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风景摄影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内涵

2021-11-10 1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第13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于2018年8月18日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举办,研讨会的主题设定为“风景摄影与自然观”,作为研讨会的成果之一,《风景摄影与自然观——第13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近期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研讨会优秀论文35篇,我们将陆续推送,以期为读者提供中国风景摄影发展的一个参考和坐标。

风景摄影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内涵(节选)

文 | 周堃

一、风景摄影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凝聚

风景摄影是再现自然、表现自然美的重要内容,其外部呈现形式多以自然景观或者自然物构成元素(此类以小品形式居多)为主,正是由于风景摄影记录对象的载体有特殊性,往往使人们忽视对风景摄影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风景摄影有没有主观融入的人文精神呢?这涉及对风景摄影表现的价值观与美学审美观的理解,风景摄影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外部风景的展示,虽然从审美角度上看,满足了唯美追求的需要,也满足了部分功利性需要,如旅游展示、旅游推广等。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仅仅停留于记载式的追求,显然还不能涵盖作为艺术的风景摄影的全部内涵。自古以来传统文化形成的文以载道、寄情山水等概念,都在揭示一种艺术精神,风景摄影也要体现人文精神,延伸风景摄影的艺术空间,达到风景摄影的新高度。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切入了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追求以及关切,和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它遵循的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的表现形式在于信仰、理想、道德、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的集中展示。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在人文精神追求上既有互通的共性,也有差异的个性。由此看出,作为风景摄影需不需要注入人文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风景摄影人以个体的人文精神理解,借助外部的风景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操,升华风景摄影的艺术魅力。个体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不同,对美的瞬间把握和认知也会出现差异性,在表现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上,会有自己的出发点。这些差异就会形成外部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化,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可读性。

尚美和赏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文精神体验活动,在物化的世界里,是清醒人性与陶冶情操的重要构成元素。心灵的思辨在风景中凝聚,从而达到一定的高度与境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早期的“形似”到“神似”再到“写意”,经历了千年的审美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风景摄影作为最直接的大众共赏性艺术,完全可以融合借鉴千年以来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视觉艺术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创作,达到风景摄影的多彩化和多元化。在摄影术发明后,记录性是风景摄影主要的表现特质,这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的。从1826年尼埃普斯耗时长达8个多小时拍摄的《窗外的景色》和1838年达盖尔用时约十几分钟拍摄的巴黎街头的风景照片(所谓第一张有人的照片)起,风景摄影从平面发展到VR摄影,再到三维立体,当代呈现多元化的风景摄影趋势,是一个被动使用器材记录到主动运用科技手段创作的发展过程。

《窗外的风景》,尼埃普斯摄,1826年

圣殿大道,巴黎,路易·达盖尔摄,1838年

风景摄影从单纯的记录到借用丰富的影像语言和手段,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录性的风景虽然可以记录大千世界的美好,但追求丰富的影像语言表达、创作更多富有个性的作品,是带给大众独特尚美和赏美的审美视觉思维的基础。风景摄影注入人文精神就是个体精神借助外部风景表现形式,来达到内心精神的寄托与倾诉,这就要求风景摄影不仅仅是实录,更是可以运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和表现手段来表达的,既有借鉴传统的画意风景,也有影像后期的创意风景,还有多视点的立体风景,更有选择富有悲喜剧色彩的元素构成的主观风景。同样的山岳,同样的花卉,同样的建筑,在用不同的眼睛观察,并且在后期的记录与制作中,每个人只要你用人文精神去感悟,用人文精神去调动认知,用合适的技术去融合它们,呈现给大众的将会是多姿多彩的作品。总之,风景摄影不应该仅仅呈现唯美的瞬间,而应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内容,这是人文精神塑造的必然要求。

二、风景摄影的人文精神是寄托外化世界的延伸

不同的摄影人发现风景、记录风景、表现风景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果停留在纯记录的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上,则是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人文精神寄托上,不属于高层次的个性人文精神的深化和美的创造。美是现实的,但在融于人文精神和思想后,又是高于客观的美。任何外在美是客观存在的,人文精神融入的过程是从心开始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风景摄影人的心思,首先是自己感动,才会按动快门留存自己心目中美的瞬间,才会用心去调动摄影的各种技法,来创新心中呈现的风景。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一处风景取景时,不同的风景摄影人最后呈现给读者的作品有差别,既有全景,又有局部,还有特写,在拍摄手法、后期技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别。这些创作方法是摄影人人文精神选择的结果,用合适的摄影语言表达心目中的风景美,物化外延的过程,是人文精神与外部风景结合的过程,其表达出的作品比纯外部风景世界更具有风景思想美,是更高的艺术创作精神体现,传达出富有美与精神力量的人文精神。这么说不等于只要你用点特殊手段和技法,就是人文精神。在不同层次、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人文精神成熟度的摄影人创作的最终作品,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刻度是有极大差距的。信仰、理想、道德、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不同,其表达的倾向和手段肯定会不同。袁廉民拍摄黄山的《蒸蒸日上》注入了中国传统画意审美情趣,构筑起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一种气度和胸襟的展现;黄翔的《黄山雨后》(1952),则是人文式的传统画意风景摄影,体现了传统人文精神发酵的结晶。两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壮美与思辨,优美与灵境,风景摄影的不同魅力被挖掘表达。

三、风景摄影的人文精神包含自然保护与占有欲的道德内涵平衡

风景摄影作为外在景物的表现,似乎很难和道德拉上关系。但人文精神包含道德范畴。占有欲是人的内在物化心理,谁都想自己的风景摄影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风景摄影点具有资源共享性的特点,每个风景摄影人可以在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得到不同认知条件下的最美风景。风景摄影人既是风景的见证者,也是风景的亲历者。这里就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风景摄影必须融入自然生态中,这就涉及风景摄影地的自然保护问题;二是风景摄影资源的共享性,又和风景摄影人追求的独创占有欲具有矛盾性。因此,人文精神的道德内涵成为风景摄影重要的部分。同在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下的风景,虽然会有千变万化的风采,而作为风景摄影人具有相当的表现局限性,也只能拍摄到某一个精彩的瞬间,身临其境的风景摄影人会有不同所得,处理好共享与独有的关系,是风景摄影人人文精神的重要涵养之一。

如何理解风景摄影中包含的道德内涵?人文精神内涵之一就是完善自我、拓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自在的”状态升华到“自为”的状态过程,而道德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具有传统理学与法学理性发酵催化作用,修正自我升华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中道德认知的基础。

风景摄影接触的第一世界就是自然物,通过自然物来传情达意,因而身临其境在表现自然、再现自然美的过程中,就是自然保护的责任主体。大地飞歌,四季交替,风云变化,万物生机,构筑起风景美的各种要素。同样的风景,因每一株树木、每一棵小草、每一只动物而生辉,当滚滚的拍摄大军进入场地,人为的外界因素与干扰都会打破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往往人气越旺的风景点,自然生态环境越容易被人气所影响和破坏,住宿行路吃喝拉撒是无法避免的需要,而这些会带来的环境保护不利的因素。特别是脆弱的环境生态更容易被毁坏,人的这就要求风景摄影人十分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不要破坏自然地的生态现状,特别是风景地因自然因素满足不了风景摄影的需求时,如果需要改造局部自然环境现状,风景摄影人要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首任。

每个风景摄影人都希望自己是唯一美的见证者。有的风景摄影人会有非常强烈的占有欲,为了自己的风景作品有所谓出类拔萃的效应,在非常有限的自然生长物中,屡屡出现摄影人在占有欲的支配之下,拍摄后折断拍摄对象、砍掉前景物、驱赶动物等现象。风景摄影很美,道德行为很丑,这个美与丑的对立,需要自觉的人文精神来平衡修正。精神因素十分重要,因为在无人约束的生态环境下,靠的是自觉行为,以人文精神中的保护主义来抗衡占有欲,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以延续。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风景摄影来表现,更需要在镜头关照下,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生态自然的队伍中来。

四、当代人文精神呼唤风景摄影的价值回归

当下风景摄影同质平庸化倾向严重,主要是摄影大军貌似兵马强壮,实际上队伍里层次差异太大。比如,山水、乡村、老街胡同等风景拍摄地挤满浩浩荡荡的采风大军,热热闹闹地大量拍摄出雷同复制化的风景摄影作品,你有我有大家有,采风组织者高兴,风景摄影人满意。这其中绝大部分风景摄影人是停留在个人玩的爱好上,作品缺乏体现自己人文精神的深度和时代感,唯美和世俗让风景摄影陷于尴尬。肤浅的记录,赶集式拍摄,商业化的挖掘与发力,成为当下摄影界采风奇观和雷同复制化创作的顽症。

正像摄影家李舸所说的,现在有些人的创作是什么情况?基本上是有人会带着你去,几分钟站在那里,支好架子,调好规定的曝光指数。等太阳一出来,甚至烟饼一放,统一按快门,“咔咔咔”一阵连拍,就大功告成。回去后往电脑一存,然后不管了。等有需要参赛或办展时,花钱雇个高手,帮着选照片、修图,再帮着策展、编辑出书。你就负责两件事:第一件事,当然相机得自己背着,按快门是自己干的。第二件事,展览开幕时,你往那里一站:“亲爱的各位朋友,今天我的展览开幕了,谢谢大家。”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摄影人的人文精神被异化,急功近利思想泛滥,以打分进会为出发点,只要能用别人成功的作品模仿出作品,取得入选展览或者获奖,赢取入会积分,其他都是次要的。我们不反对入会的荣誉观,但如果一切以入会为终极目标,有亵渎艺术创作之嫌。这股风从风景摄影的沙龙化还蔓延到各种题材摄影中。“我就是玩家”让摄影理论无地自容。

风景摄影要继承要发展,这是影像艺术发展的自然要求,也是人类审美需要的内在推动力。人文精神的提升需要有风景摄影的融入。我国书画家八大山人自寓“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提出“画法兼之书法”,即以书入画为主张。为书法与绘画艺术寻找到新的突破口,互为影响的绘画和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融合的新技法。其《河上花图卷》在风景画表现上成为一幅经典之作。摄影作为源于绘画工具的产物,从诞生起就和古老的绘画艺术在视觉表现上互为呼应,又力图摆脱对方的视觉表达印记。虽然现代数码技术提升了影像视觉的画面语言表达力,但更多的是美术美学的影子在重塑摄影语言。风景摄影也要“视觉入影法”,用视觉语言来提升风景摄影的表现力,注入新的人文精神表现力。

在摄影已经娱乐化和大众化的时代,要发展当代风景摄影,需要借助人文精神来修正摄影之风,风景摄影要突破,需要风景摄影人、摄影商业机构、摄影组织、摄影活动方共同合力,以创新发展为荣,以弘扬新时代人文精神为荣,打造良好的风景摄影人文精神氛围,描绘新时代风景摄影的新篇章。

《河上花图卷》,八大山人作

本文作者周堃,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饶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原标题:《风景摄影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内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