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减税路线图

简容
2016-11-11 17: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近期连续呼吁减税,有读者问:怎么减?这里不妨做一探讨。

观察税务,除了看税种、税制,还有一个三要素法,亦即观察税基、税率和税收(税收=税基 X 税率)。

什么是税基?简单说,就是计税的依据,从宏观层面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其中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产值对应着各自的税基。国家税务局自2010年起提供三大产业的税务数据,借此我们得以捕捉到下面一些变化:

(1)税基的变化。2010年,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依次为:10%、46%、44%;2012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到GDP的一半,三大产业占比依次为:9%、41%、50%。今年前三季度,这组数字进一步改写为:8%、39%、53%。质言之,第三产业的税基不断扩大,而第二产业则正好相反

(2)税收结构的变化。2010年,三大产业的税收占比依次为:0.1%、53%、47%;到2015年为:0.2%、45%、55%;今年前三季度为:0.2%、43%、57%。可见,税收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税基相一致

(3)税率的变化。2010年,三大产业的实际税率依次为:0.2%、21%、20%;2015年改写为:0.4%、22.8%、22.7%;今年前三季度则变成:0.5%、22.2%、22.4%。相应地,我国宏观税率也由2010年的18.7%上升至2015年的19.9%,今年三季度末进一步升至20.7%。税率曲线呈上升趋势

进一步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

(1)第一产业税负很低。扣除烟叶税之后,基本是零税负。例如,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约6万亿元,税收总额248亿元,其中烟叶税就有143亿。

(2)二、三产业的税收占比均超过自身产值占比。从理论上讲,在税收占比和产值占比的二维图中,对角线是相对“公平”的税负状态,即占经济多少,就贡献多少。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二、三产业的税负曲线都在“公平对角线”之上,而且产值占比越高,偏离越明显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作者自行计算

矛盾显而易见——这些年我国经济不断下行(2010年还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如今已不足7%),税率却持续上升。这也是我一直呼吁减税的原因。

怎么减?

经济下行导致税基减少,如果不调整税率,那么税收收入也会减少。在刚性支出和赤字约束的双重压力下,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往往会提高实际税率,比如加强税收征管和收紧税收优惠权——也就是我国这几年的实际情况。

鉴于依法征管(导致实际税率提高)系理所应当,那么要实现减税便只有在税基上做文章了。比如2006年废止《农业税条例》,就是调整税基、主动减税的经典案例。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之后,我国农民每年减负逾千亿元,人均减负约120元。

现如今,在第一产业之后,我们还需要重置二、三产业的税基——鼓励什么、抑制什么,亟需明确。不重置税基,减税真不了,结构性改革也真不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