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蔡三军:大肠癌,可防可治“第一癌”

澎湃新闻记者 许珈
2016-11-01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减少肠癌死亡率的因素中,一级预防占到了35%的作用,两级预防占了53%的作用,而治疗方案的研讨只占了12%。“不重视预防,只关心手术,就是走了一条肠癌治疗‘事倍功半’的错误道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直言。

在他看来,肠癌预防是重中之重,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发展趋势。虽然现在国外有很多基于基因组的新研究,但这些研究要运用到临床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在这之前,医生们可以做的,就是将现有的治疗方案做好。不说完美,但至少要规范。

肠癌两级预防

外科医师,着眼于把肠癌手术做到完美和极致;化疗医师,力争把毒副反应降到最低;放疗医师,在努力保护正常组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对实体肿瘤进行“剿杀”……的确,肠癌领域的医者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为了1%的疗效突破做着艰苦卓绝的攻坚克难,但蔡三军却直言,“我们可能走了一条肠癌治疗‘事倍功半’的错误道路。”

欧美发达国家曾经是肠癌发病率的“大户”,然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肠癌发病率都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肠癌发病率却在提升。蔡三军介绍,美国肠癌的发病率持续20年以3%的速度下降,死亡率则以前10年2%的速度下降、近10年3%的速度下降。五年生存率则从50%提高到了66%。“持续性下降是不容易的,说明这并非偶然,是有一股持续不断的力量在推动。”蔡三军说。

这股持续的力量是什么?美国的研究显示:一级预防,就是生活中多运动,多食蔬果,少吃红肉,适时地加一些药物进行预防,可以在减少发病、减少大肠癌死亡中占到35%的作用;两级预防是指有了疾病的“蛛丝马迹”,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筛查出癌前病变和早期原位癌。这占到53%的作用。很可惜的是,我们所做的治疗方案研讨,只占了12%的作用。

当然,这并非说治疗毫无意义,只是在提醒所有人,治疗并非一切,预防也很重要。“希望每个肠癌的专家,包括我自己,都能适时地跳出‘临床医疗领域’,清醒地认识到,肠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发的癌症,或者被称为‘吃出来的癌症’,早防早治是获得肠癌疗效突破的有效手段。”蔡三军一再强调,注重预防可以让患者吃最少苦头,花最少金钱,同时获得最佳的疗效。

蔡三军把他的从医之路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力争在肠癌手术方式上做到极致和完美,也就是出最少的血,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大程度的根治;第二个阶段是大力推进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建立和推广,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倡导呼吁全国肠癌的诊治严守规范和标准。第三个阶段就是他目前正在努力身体力行地将大肠癌早诊早治从口号变为惠民项目。

肠癌筛查都要做

蔡三军回忆,2005年之后他就非常想把大肠癌筛查做好,而机会也正落到了他手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牛顿头顶的一颗苹果就这么砸到了我的头上,2007年我拿到了上海重大项目:大肠癌防治研究,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是上海七宝社区大肠癌高危患者早期筛查项目。”

蔡三军介绍,截至2010年7月,项目组对七宝社区的50岁以上人群17908余人,开展了大肠癌危险度调查问卷,共有15922人完成FOBT(大便隐血测试),覆盖率达到90%。其中检测出阳性2828人,阳性率17.76%,阳性病人中接受肠镜检查的为2023人,顺应性71.53%,1672人肠镜检出慢性黏膜炎1263例,息肉567例,其他189例。随后,项目组对567例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检出癌前病变327例,占57.67%,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213例,大肠癌36例。癌前期病例检出率达到1830/10万,大肠癌检出率201/10万,早期12例,早期发现率达到33%,远远高于上海市大肠癌早期诊断率11%,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