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水中PM2.5亚硝胺引关注,光明网评论:要过滤但不必过虑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6-10-16 15:30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光明网10月16日发表评论:日前,多家媒体以《被忽略的水中“PM2.5” 饮用水亚硝胺阴影待解》《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消毒副产物 或致消化道癌》等为题,聚焦饮用水中的亚硝胺问题。报道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陈超课题组,对全国饮用水系统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进行的迄今国内最大最全面的普查发现,中国是世界上亚硝胺检出情况最多样的国家,其中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浓度最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与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

尽管民众对亚硝胺、NDMA之类化学术语存在不小的认知隔膜,可水中“PM2.5”、“或致癌”等词眼,依旧引发不少人的忧虑。喝水对人们来说,不可或缺,堪称“刚需”。若把那些所谓养生文、健康帖中关于食品安全的条条框框熟记于心还不够,还要小心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危害,的确令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很多有害物质对人体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危害,但其危害程度是否在人体免疫、自愈能力调节的范围之内,与其剂量有关。就拿X射线安检来说,X射线照射生物体,会直接损伤细胞结构等,听上去危害堪比生化武器。可其剂量相对于我们日常接收到的自然辐射剂量,或许只是微乎其微。

亚硝胺也是如此。从媒体报道情况看,亚硝胺在中国出厂水和龙头水中的检出率是美国的3.6倍,而西欧国家的饮用水亚硝胺浓度比美国还低,确实堪忧。但还有些参照系:我国出厂水和龙头水中NDMA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和13ng/L(纳克每升),有最高亚硝胺风险的长三角地区,这组数据分别为27和28.5ng/L,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限制值(100ng/L)仍有距离。按WHO的标准,我国只有少量水样超标。在美国,对亚硝胺类物质其实也未全面设限,美国环保局目前也只是将包含NDMA在内的6种亚硝胺列入国家非受控污染物监测法令。而目前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中国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物质含量不会影响饮用水安全。

对公众而言,这些信息无疑是对喝水致癌焦虑的折冲。很多时候,只要将有害物质剂量、浓度等把控在安全范围内,也就属于安全可控的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水中“PM2.5”的检测无关紧要。亚硝胺会在人体内富集,换句话说会积少成多,能不摄入就不摄入是安全原则。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有些地方被检测出的亚硝胺风险已不算低;何况,即便是少量,对于那些包括妇孺儿童和免疫缺陷人群在内的很多人,都有潜在危害。

在《扁鹊见蔡桓公》里,有句话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用大白话说,就是治病或消除隐患得趁早。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讲,我国也该考虑在有足够毒理学论据支撑后,有条件地循序将亚硝胺纳入水质检测标准。自2012年7月起,我国实施了新饮用水标准,需要检测的水质指标从35项增至106项,堪称世界最严。而尽量避免有指标遗漏,也应成为水质标准继续升级的方向。虽然检测成本较高,技术投入不低,但至少可以考虑先在水污染较严重、普查中亚硝胺风险被查出较高的地方落实相关检测标准。而有了这类检测,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质污染,减少亚硝胺前体物,从而从前端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亚硝胺的生成。

说到底,对于水中“PM2.5”,要过滤但也不必过虑。对有关方面来说,有步骤地试行将亚硝胺纳入水质检测,并将试行面逐渐铺开,也宜尽早付诸推行。(原题为《对水中“PM2.5”要过滤但不必过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