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施骞教授:四结合,推动同济MBA项目发展新进程

2016-11-16 09:1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2017年MBA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紧张进行当中,各商学院出台的新政策和培养方案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考生了解MBA教育最新招考资讯,顺利进入到自己理想的院校学习深造,我们来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邀请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院长助理兼MBA中心主任施骞老师为我们解读同济大学MBA项目的具体情况。

国际认证为同济MBA项目全球化发展夯实基础

施骞: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互动交流一下关于同济大学办学和学生培养的问题。刚才主持人问的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同济大学应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通过了国际的三大认证和中国的高质量MBA认证。在国际上和国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全球仅有不到5%的商学院获得此荣誉,也就是通过三大认证。而我们国内大陆地区通过这个认证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同济大学获得这个认证,本身就是对我们同济大学办学的认可。

三大认证的通过,当然它是一个结果,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不仅优化了学院战略管理的流程,优化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我们真正地站到了国际舞台上,跟国际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接轨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跟他们进行同台竞争。我们也可以吸引全球的优秀的想读商学院的学生来我们这里深造。从这点来讲,通过三大认证,它只是我们起点,它也夯实了我们学员未来走向国际舞台,在全球未来发展很强的基石。

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才

施骞:我们MBA已经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了,最早我们定位服务于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聚焦于同济大学强势学科相关的行业,比如说建筑与房地产,比如说汽车,比如说现代金融以及现代物流等行业。我们为跨国公司和有志于海外发展国内企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以及有创新精神,同时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业界精英。

我们秉承这个办学传统,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近九千名MBA学生,所以我们的毕业生已经遍布国内外的各种行业和世界五百强的著名企业当中,目前来看,我们的校友在行业当中得到了很大的认可。目前我们的MBA按照项目来分,有一些特色的项目,除了一般的MBA项目,我们有在职的中英文,有中文的、英文的,独立的项目,同时我们还有国际MBA项目,主要是全日制英文教学的,同时还有专业化的特色项目,比如说金融期货MBA项目,比如说同济-曼彻斯特大学双学位MBA项目,以及跟美国凯斯西储大学Weatherhead管理学院所开设的同济-凯斯西储MBA+金融硕士双学位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说是一个一个菜单,大家可以去选。

同济大学在办学过程当中,始终秉承我们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传统,同时我们依托于同济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比如说目前来看,我们学院已经通过学科的凝练,重点从三个平台上来注重包括学院的发展和MBA学生的培养,一个是项目管理,一个是服务运营管理,还有是城市发展与管理,这三个学科平台上,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来进行办学。逐渐形成了八大课程模块,其中有项目管理房地产特色模块,服务于运营管理特色模块和金融三大特色模块课程。所以我们在办学过程当中,我们始终秉承专业化、国际化、实务化的办学特色,通过与国际一流的商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开发课程,同时选用国际上通用的教材来进行学生的培养工作。而且在课程教学当中,我们也吸收了很多国际上经典的案例和最新的案例,也聘请国际上一流的师资,跟同济大学优秀师资一起来给我们MBA学生授课,目前我们获得了这些权威认证,就是三大认证,也充分证明了我们这一点。

理论+实践,积极鼓励创新创业

施骞:同济大学MBA项目从办学开始,一直坚持一个发展理念,叫做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具体而言,我们提出学生应该掌握最新的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同时他们也要成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另外我还希望我们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同时能够应对本地挑战。我还希望我们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跟其他的同事、同仁一起合作,很好地协作,来做很多事情。我还希望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能够践行可持续发展。所以概括起来讲,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它是国际化人才和本土化人才,既能应对国际上的挑战,同时也能解决本土的问题,这样的一个结合,也就是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第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说他既有理论的高度,同时又能解决实践上的具体问题,这也是一个结合。我还希望我们的学生是能够既成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也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他的经营能力和他的社会意识都要有,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我们长期办学以来,我们所提的目标。

在项目总体设计上,MBA的项目突出专业化和学科特色,我们开设的金融学期货方向的期货MBA,比如说我们以项目管理为特色的同济-曼彻斯特双学位MBA项目以及以金融服务管理为特色的同济-凯斯西储MBA/金融硕士双学位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当中,我们都充分地考虑了如何能够体现我们同济的特色以及如何结合同济的办学优势学科。

很多从事MBA教育的学校都在思考怎么样培养我们MBA的创新能力,我们很早以前把MBA创新能力提到在培养体系设计当中考虑过的问题,从最早的招生开始,在面试过程当中,就要求面试老师包括面试专家能够发现一些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是优先录取,是作为优先的培养对象。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首先我们选材上,就做好了第一步,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我们为学生专门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邀请相应的包括业内的专家,同济大学的教授联合来授课,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对于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们会去搭建一些平台,,同济MBA设有专门资助创业学生的创业基金,开设“蓝蚂蚁俱乐部”等校友企业家交流的良好平台。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知识,共享资源,来通过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沙龙,进行他们的创新或者创业工作。

我们跟美国的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商学院,创新创业方面非常好的学校,也有合作关系,我们专门引进了关于创新的课程,请他们一流的教授为我们学生授课,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同济大学还有一些基金,学生可以去申请,对那些有创业潜质,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提供资助,有专门的创业基金,为这些学生做一些基础的前期的资助,使他们创业的步伐能够加快。

教育为本,同济MBA教育拥有国际化一流的师资团队

施骞:我们具有国际一流的师资,首先同济大学的师资配置,很多老师既在理论研究上有很深的功底,同时有大量实践经验,我刚当老师的时候,20年前,刚毕业,当时我去上课,我的系主任说你不能去上课,你先到企业去,先到实践当中,在实践当中做一段时间再回来给学生上课。这事我一直印象很深,这是同济大学的传统,你如果想站上讲台,为学生授课的话,不光理论功底深厚,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济大学的老师一直在参与很多大量的实践工作,以我们项目管理为例,我们的老师从事了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工作,比如说上海的世博会、浦东国际机场、虹桥交通枢纽、上海迪士尼项目等等,这些重大工程项目都有我们老师的参与,像上海世博会我们有一个团队,承担了整个总体项目管理的工作,所以我们同济大学从师资来讲具有理论功底,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所以这个是我们师资配备当中很大的特色。

我们另外一个特色,我们通过了国际上三大认证,我们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跟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可以竞争了。怎么竞争呢?很重要的就是师资的竞争,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办学,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老师,教师的岗位在招聘的时候都是面向全球招聘师资,而很多全球著名商学院的老师也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教书,这也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很好的国际化舞台,所以他们也愿意来这里教书。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在国际上各大商学院教过书,同时又来到我们这里教书,我们这里师资可以看到多种多样,有德国人,有印度人,种族不同,不同国籍的人都来我们这里教书。

还有师资配备的特点,我们提到了嵌入式课程,在MBA教学当中,每一门课都希望主讲的老师,同济老师要邀请一位业内的师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所以我们的教师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样使我们的课程既有理论体系的梳理,同时又有大量的实践,有经验的老师给大家讲授一些案例课程,这些也是我们同济大学在师资配备当中的特色。

同济MBA教育新进程重点:产、学、研结合,国际化突出

施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就是产学研结合。我们同济大学一直非常鼓励办学当中包括老师、学生进行产学研的结合,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送学生到企业当中去实践,去实习,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来提高自己,不光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理论水平的提高也在这里。我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也是我们同济大学长期坚持的学生培养模式。所以MBA中心建立了很多企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当中参与实践工作,在实践工作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有很多移动课堂,学生可以到企业当中,通过移动课堂的形式,直接在企业当中采集梳理一些问题,老师通过教学,跟学生互动,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国际化和我们国内商学院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大,我们同济大学是最早开办国际交流的MBA项目之一,我们跟世界上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50多所商学院都有合作关系,我们很多学生在培养计划里都有这么一条,有一个海外学习计划,一定到海外相关的商学院,还有企业进行学习,做一些学习之旅,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同时刚才提到跟美国凯斯西储大学Weatherhead管理学院和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都有合作关系,所以我们也通过一些师资的共享,来跟他们一起培养学生。

我想现在应该说是在教育行业当中,国界的概念越来越小,很多优秀的师资都可以为全球不同国家的商学院来共享,在国际商学院当中,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在国际上,很多商学院比如说著名的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他们在学生培养当中,也是各具特色,也不一样。还有欧洲的商学院,包括跟我们合作的德国的曼海姆商学院,还有法国的ESCP商学院,每一个国际商学院在国际上来说他们的办学特色也不完全一样,比如斯坦福大学也是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希望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来培养学生。而哈佛大学商学院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就是说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他经常讲的一个学生的意识远远重于做什么,也就是说你怎么做,这个在课程教学中并不讲得非常多,但是怎么去想,怎么去构思,怎么去思考问题,这是他们经常给学生来讲的重点问题。所以他培养的很多学生都是在企业当中为老总来培养的。而法国的ESCP商学院,他们非常强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他培养的人才,在全球性质的公司,因为我们现在全球并购很多,很难说一个企业就在某一个国家做市场,不可能的,做经营管理不可能的,都是铺开的。所以更重视为全球的企业来培养国际化的,全球化的人才。这样看起来国际上的商学院,他们也不完全一样,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我们同济大学力求也是有我们办学特色,我们会吸取很多不同商学院的特点,国际上的,我们也结合同济大学的特点,来制定我们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我们的发展战略。这是我对国际商学院的思考。

国内很多商学院这几年都在走国际化的路,比如国际认证等等。而MBA的项目有很多国际合作的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像雨后春笋一样都办起来。对国内商学院来讲,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国际上什么都是好的,那不一定,我们一定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当然也要思考一下学科的依托等等,以及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办学理念,来制定自己的培养特色。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地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当然这也是很好的时代,我想也到了国内的商学院真的走上国际舞台的时候,我们同济大学MBA的国际化之路,我们想培养什么?我们同济大学的传统就是在很多时候的发展,都跟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战略相结合的,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有“一带一路”战略,而“一带一路”走出去也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我们同济MBA培养的,也要结合国家的战略,来培养相应的人才,为我们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在办学当中,在思考的问题。我也希望我们国内的商学院大家都要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怎么使人才培养,我们的教育也能够契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四结合:国际+本土、理论+实践、“通才+专才”、能力+素质,真正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施骞:2017年招生正在进行中,政策跟去年差不多,同济大学MBA招生将继续采取“提前批面试”政策,所有申请人都须在联考分数线公布之前参加面试。同济MBA在当年教育部规定的“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之外,不再另划分数线。参加提前批面试获得“优秀”的考生获得国家线拟录取资格,即联考成绩达到“国家教育部A类线”政审合格后可直接获得拟录取资格;其他考生获得排名资格,即联考成绩达到国家线后,分项目按成绩排名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国际双学位项目2017年入学申请可通过“快捷申请”通道,同时适用“零志愿”申请规则。

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同济大学MBA应该往哪个方向走。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它决定了我们今后几十年MBA的发展,我们MBA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始终要契合时代的需要,契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来培养人才。比如说像我们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想我们一定要为这个国家战略相关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我们也希望在未来MBA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我们也开设MBA教育。我们既能培养国内的人才,也在“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也要培养相应的人才,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教育本身它的实质就是为全球培养人才,来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全世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想这个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

同时我们国家战略当中还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同济大学MBA培养也要契合国家这个战略,有就是我们一定要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来看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离不开创新,从各行各业里提到的互联网+,包括工业4.0,这都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这些刚好也跟我们同济大学人才培养是相契合的,我们也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坚持的战略。这都是基于我们一定要契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来培养人才的原则。

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我们还要坚持一点,这点我提到了,我们人才的培养把它叫四个结合,这四个结合应该是长期的,也是一直是我们人才培养的基石。一个结合就是国际化、本土化人才培养的结合,既能应对国际上的挑战和问题,同时也能够在国内解决国内本土的实践上的问题,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战略也是我们未来要坚持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觉这点上来说,本土化人才培养并不是割裂的,有的时候你在解决本土问题的同时,你本身会发觉可以解决国际上很多事情,所以这实际上是结合的,但是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国家,他们采取的好的经营管理方式,一些理论和方法,也可以拿到国内,我们来利用。这里一定要结合好才行,不是机械地套用,也不是机械地输出,也不是机械地引入,一定要非常好地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这是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我们会长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培养当中,既要掌握现代的体系化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就像温总理说的顶天立地,顶天我有理论支撑,立地我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同济长期坚持的MBA学生培养的方向。

第三个结合通才和专才的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很多MBA的培养,当我们做到了企业的老总,我们可能是通才,我可能知道很多事情,但是你让我做的财务我搞不清楚,我做的具体生产线的管理,我做不了,但是我是总裁,所以我管着这些人就可以了。我想这些人培养是通才。我们说的知识范围很广,知道怎么用人。这种通才的培养也很关键。提到了你很多思考问题的方式,你的思路,你的战略思考能力,甚至是你的意识,你能够感知到很多事情,能够很清楚地预见到一些事情,具体怎么解决问题,可以组织一帮人具体地做。这种通才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坚持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有一些自己的专业化特色,比如汽车行业,建筑行业都有专业化特色,作为汽车企业的老总或者建筑企业的老总,你对专业化的能力也要具备,否则的话,很难当好汽车公司的老总,你对汽车生产,包括汽车企业的运营,包括供应链等等,甚至财务管理,也不是通用的财务,包括建设工程的,它的财务不是一个通用的财务,包括成本的测算等等。这些在专业化当中,也一定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我管它叫通才和专才的培养,既有对通才战略的思考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等一些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会配备相关的专业领域当中一些培养。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坚持的。

第四个坚持是最重要的,这是长期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的就是能力和素质的结合,我希望培养的MBA学生,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包括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但是我更希望他也要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我说的能力和素质缺一不可。真正走得远的企业,真正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人,他一定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所以我们经常说同济人才的培养,我们希望这些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很强的人文素质,同时有很强的管理和经营能力,这也是我们长期一定会坚定不移,坚持的战略。

这就是我想的四个结合,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石,我想这四个只要我们坚持住,同济一定会得到社会考生的认可,同时我们也能够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不随波逐流,同时我们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这是我的一些思考。

项目简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始于1993年,是经国务院学位办首批认定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MBA)教学正式单位之一。该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业界精英。

自1993年设立以来,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探索新知,追求对社会的实际贡献,MBA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今累计招生现在有近9000人,毕业生6000余人。目前,同济MBA项目按授课时间分:全日制MBA、在职MBA;按项目特色分:普通MBA项目(在职中/英文)、国际MBA项目(全日制英文)、金融期货MBA项目(在职中文)、同济-曼彻斯特双学位MBA项目(在职英文)、同济-凯斯西储MBA/金融硕士双学位项目(在职英文)。在同济大学传统学科优势和学院工程管理、服务运营管理和城市发展与管理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多学科融合及社会服务的优势,逐渐形成了八大课程模块,其中项目管理与房地产,服务与运营管理和金融三大课程尤具特色。

MBA项目的国际化也在蓬勃发展,依托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优势,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商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开发课程、选用国际通用教材及国际经典案例,聘请国际一流师资,拓展教师和学员的国际视野。自MBA办学以来,同济MBA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建立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平均每年派出愈百名学员赴这些国际著名商学院交换学习和游学,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交流。

多元化、国际化、重实践是同济MBA的显著特色,学院及MBA项目已获得AACSB、EQUIS、AMBA等国际权威认证及中国高质量工商管理教育认证(CAMEA认证)。2012-2014年,MBA项目连续两年位列“福布斯中国最佳商学院——中国最具价值在职MBA项目”排行榜前十。2011-2015年,连续五年被新浪网评为“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MBA院校”,2012-2015,连续四年被腾讯网评为“最具社会影响力MBA院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