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遵义红色旅游井喷式增长,新建游客集散中心和红军食堂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2016-10-20 16:5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提到长征,贵州遵义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81年前,中央红军克服艰难险阻,于黔北寒气逼人的隆冬时节,也就是1935年1月,进入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走进遵义,重温这座城市承载的厚重历史,再次触摸革命历史的脉动。

当年,中央红军经过湘江一役折损很大,成千上万的红军献出宝贵的生命。如此巨大的损失,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高层意识到,不能再坚持错误的“左”倾军事路线,必须要抢“指挥棒”,在危急关头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

1935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随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领导人、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重要人物共20人聚集到了遵义城内黔军将领柏辉章私邸的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对中国革命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为代表的单纯防御军事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军队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开了三天,这三天后来被称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天”。

遵义会议也改变了遵义的命运。“红色”早已成为遵义这座城市的主题色。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革命活动,以时间长、涉及地点多等特点,在历史上极具特殊性。因此,红色旅游作为贵州发展旅游事业的特色品牌,已显示出相对的政治优势、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

2016年8月16日,遵义会议旧址,众多游客在拍照留念。  澎湃新闻记者 陈荣辉 图

众所周知,遵义是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冲,历史文化深厚、山水秀美,有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也有因茅台而享誉世界的酒文化,还有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赤水丹霞风貌。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和生态资源,都为遵义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提供了可能。

澎湃新闻从遵义市旅游局了解到,近年来,遵义始终按照国家两期红色旅游规划纲要要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中国革命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以生动的旅游形式实现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和富民工程的历史使命,推动建设遵义红色之城。

据遵义市旅游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遵义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94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69倍、2.51倍。2016年上半年全市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239.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和43.6%。红色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真正实现“井喷式”增长。

遵义对打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也在加大。近年来,遵义斥资20多亿元,重点开发13个红色旅游项目,保护开发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花岗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地、苟坝会议旧址等一批红色资源。

与此同时,遵义还大力推动全景域旅游发展,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全景域长征文化体验园和红色旅游主题公园建设,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都超过35%。

红色旅游人数“井喷式”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遵义老城区的交通、环保方面压力剧增。对此,今年8月,遵义长征学学会副会长、遵义市旅游局原局长黄先荣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出担忧:“人和车越来越多,老城区地方就这么大,停车场都不够用。”黄先荣曾提出一个想法,控制进入遵义老城区的车辆,把老城保护起来。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遵义城区交通压力过大、老城保护等问题一直是遵义市民和当地政府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遵义日报》去年8月的一篇报道曾刊载一组数据:目前,遵义市机动车拥有量将突破100万辆,中心城区车流量最高峰时段达到160万辆次,最低达到110万辆次。

上述报道还提到,近年来,遵义市以“畅通微循环、激活大交通”为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能力。为解决遵义城区拥堵行车难的问题,在交管局的积极推动下,近两年来,遵义市区疏通地下通道30余条,新建天桥20多座,清理停车场3000余个,新增交通标志等设施若干。

实际上,在更早之前,遵义就开始有意识地“治堵”。《贵州日报》一篇2012年的报道曾提到,为了缓解遵义老城区的交通压力,酝酿已久的“遵义市老城片区交通试行单向循环”方案于当年2月中旬进行第一次试行。

位于遵义温州路的遵义市中心城区游客集散中心(以下简称“集散中心”)的建成运行或许可以暂时缓解老城区内的交通压力。

集散中心主任邓真东今年8月向澎湃新闻透露,这一项目是2015年遵义市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3个亿。集散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将游客引至此处,然后让游客集中换乘大巴或者旅游摆渡车,进行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等本地旅游。集散中心未来的发展还会跨越行政界限和产业界限,通过整合周边一切可以联动的节点和资源,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集散中心内还有一处亮点项目——红军食堂。五角星、军号、红缨枪、草鞋……红军食堂的门脸充满了标志性的红色元素。红军食堂的服务员也统一穿着红军装。

2016年8月16日,遵义集散中心红军食堂,一名服务员穿着红军服在倒茶。  澎湃新闻记者 陈荣辉 图

红军食堂端出的每道菜更是充分体现出经营者挖掘长征文化和遵义红色文化内涵的良苦用心。娄山鸡、军民鱼水情(豆米酸菜汤)、湘江河摆摆、迎红糕等菜肴都是独具黔北风味的食品。

红军食堂的经营负责人黄永国告诉澎湃新闻,今年7月才着手建这个红色食堂,8月1日建军节时,红军食堂就正式开门迎客了。虽然这个临时性的食堂规模不大,但黄永国表示,菜品的质量绝对有保证。为了发扬革命传统,红军食堂拒绝高消费,而是走起平民化路线,以家常菜为主。黄永国还透露,为了烹饪出正宗的黔菜味道,他还专门邀请了当地资深的黔菜厨师掌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