的互信程度;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也越发频繁,未来两国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项目上的对接,也将成为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灯塔性合作。因此,我认为连续性与可预测性是两国关系的最突出特点。

作为欧盟第三大经济体,英国脱欧虽然对各方都有影响,但对中德关系的影响不会很强。脱欧后,英国和欧盟仍会保持紧密的关系,这符合大家的利益,特别是英国的利益。

澎湃新闻:德国方面对此次G20峰会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如何评价G20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柯慕贤:G20是应对全球问题的一个核心机制,它的议题很广泛,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创新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国债等都涵盖在内。目前全球经济状况总体不是很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正不断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国作为此次峰会的东道国,把全球经济的振兴作为峰会的主题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德方对于中国设置的议程很满意,会支持中国办好G20峰会的工作。

对于G20,我们首先必须看到各个成员国的多样性,他们并不一致。G20并不是“世界政府”,成员也都是主权国家,因此不能以简单多数的方式投票做出决定。但是G20机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各成员国的经济总量之和已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80%。

澎湃新闻:作为前后两届G20的主办国家,中德两国有无共同推进G20机制成熟与转型的方案?相对于七国集团峰会(G7),G20又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

柯慕贤:首先,德国希望此次杭州峰会能够促成一些很好的决议。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落实这些决议。从历史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出,G20决议常有得不到妥善落实的状况发生。例如2008年峰会,针对当时金融危机的决议直至今天仍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中德虽然不能强制其他国家,但我们可以呼吁各方推进决议的落实。改善落实能力的方式之一,可以是成立相关专项小组。

相对于G20,G7的成立时间更久,当时建立G7的成员国可以说几乎主宰了当时的全球经济。而现在全球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欧盟、美国与亚洲国家各自所占的经济分量都不同以往,G20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重要平台。

中国经济潜力巨大,需要技术创新

澎湃新闻:创新既是此次G20的主题之一,也在德国扮演着核心角色。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正面临对接关口,什么是中德创新合作的关键所在?

柯慕贤:德国没有自然资源的优势,非常依靠工业出口,要保持德国工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更需要不断的发展创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者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很多重叠的地方。德国的方案更是面向未来的,旨在打造一个新型的工业制造模式:实现商品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在满足客户订制需求的同时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作为全球两大制造国,我们有机会共同定义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

澎湃新闻:在欧盟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英国是中国最强的支持者。英国脱欧是否会阻碍欧盟方面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进程?你之前说过的2016年底前找到可行方案的目标,是否会因此推迟?

柯慕贤:对于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我仍持乐观态度,我仍然希望2016年底前中欧双方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案。默克尔总理今年6月份就曾在北京表示过,德国将致力于履行各项法律义务和政治承诺,同时也必须考虑整体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激发这些潜力就更需要落实当前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澎湃新闻:你曾到访过中国很多地方,哪一省份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现在中国东北三省面临结构性改革,德国的鲁尔老工业区也曾经面临过同样问题,德方对此有何经验?

柯慕贤:我觉得中国沿海省份,诸如广东、浙江拥有着最先进、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

我也的确注意到东北一些省份的经济状况。几十年前,德国的鲁尔地区也面临着一样的产能过剩问题,钢铁和煤矿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污染。东北三省现在也存在同样的现象。结构调整本身是艰难的,要解决其中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澎湃新闻:中国企业正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对德国的投资也正不断加大,有人认为德国未来会加强对中国企业的管控,限制它们的股权?

柯慕贤:对于外来投资,德国始终坚持开放的态度,我们也乐于看到中国在德国投资都基本取得了成功。最近,美的公司收购库卡企业之事在德国国内引发舆论关注。我要强调的是,德国从来没有拒绝中国公司的投资项目。虽然库卡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但是德国仍然同意了美的公司的收购。

反过来,我想说的是,德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收购企业的案例很少。德国政府和企业界都期望中国能够加大市场的开放力度,赋予德国企业同样的、对等的投资条件。

中德从全球化获益,土耳其短期内难入欧盟

澎湃新闻:全球化是G20所倡导的理念之一,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全球化的逆流,有人说全球化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而不是好处,你怎么看?

柯慕贤:现在全球化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看到了全球化发展引发的负面现象,例如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等等。但是全球化的进程完全符合中德两国的利益,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全球化。中德两国都正在从全球化中获益,最好的证明就是中国是对外出口的“冠军”,而德国是“亚军”。

澎湃新闻:既然如此,德国正如何应对全球化为德国带来的恐怖袭击与难民两大难题?在此之上,中德能否有机会开展合作?

柯慕贤:近几个月,德国三次遭遇恐怖袭击。德国也正在认真对待恐怖主义的问题,同时也积极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这其中也包括与中国的合作,比如相互交换情报。

我们注意到,2016年以来进入德国的难民数量也在明显减少,这也是欧盟和土耳其签署相关协议的结果。针对难民问题,德国一方面正在对私自进入德国的难民进行注册,了解他们的背景信息,从中鉴别恐怖分子。另一方面也在致力于加强申根国家地区的边界管控。

澎湃新闻:土耳其驻欧盟大使最近表态,希望2023年前能够加入欧盟,我们知道土耳其的入欧谈判也已经进行了很久,土耳其能实现短期内入欧的目标吗?

柯慕贤:土耳其希望获得欧盟免签国的地位,不过这首先取决于他们是否满足欧盟提出的70项条件。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讨论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如果想加入欧盟,土耳其就必须接受采纳欧盟现有法律,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土耳其在短期内加入欧盟是不现实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