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争议中的职业打假人:新消法来了,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王纳/广州日报
2016-10-18 08:19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广州日报10月18日消息,他们叫“职业打假人”。他们一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有人说他们是天使,增加了商家造假成本,为弱势消费者维权;有人说他们是恶魔,打着维权的旗号行敲诈的事实,为了私利,浪费政府资源,损害商家品牌,扰乱社会秩序。

前不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一条针对职业打假人的规定引起了热议,知假买假将不再受条例保护!这对这个职业而言,究竟是寒冬还是黑洞?寒冬,熬过去后还有春天,黑洞,进去后就从此消失。“职业打假人”这个词,会不会和“修理洋伞”、“冲洗胶片”一样,从此在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了?

在这个特殊的节点,记者走近了这个职业。

观点对碰:“为一己之私造成社会乱象”VS“能维护消费者利益”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一条款引起热议,“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其权益受本条例保护。但是金融消费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不适用本条例。”这意味着:如果《征求意见稿》最终实施的话,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行为将不再受保护。

深圳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投票公众号发起了一个投票:“职业打假人拟不受消法实施条例保护引争议,你怎么看?”投票里摆出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投票,有66%的投票者选择支持,32%的投票者选择反对,2%的投票者选择弃权。

评论栏里也是观点鲜明。有人说,“有关食品的职业投诉问题,很多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里边还涉及一些涉嫌敲诈勒索的问题。”也有人说:“反对消费者依法打假的是什么人?想想便知!目的是使假货得以继续横行。”

【反对职业打假

“在职业打假人群体中存在一部分人,为私利损害商家利益、滥用政府行政资源,扰乱秩序。职业打假人中存在职业索赔者,他们往往为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商家来之不易的品牌声誉,滥用政府行政资源、利用网络媒体制造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进而损害商家利益、滥用资源、扰乱秩序。职业打假人不受保护,能及时遏制此类乱象。”

【支持职业打假

“职业打假人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商家存在生产不规范、审核不严格、检查不仔细等问题。对此类问题,消费者个体往往因维权成本高而忍气吞声,而职业打假人一定程度上能维护消费者利益。若把职业打假人用法律的形式排除在外,则会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最终对消费者不利。”

【人物特写】

走近职业打假人——“历史会记住我们”

从1995年王海打假开始,围绕着职业打假人这个职业就从来不乏争议。而消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把这个职业摆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究竟这个职业是怎么样的,他们自己怎么看待这些争议,未来他们又会何去何从?昨日,记者在深圳罗湖见到了从业15年的职业打假人老马,圈内江湖人称“四爷”。老马给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行走边缘

“真不习惯在这么亮堂的地方待着”

见到老马,是在罗湖路边的一个咖啡店里,其时阳光明媚,但老马却有点不适应,他跟记者的第一句话是:“真不习惯在这么亮堂的地方待着。”这句话似乎印证了职业打假人这一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职业。

老马告诉记者,入行前自己当过农民,给人打过工,也做过小老板,但从2002年开始进入这一行后,人生从此彻底改变了。“最开始是一个朋友带我入行,我在他的团队里跑腿,搜集资料、跟踪调查、学习法条、立案起诉,一揽子事办下来,慢慢也懂了,后来就自己干了。”老马开始是在广州,后来转来了深圳,业务最多的时候一年在法院立案维权100多起。他说:“当初入这一行,就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比较自由,还有一点社会正义感,没想到一做就是15年。”

职业打假人的收入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之前有人传言打假人年薪动则百万元。对此,老马直言不讳:“现在的收入也就解决温饱,一般的打假人如果年收入能达到三五十万元的话,已经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了。”

评价自己

“我们的功劳,绝对不比执法部门少”

当记者提到消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到职业打假人可能面临消亡的生存空间时,老马说:“也许吧,但历史终究会记住我们。因为我们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商品的质量提升做出的贡献,绝对不比工商执法部门少。”

老马说,他刚入行的时候,那时市场上绝对是假货横行,各地都有专卖假货的商品集散地,比如深圳的东门、华强北,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上街买假货,然后去投诉,索赔。“那时根本不怕买不到假货,就怕没那么多钱买假货。任何商场,无论大的小的,国营的,外资的,都存在商品问题,区别只是问题大问题小而已。”

而今天,深圳市场上的假货已经很难找了,商家一方面提高了商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懂得如何规避风险了。老马说,现在他每年打假的次数很少,也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调查。“最近我去福田法院立案,他们还跟我说,‘哟,好久不见你来了’。”

老马说:“我们做这一行,是跟自己的荷包挂钩的,所以我们会更专注。我们是对执法队伍的一种补充。对商家来说,政府处罚和消费者索赔,都是同样增加了他们的造假成本。所以,我们的功劳,绝对不比执法部门少。”

条例影响

“对职业打假人是一种断崖式的打击”

职业打假人这个职业,是从1995年王海在北京买了一对耳机打假开始的。2009年逐渐走向了巅峰,但随之而来的种种乱象,又让这个职业招来更多的争议。

用老马的话是“成也是法,败也是法”。

在老马看来,法律是职业打假人存在的基石,但当一些从业者不按法律程序来,那就与无赖无异了。老马说:“2009年前,我们这一行在广深一带也就几十号人,圈子小,大家互相认识,做事讲规矩。2009年后,入行的人太多了,良莠不齐,做事不按规矩来,乱七八糟的事也越来越多了。”

所以,老马认为,新消法征求意见稿针对职业打假人的规定,很大部分是工商总局考虑到基层执法的工作现状,做出的选择。

在老马看来,消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如果通过的话,对“职业打假人”是一种断崖式的打击,但同时对市场环境也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如果我们这么一群人不再从事此工作了,商家的违法造假成本就降低了,单靠政府的执法队伍去查处,处罚力度还是有限的。”

何去何从

为企业打假或向电商打假转型

转型,是如今职业打假人躲避不了的一个话题。

老马坦言,他早已转型,成立专业公司为企业打假。他的客户曾经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张裕酒等。“我们接一些企业的打假业务,为他们收集假货,代理诉讼。”老马说,曾经为一家手机品牌在深圳挖出了大型的电池黑作坊,挽回了过亿元的损失。

向电商打假转型,也是一部分职业打假人的选择。网购商品的问题比实体店要多很多,监管难,维权也难,目前已经成为职业打假人的新战场。

(原题为《职业打假人,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