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青报刊文批交警争开罚单:赤裸裸的“罚款经济”才让人愤怒

张松超/中国青年报
2016-11-15 09:51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消息,近日,网上热传一段河南南阳两名交警抢开罚单的视频。在视频中,年轻警员称,“你开你的(罚单),我开我的,谁能拦住(违章车辆)是谁的本事,谁也不影响谁,都把任务完成了。”该警员还称,因被领导所逼,如果开不来罚单回去则要挨骂。目前,涉事的两名警员已被停职,并被责令作出深刻检查。

为何要让涉事警员停职呢?当地警方的通报中是这么说的:“当事警员行为失当,言语粗俗,表述有误,引起了群众的误解,影响了警队形象。”这难免让人产生这样一种理解:两名警员争开罚单并无不妥,错就错在他们表现太粗俗,尤其是经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影响了警队的形象。说实话,在我看来,这样的回应和处罚还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假如该视频没有经过互联网的扩散,涉事警员还会被停职处罚吗?这则视频引起公众不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不得不说,该视频之所以能够形成舆论效应,不仅在于涉事警员言语的粗俗,核心问题在于交警“争”开罚单。正是赤裸裸的“罚款经济”才让人愤怒。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两名警员之所以争着开罚单,乃是被领导所逼,一句“如果开不来罚单回去则要挨骂”,真可谓是撕开了当地交管部门“罚款经济”的遮羞布。

尽管不少地区的“罚款经济”一再被曝光,一再被批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以罚款数额作为考核交通警察的标准。”可即便如此,当地仍然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明知违规,故意为之,被曝光后还认识不清核心问题所在,着急通过停职涉事警员来平息舆论,真是何其荒谬!

争开罚单,说明当地交管部门分工并不明确,以至于出现了执法范围重叠的情形。其后果除了如视频中所反映的问题,即最大程度地落实“罚款经济”之外,在一些地方还可能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景。罚款一起罚,出事两不管。

交警争开罚单,显然不能只对涉事交警停职了事,更应该深究的是该行为背后的根源,向当地交管部门的“罚款经济”开刀。对此,一方面,需要严格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提高财政预算保障和科学的考核体系等手段,铲除执法权异化的土壤,最终走出“执法经济”的误区。而执法者亦应该认识到,罚款向来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维护规则和秩序手段,搞权力变现必然为法治社会所不容。

(原题为《交警争开罚单撕开了罚款经济的遮羞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