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俗丨圆月上柳梢,桂花香里“走月亮”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6-09-15 17:05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上海城隍庙,市民夜游九曲桥。  澎湃新闻记者  张新燕  资料图

上海人的一年四季是用食物来记载的,新年伊始,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定要吃一碗汤团,不仅象征团团圆圆,而且要有汤水,寓意有财有势;接着清明吃青团,人们不仅拿它扫墓祭祖,更多的是应令尝新;再接着端午吃粽子,中秋八月半吃月饼,九月九吃重阳糕,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等到冬至夜就得吃一口油腻肥厚的红烧桂圆烧蹄髈了;然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吃完这顿这一年就算太太平平过去了,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

农历八月十五日,上海人称作八月半,由于这一天正好处于秋季当中,所以叫中秋节,又叫仲秋、团圆节、八月节,等等。人们很重视这个秋天的节日,这一天的晚餐在上海人心目中仅次于年夜饭。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上海人一定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是非常热闹的。那时候经济拘谨,吃食很少,但到了八月半,长辈们总会想方设法,弄出不少好吃的东西来,除了月饼之外,还有桂花糖芋艿、糯米糖藕、炝毛豆、大闸蟹、水红菱、珍珠米(玉米)、甜芦粟、烘山芋、糖炒栗子等等。

“八月十五桂花香”,那时中秋节不放假,中秋之夜,大人下班总要买些桂花蜜酒回来,全家人聚在一起,闻着窗外传来已经盛放的桂花香,喝酒,赏月,尝月饼,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实在是童年时一段难忘的岁月。

据老人们讲述,上海旧时的中秋节还有祭月和烧香斗的习俗。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莲藕等食物,祭月时一般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祭月完毕,一家人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

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当时上海还是一派水乡景色,中秋之夜,人们纷纷外出赏月,河岸边柳影婆娑,石桥下水中荡漾着皎月的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只见处处游人如织,纷纷争相观赏,当时小东门外还有“石梁夜月”的别致景观,颇有名气,被誉为“沪上八景”之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