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东盟丨切实的产能合作还需解决域外大国干涉南海的挑战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张群
2016-09-09 12:13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6年9月7日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这一声明凝聚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的利益融合点与理念共识,为建立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制度性框架奠定了基础。

起底《声明》,涵盖四大核心内容

从内容来看,声明涵盖中国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的前提与背景、利益融合点与可行性、原则和重点、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和功能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东盟经济关系重要性是前提,重要经济伙伴关系是背景。声明重申中国与东盟之间紧密的经济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肯定中国与东盟经济交往取得迅速、全面、显著发展,指出双方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为开展产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最大的可行性体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分处全球价值链的不同位置,即存在互补性比较优势,生产网络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各方国际竞争力和区位优势。声明指出,双方注意到中国和东盟在基础设施发展和工业化加速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双方可通过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提振双方业界的信心和积极性;认识到中国和东盟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均面临挑战,双方具有互补性比较优势,扩大交流合作的潜力巨大;双方将继续完善和提升各自国家和区域工业产能。

第三,强调平等互利和企业主导原则,重点在于根据现实需求推动高度互补行业的产能合作。声明指出,双方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由企业主导的产能合作,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满足双方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基于各自优先发展方向、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重点推动双方在高度互补行业领域的合作;认识到产能建设的重要性,根据东盟各成员国产能实践的不同需求,提供必要的相互支持。

第四,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的角色定位十分清晰。声明确认了企业在开展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以及所在地法律法规开展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经贸合作园区等具体合作。政府通过促进相关政策信息交流支持产能合作,为产能合作营造良好的商业和投资环境。鼓励研究机构(包括智库)和学术伙伴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开展产能合作研究,并提出符合各方利益的政策建议。

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产能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双方在这一领域相关行业高度互补。由于基础设施水平制约经济发展,东盟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制定了涵盖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如《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泰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2-2016》、《印尼2015-2019年中期建设发展规划》等。这些发展计划成为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契机。

铁路建设项目是基建领域的旗舰项目。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项目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合作(B2B)”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成为基建领域产能合作的示范项目。目前,上述项目均已进入施工阶段。此外,中国企业以工程承包方式参与基建项目,如中国铁路总公司承建马来西亚金马士至新山双轨电动火车轨道项目。

港口建设项目有望成为基建领域的热点项目。东南亚地区大量港口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竞争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东南亚国家正在进行港口基础设施升级竞赛。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等国都在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升级项目或扩建计划,为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电力合作是能源基建领域的先导项目。伴随电力需求不断上升,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处于电力紧张状态,其中老挝、缅甸、柬埔寨长期处于缺电困境。东南亚地区具有发展电力的资源优势,但面临资金和技术障碍。南方电网、上海电气、中广核等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与当地企业开展产能合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第二,重点合作延伸点在不断扩展。

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正在由基建领域向传统制造业延伸。东南亚国家的基建项目极大地拉动了水泥、钢铁、玻璃等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进而拉动东南亚国家的产能建设需求。柬埔寨、缅甸、老挝产能建设需求旺盛,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技术升级需求高涨。鞍钢集团、南钢股份、河钢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等钢铁企业以及华新、海螺、红狮、上峰等水泥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此外,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纺织服装企业向东南亚转移,在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

跨境电商、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领域是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未来方向。东盟地区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 T. Kearney)发布的2015全球零售电商发展指数,中国排名第2位,东盟地区除新加坡排在第14位外,其他国家都处于前30名之外。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苏宁等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建立跨境电商平台。除电商外,华为、OPPO、联想、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注重东南亚市场,已经或正计划在当地投资建厂。中国农业银行与东盟国家100余家金融同业开展跨境金融合作,未来金融合作将会集中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为跨境电商提供跨境支付结算。

产业园区是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中国和东盟国家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协同创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企业在东盟八国(除新加坡和菲律宾外)共设立23个园区合作项目,总产值达213.9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第一,南海争端与外部干涉。南海争端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动模式。域外霸权的强行干涉将会严重压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战略空间,致使争端双方的互动模式由合作共赢、竞争共存向冲突制衡转变。在冲突制衡模式下,双方难以切实有效地开展产能合作。

2016年9月7日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凝聚共识,逐步探索南海争端管控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只有排除外界干扰,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磋商双轨路径,才可能以合作共赢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商业模式和形象待改善。一些东盟国家认为中国企业将落后产能转移到东盟地区,投资质量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对其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评价。当地民众相当程度上地认为,中国企业承包项目或投资建厂,倾向于将中国工人带到当地,而不愿或较少招募当地工人,他们较难从投资合作中获益。而过往确实有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资源进行过度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所以,中国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改进商业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向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维护自身形象,树立企业品牌和信誉。

第三,东南亚地区的投资环境。首先,中国企业到东南亚投资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东南亚现有的产业集群主要由美日欧跨国公司主导,中国企业极易遭到既有垄断势力的排挤和打压。其次,中国企业面临显著的法律风险。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尚处于转型期。

最后,政府腐败问题也值得关注,这将加重企业投资成本,土地所有权和环保问题极易引发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和纠纷。

面对如此复杂的投资环境,中国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结构、相关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和政府效率等投资环境因素,在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全面细致地评估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在产能合作中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融入当地社会,开展本土化经营,做好环保工作,妥善解决土地拆迁补偿等具体问题,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博士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