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TING闻丨新作遭遇差评泥石流,听听李安自己怎么说

许文婷
2016-10-19 16:4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在刚结束的第54届纽约电影节上,有一部要通过摇号才能买到票的电影,那就是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拿着这张珍贵的嘉宾票,我和其他300名媒体工作者以及影评人一起在画面中沉浸了110分钟。这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第一次对外以120帧每秒/4K/3D格式放映。

次日,外媒把电影和李安淹没在了一坨差评泥石流里。当天的烂番茄新鲜度只有可怜的17%(连当年得金酸梅奖最差影片的《暮光之城:破晓2》都有49%呢)。至截稿日,电影的新鲜度有所回转,上升到了44%。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从17%上升到了44%。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所采用的是一种“沉浸式数字电影”拍摄技术,是三大技术的结合:4K、3D和120帧每秒。4K和3D技术已经普及运用,但120帧每秒在电影中还在一种测试阶段,之前“卡神”卡梅隆和《霍比特人》导演彼得·杰克逊分别尝试过60帧每秒和48帧每秒。

什么是120帧每秒?

电影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是24帧每秒,也就是每一秒的画面都由24帧影像组成。由于有视觉暂留功能,人类的眼睛把快速投射的24帧个别影像“误认”为连续的移动影像。其实,在每秒跑24帧的电影中,眼睛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只感受到黑暗,也就是说,画面投射越快,影像会就越接近现实。美国电影特效先驱人物道格拉斯·特鲁姆布曾用“Hypercinema”(超级电影)来形容高帧速和3D的结合。

1980年代初,派拉蒙影业曾聘请特鲁姆布制作第一部超级电影特效片《头脑风暴》,但在发行时,胶片发生了卡带,让影院对这种技术直接说NO。《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受到这种放映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影响,目前为止,全球只有四五家影院可以放120帧每秒的电影,在中国内地为2家,分别是上海影城和北京的博纳影城朝阳门悠唐店。预计到时候,国内会产生排队抢票的现象。

庞大的120FPS/4K/3D摄影机。

我对120帧每秒/4K/3D的体验感受可以归纳为“差一点就虚拟现实了”。通俗地讲,就是等于平时电影5倍的信息量在超高清晰度荧幕上展现出来,这让人物特别接近观众,伸手可以触摸,而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和中场表演都让我感觉自己就在那个场景里面旁观所有发生的一切。这种逼真度如果加上360度全景观,那就是虚拟现实。

放映过后,我和其他媒体人交流,发现这种观感体验因人而异,有人觉得“马上就能接受,完全没有问题”,也有人说“觉得有点头晕,像在看别人打电子游戏”……

拍摄现场剧照,李安的手势和帽子都挺萌。

人类眼睛构造和视觉神经的敏感度都不同,影片配角史蒂夫·马丁在放映后笑着说“其实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没戴3D眼镜,看着也挺好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部具有历史开拓性意义的电影会遭来如此多的质疑呢?

差评的口径比较一致,大多数是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和技术不相匹配,战争场面较少,而沉浸式的摄制方式没有对升华情感戏起任何作用。

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拉敏·斯图奥德(Ramin Steoodeh)在纽约电影节结束后撰文分析本届参映影片的时候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会煽动奥斯卡的角逐赛”,原因是“此片无法让所有的奥斯卡投票会员看到120帧/4K/3D版本,让他们怎么投票技术奖?”

当然,李安拍电影从来不care奥斯卡,这是媒体人和大众炒作的话题。10月15日早上9点,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Essex House(纽约艾塞克斯豪斯JW万豪酒店),李安穿着他的鸡心领毛衣,带着一如既往温和又稍显疲倦的笑容坐在了我的面前。

外媒质疑一:是否有必要用这个技术来拍这部电影?

质疑理由:电影艺术是让观众忘却自我陶醉在非现实意境的一种方式,胶片质感有一种朦胧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有很多感情戏,是否真的需要这种高帧率4K高清来表现?

李安:因为这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方法。对于我来说,我有一次当先锋的机会。

我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就看到了3D技术的伟大,之后我就很饥渴,想要看到更多的技术潜质。

首先,这个技术让观众能更清晰地看到3D画面,人眼看东西就是3D的,数字电影技术给我们一个精确捕捉画面的可能性。胶片不是最适合3D的一种材质,因为它是化学合成的,并不精确,所以才会让眼睛觉得不舒服。电影人一直用24帧每秒来拍电影,并不是说这个速度是最好的,而是电影公司为了省钱,24帧每秒的电影才能配合声轨的速度。

我想拍一部拳击电影,但24帧每秒完全不能达到我想表现的拳击速度和细节,所以,我测试了60帧每秒,目的是把动作戏拍出情感。长话短说,我尝试了60帧每秒,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学习到原来每秒钟的画面都有黑场,如果我能尽可能地填充这些短暂的黑场,那么就有新的一种突破。就和其他尝试此技术的电影人一样,我渐渐意识到,我对电影画面的认知度和表现手法随着帧率而改变。

我想做第一个在电影里运用这种技术的人,因为我对它太感兴趣了,电影画面在震动的时候,我也随之震动,让我有一种存在感。

所以,这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拍《少年派》的时候,像其他3D导演一样,拍着3D片,脑子的思维模式还是2D。我要学习怎么去填补未知的信息,这是一种新的媒介,不是加减那么简单。我不想成为《日落大道》里面固守陈规的Norma Desmond(笑),就这么简单。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多去尝试新的东西呢?我很好奇。

这场戏的画面和声效都很震撼。

外媒质疑二:故事的戏剧张力到底在哪里?

质疑理由: 电影虽然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但战争场面比率占得很小,和大众期待值不符。

李安:说真心话,我不想说这是一部反战争或者是政治题材电影。电影是围绕一个年轻男孩的成长而展开的,他逐渐看清自己的宿命、他在人生中的角色、他的人生将何去何从以及他是否应该接受自己的因果报应。

在这个过程中,战争洗去了他的天真,然后他在橄榄球半场秀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丑陋面。所以,电影不可避免地对战争和社会做出了很多讽刺。

原著中,作者用一种中年智者的语句来体现了这个19岁少年的思想,这是我无法在电影中用言语体现出来的,但是我可以用画面来表现,也就是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中成为比利·林恩,看到他经历的一切。我以一种中立态度来对待故事。

爱国情操,这是电影中一种明显的人物情感。就像《少年派》一样,当我们面对超乎人性可以控制的力量时,都需要幻想来hold住自己。士兵们回家后经常无法接受现实,很多人会误解他们,这是我想体现的一个人性故事。

中场秀和战争场面形成的那种对比和相似处非常吸引我,这是我决定拍这部电影的很大原因。中场秀和战场救援戏是本片的高潮,但我决定把两场戏交叉放在全片进行到三分之二的地方,因为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起点和人物作出选择的原因。那个战争枪战戏是这个男孩在人生旅程上的一个转折点,注定让他永远都回不去以往的生活。他经历了橄榄球赛的种种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但其实他从来没有其他选择,他属于战场。我觉得这才是电影的核心。

面瘫专业户“小K”演技小宇宙爆发。

外媒质疑三:演员的大特写近景是否让人觉得突兀?

质疑理由:大特写超高清画面逼着观众盯着一张张脸看,让电影艺术缺少了一种含蓄感。

李安:片场的监视器帧率达到了60帧每秒,但清晰度只有最终成片的三十分之一,这是我判断演员戏份火候的基点。但是我没有其他的工具来衡量我看到的,是否和其他人看到的一样。因为这是这个新技术第一次得到运用,我们都是小白鼠,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也没有理论可以依据。

李安说,他没有其他的工具来衡量他看到的,是否和其他人看到的一样。

所以,我想用最大、最戏剧化的方式来激发演员的演技,看看效果如何。我们的摄影机特别笨重庞大,演员要很近距离地对着镜头表演,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演员必须在适应这种拍摄方式的同时,让人物活在自己脑中,不能有丝毫松懈。面对如此高清和高帧率,演员们必须从最细微处,让人物活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大家谈到技术时,涉及最多的是如何表现动作场景,但对我来说,新技术给我一个重新认知人脸的机会,通过这种新学习,我意识到人脸的镜头有很多表达情绪的潜力,也能让演员更好地了解人物和他们自身。

这张脸在120fps/4K/3D格式中让我对这个人物充满好奇。

——————————

写到这里,我想说,我个人非常喜欢《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看哭了。我想再看几遍,来真正感受这120帧每秒带来的逼真感。当时,我是戴着3D眼镜走出影院的,因为电影以及演员们出人意料的演技已经让我的脑细胞忘记了现实和电影之间的界限,也记住了一个影坛新秀:林恩的扮演者乔·阿尔文。

全世界的游戏开发商们都在绞尽脑汁让玩家进入一种虚拟现实,《Pokémon Go》手游的概念就是基于一种玩家LBS和AR的结合产生的。但电影一旦接近这种虚拟就受到了舆论挑战,这种一百年来让观众在黑屋子里坐着看的媒介是否也会迈进到一种让观众站起来参与电影场景的全方位体验?

这个问题,有待那些勇敢的电影大师们来做出各种尝试。观众是受益者,花一百块人民币来经历一次具有揭开历史新篇章意义的电影之旅,怎么都是值得的。

李安透露他正在筹备的拳击电影,现在还处于融资阶段。假设拳击场面能够在沉浸式数字电影中得到体现,那种让人心跳加速的体验值得期待。

【作者自述】我在美国从事影视媒体工作,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俗称“金球奖组委会”)的会员。简单说,本人的日常工作可以概括为看片!采访!再看片!我是一名独立电影迷,喜欢赫尔佐格、文德斯和李安,也是《欲望都市》脑残粉和《胜利之光》死忠粉。大家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婷不下来的看片房”留言,问我任何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