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代徐霞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黄进教授逝世

徐静/广州日报
2016-09-10 18:1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黄进教授十分重视实地考察。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 广州日报

2010年,包括广东省丹霞山在内的六省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成功,不仅让“中国丹霞”这一“国粹”家喻户晓,也让黄进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丹霞地貌领域所做的基础性研究逐渐走入公众视野。黄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貌学家,被业界称为我国全面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为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

2016年9月8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黄进教授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黄进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6年9月12日下午3时在广州殡仪馆银河厅举行。

黄进教授长期对国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进行实地考察,踏遍了我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中的1000多处。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丹霞情缘”

194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黄进报考了中山大学地理系,在回江西寻亲途中,他第一次在韶关看到了像霞光般美丽的地貌。“当时我并不知道那就是‘丹霞地貌’,只是觉得很漂亮,很壮观。既然我报考了中大地理系,便暗暗下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研究这种地貌。”当时的黄进大概不会想到,他与“丹霞”的情缘竟会历经半个多世纪。

1965年,时为地理系助教的黄进带着学生去丹霞山实地考察,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置身于丹霞的怀抱之中。然而第二年,当黄进所有的准备工作已完成时,实地考察计划却不得不搁浅。直到1978年,他才得以重新有机会领略丹霞之美。其后一年,黄进对丹霞地貌的系统研究工作才得以正式展开。

1982年,山西大同。在一次全国性的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上,黄进教授所提交的论文《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引起与会者的兴趣,从小组讨论上升为大会发言,其中对近水平红层丹霞地貌特征“顶平、身陡、麓缓”的六字概括一时间在学术界流传开来,甚至成为丹霞山区妇孺皆知的一句“顺口溜”。这篇论文也是中国学术界全面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

由于同时要承担大量行政业务,特别是1984年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后,黄进教授能够投入丹霞研究的时间并不算多。为了能对全国丹霞地貌作系统性、全方位的研究,在1987年辞去系主任职务的两年后,黄进主动申请了离休。此前,他亲身考察过的丹霞地区仅35处,而在离休后的20多年里,每年几乎有三四个月他都是行走于全国各地的“丹霞”间。仅1997年,中国境内就有103处丹霞地貌被他发现和证实。从广州到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再到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这一年,黄进教授的脚步由南向北再往南,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

黄进教授当年在野外考察,用照相机拍下岩石特征。

曾亲身考察近千处丹霞地貌

明明可以安享晚年,为何要劳心劳力四处奔波?也许,这个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事,可以从黄进年轻时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大学毕业的黄进偶然发现,图书馆的绘图仪所画的线条是歪的。经过他的改良,绘图仪不仅能画出直的线条,更能画出立体地形图。1965年,黄进面对困扰研究人员的测高仪读数不准的情况,决定亲自买器材做研究。时值炎夏,一次在越秀山进行测量的实验中,他细心地发现暴晒下的仪器的读数上升了!黄进马上醒悟过来,“是温度在影响测量值”,于是他立即将仪器置于树荫下做对比试验,果然,读数很快便下降了。据此改造后的仪器的误差被控制在0.5米的范围之内,测量的准确性也大大提升。这就是黄进作为学者的钻研精神,让他不曾因为离开教学岗位而止步钻研。

离休后,黄进根据地貌学河流阶地形成的原理,创建了地壳上升速率计算公式以及地貌年龄、岩壁后退速率、侵蚀速率等四条可以定量测算地貌发育的公式。依据公式,人们就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山体年龄,这在学术界亦可谓“独一无二”。

离休后,黄进教授的考察之路并不好走,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在四川乐山考察期间,他偶然从当地一位老师处得知平羌三峡附近可能有丹霞地貌。欣喜若狂的他随即租了一部机动三轮车赶往李白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所提及的平羌三峡。由于刚下过雨,不通班车的山路又湿又滑。正当远远望见平羌大队的牌子满是欣喜之时,他竟连车带人翻倒在路边,距离60米高的悬崖仅一两米,真可谓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晚上回到旅馆的时候我心里十分感慨,这可真算是大难不死,捡回一条老命哟!”后来向人谈及此事时,黄进表现得十分坦然,笑着吟起自创的打油诗:“月照峨眉几度秋,诗仙唤我平羌游。车翻崖上人安好,笑看岷江碧水流。”

对于一个已经85岁高龄的老人来说,藏地海拔高、温度低、氧气稀薄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时刻威胁着他的健康。在他的《西部考察日记》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记叙:“今天下午4时考察回来后,即上床休息,感到心跳不大正常,心跳加快了一些,心律不够正常,休息得并不好……晚上睡觉时仍感到心跳不甚正常,虽没有加重,但让我产生了是否能进藏的疑虑。”

纵使如此,黄进教授也从未放弃对丹霞地貌的研究。截至2013年,中国境内共发现并证实丹霞地貌995处,其中980处都经过他的实地考察与验证。

链接:丹霞地貌

在中国,丹霞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作为一类地貌的名称,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的丹霞山。国内重要的丹霞地貌有:

广东丹霞山,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

贵州赤水,赤水丹霞是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

福建泰宁,是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

湖南崀山,具有罕见自然美。

江西龙虎山,是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的栖息地。

浙江江郎山,处于地貌发展的老年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