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宁化教师买菜被通报”到底冤不冤?东南网刊载正反方激辩

东南网
2016-10-27 11:42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10月23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名为“关于公职人员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通报”的图片,图片显示两名来自三明宁化红旗小学和城东小学的老师,因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被通报。网友的爆料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宁化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向记者证实了通报的真实性。(10月25日 东南网)

正方: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被通报并无不妥

因为在10月11日,当地就曾发布了“宁化县出台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城市管理行为规范”,写到中共宁化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结合城市管理有关规定,制订了《宁化县机关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城市管理“三带头八不准”行为规范》,其中就有一项为“不准在占道和流动摊点买菜、就餐等购物行为”。

有规定就得执行,更何况城市管理不仅仅是城管一家的事儿。身为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一言一行在群众看来都代表着公家。既然是公家的人,对于屡劝不止的城市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行为,就有义务做劝导员,退一步来说即使不管,也必须带头不做有违城市管理、公共秩序的事儿,而拒绝向占道摊贩买菜、就餐,实则正是支持城市规范管理的一种自觉行为。

当地对于全县党员干部提出这样的行为规范,实则是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注意形象的再次提醒。就目前的社会舆论环境而言,社会民众对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形象越来越关注,别说上班八小时,即使休班、歇假期间的任何不当行为,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最终难免会被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上纲上线,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甚至于成为一些不怀好意者挑事的借口。

从这个角度来说,宁化县细化至买菜行为的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看似吹毛求疵之举,实则是城市管理、文明创建之需,更是对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城市管理法规的重提。毕竟,城市创建靠大家,创建文明为你我,对于那些占道经营及违规摊贩,除了城管的有效监管之外,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向这些摊贩说不,更何况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

反方:通报“买菜教师”是管理思维的僵化

僵化思维主导下的管理规范,往往无视客观性和可行性,为达到某种目的,总想以极端方式使之迅速解决。以福建三明出台的要求“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不准在占道和流动摊点买菜、就餐”的规定为例,管理者试图从机关党员干部着手,狠刹占道经营的违法行为。但按照这个逻辑,似乎更应该通报执法部门,为什么明知是违法摊点不予以取缔,反而要怪罪去买菜的教师呢?

城市管理规定虽然不像法律条文那样神圣,但它仍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所以,在出台相关规定时千万不能拍脑瓜,要多些集思广益,少些闭门造车。像“不准在占道和流动摊点买菜”的规定,如果之前能够多听听大家的意见,也不会出现成为网上笑谈的尴尬。城市管理这门经要念好并不容易,尤其不能把思维模式局限于传统的理念和方式的框框中。

这则无厘头的通报,像是一针清醒剂,给广大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反面典型。向城市管理要成绩,就要少搞一刀切,少些不根据实际的乱弹琴。要知道,现代社会的管理理念更重视以人为本,如果不能够抓住这个关键点,再好的初衷在落实过程中也会走样,实际效果自然也很容易跑偏。

精彩短评

“通报买菜老师”的多维度思考

每每发生城市管理方面的事件,舆论经常一边倒地抨击,“城管”俨然成了恶魔的代名词。但是,现代都市离不开先进的城市管理,也离不开具备理性思想的现代公民。我们在监督政府民主立法、城管文明执法,敦促职能部门提升法律意识及工作水平之时,是否也要反思,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贬斥、妖魔化城市管理的行为,也是一种简单粗暴,与现代文明相背离。而归根到底,如若没有理清政府与公民、整体与个体、城管与摊贩、管理权与生存权之间相辅相成而非对立的关系,“通报买菜老师”的所谓奇葩事件定会换一个身份异地上演。

(原标题为《街边买菜被通报,冤不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