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西古镇界首:曾是商贾云集的千年名镇,红军从这里强渡湘江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2016-10-19 13:4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广西桂林兴安县境内有一座古镇,取名界首,是广西北部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强渡湘江时的一个重要渡河点。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最惨烈一战。三万多红军战士没能渡过湘江,继续北上。时至今日,在兴安县仍流传着一句老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8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多名记者重走长征路,来到界首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镇,走进岁月深处,打探历史来路。

兴安地处湘桂走廊要冲,自古以来便是南北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下辖的界首镇依湘江而造,地理位置优越,是兴安、全州、灌阳、资源四县交界之地,也是湖南通往广西的交通枢纽。界首位于兴安城的东北面,距离县城只有15公里。

界首老街正在进行地面改造,外墙粉刷一新。  澎湃新闻记者 陈荣辉 图

界首镇原来由全州县和兴安县共管,明朝大旅行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里就有“界首乃千家之市,南半属兴安,东半属全州”的记载。而全州县,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以前归湖南管辖,所以说,界首原是湖南与广西的交界处,其名大概由此而来。

界首是一个古镇,起源于汉朝,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解放前称界首乡,解放后曾作湘源区等,1984年改称界首镇。这个紧邻湘江的古镇借助便利的水运一度闪耀出璀璨的辉煌,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镇,后来随着公路和铁路的修通而日渐衰落。

虽繁华凋零,但界首古镇的格局和历史建筑依旧保存完好,尤其是位于核心保护区的明清古骑楼老街,旧时的风貌依然浓郁。

据界首古街上的居民蒋家寿说,这条古街全长1000米,有250多户村民在此居住生活。蒋家寿虽然在古街上只生活了近30年,但对这条古街的历史却非常了解。他指着古街上的百余间骑楼,告诉澎湃新闻说,古骑楼的上千个廊柱沿着湘江一字排开,能够遮阳避雨,方便交易,素有“上界首,下庙头”之说。

近些年,由于界首小镇的发展需要,原来的老街市场搬离到新的区域,界首古街的喧哗繁荣被埋进蒋家寿等一代人的记忆深处。如今行走在界首古街上,仍可以看到“裕昌隆”等老字号的店铺,这些都是因为工业文明而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符号。传统的酿酒作坊、榨油作坊、磨豆腐作坊、手工糖环等传统技艺,在岁月的长河里见证着界首的历史变迁。

界首古街的变化还在继续。62岁的古街居民周荣华说,只有每天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些变化。“你看外面的石板路。”周荣华从屋里走到石板路上边走边说,“这是新修的,免费修的,原来是水泥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是泥巴路呢。”古街两侧的骑楼木板和木门也做了修缮。

繁华消逝,硝烟散去,如今的界首古街显得朴素又安静。8月21日中午,看完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金的比赛后,周荣华才不紧不慢地生起了烤炉,将清早捕捞上的小鱼投进去烤熟。生意好的话,一天下来能对付70元左右的收入,没有客人光顾,小鱼就变成周荣华一家人的晚餐,“放点辣椒炒一下,特别香”。

从周荣华家的厨房就能看到湘江,走出去不远就是当年红军强渡湘江的界首古渡。每天周荣华都要撑着竹排在家门前的河里打渔,一次次荡过当年红军涉渡的河段,他说江水少的时候还能隐隐看到当年架设的浮桥。

周荣华在湘江上划船,寻找一个好位置来捕鱼。  澎湃新闻记者 陈荣辉 图

在界首渡口旁,建有一个名叫“三官堂”的古建筑。这里曾是一个小寺庙,红军长征进驻界首镇后,渡江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彭德怀在这里亲自指挥了光华铺阻击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朱德和周恩来都赶到这里指挥作战,向全体红军下达命令,要求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界首通道两侧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地域,坚决阻击住敌人,以保障中革军委两个纵队能从界首渡口渡过湘江。解放后,当地群众称三官堂为“红军堂”。红军堂四周的墙壁上整齐地贴有湘江战役的情况介绍和历史图片。

鲜少有人经过的红军堂风雨不动地见证着:红军在这里绝地反击,起死回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