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兵器集团:“人民兵工精神”首次纳入党的伟大精神之一

微信公众号“中国兵器集团”
2016-09-13 17: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在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到来之际,近日,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红色基因》一书,该书全面展示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铸造的伟大精神,并专门开辟了“人民兵工精神”篇章,以“把一切献给党”为内核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人民兵工精神首次纳入党的伟大精神之一,在国家战略层面得到升华,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起铸就了伟大的强军报国精神。现将“人民兵工精神”篇章全文刊发。 

人民兵工是人民军工的摇篮,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保卫祖国的安宁、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9月15日,为纪念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欣然题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十六字的人民兵工精神,这是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兵工之魂”,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在反映,是几代中国兵工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革命战争时代、和平建设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千千万万兵工人信念信仰、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也是鼓舞一代代兵工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丰功伟绩的精神源动力。

历史回放

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兵工厂在江西兴国县官田村创建,就此展开了人民兵器工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老一辈兵工战士土法上马,研磨斧凿,经历了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弹药,培育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民兵工继续传承黄崖洞精神、吴运铎精神,提炼“两弹一星”精神,紧密追踪“高、精、尖”武器技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逐步建设成为产、学、研集成度高、工业体系齐全,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兵器产业集群,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改革转型和搏击市场大潮中实现了浴火重生、华丽转身。

官田兵工厂旧址

建国初,在国防基础建设的紧张时期,老一辈兵工人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制订爱国公约,昼夜生产,为夺取抗美援朝、援越等正义之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毛泽东发出“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后,具有创业移民特征的兵工人再度选派优秀儿女,奔湘水、赴赣江、入巴蜀、爬云贵,使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今天共和国的军工“新城”。兵器工业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摇篮”,在各大军工集团日益成熟和实现飞速发展的初期,得到了兵工儿女的无私援助和兵工精神的生态移植。

三线建设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品需求大幅度压缩,兵器行业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不少兵工单位甚至陷入生存困境。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实行军工产品供需分离,军队与军工企业确立了合同订货的关系后,军事工业经济转型初见端倪。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打破“不当军火商”的思想禁锢,推动军工技术与军工产品出口,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军民一体化之路,搞企业合资、技术合作以及上市融资后,兵工产业大军精神大振,先后创办各种合资企业和机构百余家,生产出了近百门类、上万种民用产品。通过军贸工作,我们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既是对我国外交工作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日后的海外战略资源的成功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海外项目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我国新一轮大规模部队换装为标志,兵工行业各单位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了由传统兵器向高科技兵器的历史性跨越蜕变,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扭亏增盈获得重大突破,改革脱困取得决定性胜利,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并迈进高科技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使得兵工行业进入了全新的鼎盛时期,实现了华丽转身。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精神内涵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人民兵工的发展史,是一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史。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没有技术,自己探索;没有设备,自己制造;没有外援,自己动手。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志气和骨气,人民兵工发展到今天,从简单的地雷、土枪、手榴弹,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型主战坦克、精确制导导弹和远程压制的火箭炮群;从单一的陆军武器,到适应陆、海、空、天立体攻防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从手工作坊,到国家级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等重要产业基地;从早期的仿制仿研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制造技术——中国的武器装备不再受制于人,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构建了独立自主的武器装备体系。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今天,无论是苏联专家撤走,还是敌对势力封锁,无论是对苏联技术援助的消化吸收,还是今天的自主研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是兵工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始终是人民兵工最为自豪的精神亮彩。

人民兵工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忠实践行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兵工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厂房、没有原料,朱德总司令曾感慨地说:“所有家当还没有王二麻子剪刀铺的齐全”。但人民兵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被誉为人民兵工的源头和国防工业的摇篮的中央军委兵工厂,即官田兵工厂,在党的领导下,加上工人师傅们的革命热情,从1931年成立到1933年上半年,共计修配步枪4万余支,迫击炮1百多门、山炮2门、机关枪2000多挺、翻造子弹40余万发,制造地雷5000多个、手榴弹60000余枚,鼎盛时达到300多人,为装备红军狠狠打击敌人做出了贡献。

吴运铎、刘贵福等一批老兵工人,没有技术资料、没有工具设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获得了成功:

——1938年,冀中根据地。修械所技术人员首先仿制捷克式7.9毫米步枪,又名“二七式步枪”,是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第一支步枪;

——1939年,陕甘宁边区茶坊兵工厂刘贵福与孙云龙等用冷挤压法拉出膛线、用深孔钻杆加工枪管,制造出了第一支“无名式马步枪”,该枪在延安举办的陕甘宁边区第一届“五一”工业展览会上展出。毛泽东主席拿起这支枪,拉拉枪栓,瞄瞄准,高兴地对军工局陕北工业局局长李强说:“我们自己也能造枪了!这个枪使用方便、造得好!很漂亮啊!要创造条件多生产,支援前线。”在展会的闭幕会评奖时,“无名式马步枪”获甲等产品奖。

刘贵福与“中国第一枪”

——1940年8月1日,八路军军工部黎城水窑一所刘贵福,改进了“无名式”步枪,设计制造出了“八一式”7.9mm马步枪,并大批量生产,成为太行地区八路军的制式化武器。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同志见到这枪后,爱不释手,背上它不肯放下,笑着说:我当兵时要能背这种枪,不吃饭也高兴。八一式马步枪射击准确,枪管上的瞄准星被彭德怀誉为“天下第一准星”。最突出的是枪上可自动展开又能固定的三棱刺刀。刺刀的凹槽可使血液外流,刺杀后容易拔出,该刺刀不用时反贴在枪管上,肉搏时按动键钮一甩就可迅速打开并自行固定,这在白刃战斗中至关重要。

——1944年,新四军淮南根据地。为制造迫击炮,吴运铎设计了专用冲头,用铁锤硬往钢料里打,三小时几百锤,挤压出了来复线;

——1944年,山东根据地。技术人员用从敌占区买到的“卫生球”、肥田粉等作原料,试制成硝基萘混合炸药;

——1945年,晋绥根据地。利用从敌占区买来的水银,配以自己用白酒蒸馏的酒精,生产出雷汞。

到抗战后期,人民兵工基本实现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重大转变。据不完全统计,8年抗战中,人民兵工生产手榴弹近450万枚,地雷20万个,子弹780万发,长短枪1.1万支,枪榴筒、掷弹筒6300具,各种口径迫击炮900余门,为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巩固革命根据,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1948年,刘少奇同志在兵工工作会议上赞扬:你们的工作,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1949年,周恩来同志指出:我们依靠工人,在山上建设了兵工厂,几千万个手榴弹、几百万发迫击炮弹、几十万发山野炮弹便这样生产才出来,到去年下半年,我们的手榴弹、迫击炮弹、山野炮弹和炸药的生产数字已经超过国民党反动派。

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英雄顽强斗争的精神。事实上,艰苦奋斗与自力更生、无私奉献是相伴而生的。无论是“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还是三代总师祝榆生,无论是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陕甘宁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赵占魁,还是获毛泽东主席“热心创造”的亲笔题词的化学家钱志道,无论是革命战争时代土法上马的“三大创造”,还是坚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再次创业”;无论是解放战争期间的全国唯一以解放军领导人姓名命名的工厂“刘伯承工厂”,无不面对若干艰难险阻,无不浸透着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奋发向上、辛勤创业的状态。在革命战争时代艰苦卓绝的背景下,没有艰苦奋斗,没有大胆尝试,就没有兵工厂。“艰苦奋斗”是当时兵工人的精神慰藉和行为写照;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共和国缔造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涉险滩闯难关,履行着特殊使命,更多地已成为兵工人的自主选择,不断为“艰苦奋斗”的精神注入时代之光。

开拓进取,自主创新

开拓进取,就是敢于闯入新的领域,敢为人先,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的创新精神。不甘落后,尊重科学,锲而不舍,勇于超越,赢得主动,是人民兵工跻身世界军事力量舞台的资本,是人民兵工精神又一深邃内涵,是人民兵工实现强军报国理想的自信之基,自强之本。对科学的崇信,对创新的渴求,是人民兵工从无到有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兵工大量生产地雷,八路军由此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雷战;建国初期,沈阳兵器工业五三厂“党政工团拧成一股绳,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的经验”在全国工业企业推广,被授予“模范工厂”的光荣称号。1958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辆国产中型坦克诞生;同年,人民兵工创造了“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用十几台小设备加工出了上百吨重的庞然大物——我国第一台2SLK-1100型双列卧式6缸“红旗牌”氮氢混合气体压缩机。在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中,兵器工业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倪志福群钻”发明人倪志福、郭绍江工作法创造者郭绍江、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就是其中的代表。1970年,中国兵工研制成功了世界唯一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榴弹的焊接钢药筒,改革开放以后,创新成果更是层出不穷;今天,兵工人“人人都可创新,事事都可创新”,2009年7月13日,兵器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的3万6千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完成热调试,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爱国敬业,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勇于牺牲个人的生命、利益,放弃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需国家民族之所需,急国家民族之所急,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民兵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的奉献史:数千名兵工战士倒在了长征路上,官田兵工厂厂长吴汉杰率领的108名兵工战士,只有7人到达陕北。抗战时期也有无数兵工战士牺牲在浴血奋战的疆场。兵工行业与枪炮弹药打交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论战时与平时,科研生产中意外身故时有发生,又有不少兵工人受伤致残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调整国防工业的战略布局,为了建设大小三线,兵工战士最听党的话,打起背包就出发,几十万兵工人义无反顾,远离大中城市,奔赴深山老林、穷乡僻壤,筑路架桥,开山凿洞,克服无数困难,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建成的三线工厂,地质灾害频发,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科技信息不灵,不但工厂经营困难,而且生活条件也差,就医难、就业难、上学难,兵工人含辛茹苦,克服困难,为三线建设默默地奉献,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工业由临战状态向和平时期转变,国内军品需求大幅度下降,兵器工业经营状况随之急转直下,成为与煤炭、纺织行业并列的全行业亏损的特困行业。企业兼并破产、职工下岗分流,工资低微,养老金、医药费拖欠太多,职工生活艰难。不少人买断工龄,念念不舍地离开了他们所钟爱的兵工事业。留下的兵工人挺直腰板,秉持兵工报国的理念,执着地坚守兵工岗位,与共和国一起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