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评论员:大医院“越建人越多”非社会福音

光明网
2016-09-18 14:4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9月16日,投资48.5亿元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拟增加病床位3000张,届时这所医院的总床位将达到1万张,总床位数全国第一。尽管医院越建越大,且床位越来越多,但“看病难”的尴尬却从来没有缓解过。

在此番扩建之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因“全国最大”而闻名。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该院营收达到84亿元,手术台数21万台,日门诊量最高达2万余人次,也是国内唯一年手术量破20万台的医院,目前总床位数比排名第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了一倍多。去年有媒体报道,在6年时间里,郑大一附院的营收额就实现了从2008年的6亿元到2014年的75亿元的飙升,其扩张速度可见一斑。

然而,如此大医院的快速扩张与虹吸效应的强化,却与当前推行的分级诊疗背道而驰。不仅抬高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也挤压了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院生存空间。而事实上,长期以来靠着规模优势不断壮大的郑大一附院,其自身的发展也遭致了颇多质疑。

比如,公开报道显示,有人质疑“拥有河南最牛的一批专家团队和顶级医疗设备,不去攻克研究疑难杂症,却大病小病都治,连简单的头疼发烧都治”,所以,被人形容为是“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还有人质疑“郑大一附院身为河南唯一一家集教、研、临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3年时间仅有一项重大科研突破”。

看来,无论是于整个医疗生态的发展,还是于医院自身的发展而言,大医院的过度扩张,追求规模效应,都非好事。这一点,其实国家顶层设计上已作出了明确的回应。去年3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

对此,《纲要》提出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其中规定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由此看来,郑大一附院目前的1万张床位,不是一般的超标。

大医院的过度扩张,除了自身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之外,恐怕与地方政府的放纵态度不无关系,毕竟,医院的扩张要经过严格的批准与审核。而相较于对不同层次医疗体系的扶持,支持大医院的发展似乎要简单得多,甚至更具政绩象征意义。然而,一边是大医院的肆意扩张,一边却很可能是基层医疗生态的相对恶化——大医院越建人越多,本身就是对此的注脚。遏制大医院的过度扩张,虽不必然带来对基层医疗状况的改善,但任由大医院肆意扩张,却必然无益于社会整体医疗生态的优化。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非一日之功。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通过一些具体的现象来评判它进展的快慢或是方向的正确与否。比如,当一些城市大医院依然有着随意扩张的自由,并借此拥有更强大的“吸金”能力,这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一个正向的指标与社会福音。而遏制大医院的过多扩张,确实需要一些更“硬”的约束了。 (原题为:《大医院“越建人越多”非社会福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