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提高产能利用率,首先要还富于民

简容
2016-11-04 19:2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10月25日,有发改委官员称,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退出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年中国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任务将提前完成。

笔者不敢这么乐观。就在几个月前,中欧商会发布题为《中国的产能过剩》的报告,对钢铁、铝、水泥、炼油、平板玻璃、纸和纸板六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下滑。

近几个月情况有所改善,9月PPI同比涨幅时隔54个月后由负转正。不过,改善到什么程度?统计局颇谨慎给给出两个“有所”:“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有所减轻”。事实上,在41个工业大类中,仅有17个行业价格是正增长,包括石油、化工在内的其他24个行业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

质言之,我国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仍然严重。

长期产能利用率过低,意味着生产要素被闲置和浪费。对此,坊间没有分歧——产能过剩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往往削减成本,以致工人工资增长缓慢,甚至失业。如果还于事无补,企业就可能铤而走险,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比如违法劳动法,或是无视环境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研发资金,产能过剩企业往往无从自我升级,而滞留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系其整体竞争力,企业又可能反过来寻求扩大产能——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坊间至今没有共识。一派观点认为,主要就是产能过剩所致。因而要去产能,“关、停、并、转”产能过剩企业。上文发改委官员所谓“全年任务”,指的就是这一做减法的过程。

另一派观点则认为,造成产能利用率不足的真实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这派观点主张做加法,即通过刺激有效需求来改善产能利用率。

我倾向于做加法。在我国的广阔内陆,有效需求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去年我国人均GDP达8000美元,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只有13个超过这一平均水平。其余18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不达平均水平,其GDP总量也只占到全国的40%。巨大的区域差距背后,必定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换句话说,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前产能利用率不足与其说是因为产能过剩,不如说是源于发展差距带来的产需错位。

那么,如何改善有效需求?答案仍然分两派:一派主张增加政府需求,即扩大财政支出;另一派则强调减税,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购买力,让他们有钱可花。似乎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实际效果如何,还是得看数据:

数据来源:财政部、人民银行,作者自行计算

2008年危机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府支出大幅增加。2008年我国政府支出仅占GDP的18%,去年这个数字已升至26%。其中增加得最快的是政府投资,其占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亦由2008年的13%升至去年的28%。而为了支持政府支出,我国实际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GDP)也呈上升之势,去年达到22%。

遗憾的是,财政支出积极了这些年,收效却不大。央行对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工业企业设备能力的利用水平已经由2007年峰值的46下滑至37,年均降幅超过一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末更降至35。

所以,仅有积极的财政支出是不够的,还是要减税!在税负增加和成本缩减的双重压力之下,实体经济苟延残喘已属不易,很难想象还有结构性改革的可能。《易经》有句话,“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要解决我国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先得还富于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