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了“9·3”大阅兵重燃从军梦,在美国读书的小伙回国参军

解放军报
2016-11-16 16:3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新兵连,无疑是一段令每名军人都终身难忘的岁月。初冬季节,又一批新战友即将结束新训生活,奔赴新的连队。

新训生活,为军旅人生抹上了奋斗的底色,也谱写了值得回忆的青春乐章。新兵下连前夕,本版盘点梳理令新战友们感触颇深的温情故事,从新战友朴实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一句发自内心的表扬,一个温暖如春的笑容,一次充满期待的鼓励,甚至是训练场上的一个“加油”手势,带给他们的正能量都可能超乎想象。

士兵生活可能随着岗位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追求永不会变。愿每一名带兵人都能积极寻找破译战士“心灵密码”的钥匙,愿新战友们顺利度过新训最后一段时光、成功踏上军旅生涯“第二起跑线”。

打开“西窗”,阳光照进新营房

“李涛让窗户改了朝向”……这些天,不断有人提及我的名字、传播我的故事。说了不怕大伙笑话,我“走红”的原因是公然“冒泡”。

我们连的门窗,一律开向东面。放眼祖国大江南北,人们盖房建屋喜欢“向阳门户”,“紫气东来”概念根深蒂固。

搁在内地,门窗向东没啥不妥,但在藏区,太阳“露面”时间晚,早晨温度偏低,正午时分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热气,而正午以后,西边的太阳倒是暖烘烘的。我和战友经常在空闲时跑到屋后,靠墙面西晒太阳。

看着太阳白白溜走,我真想给上级提点建议,把阳光“留”住。

机会终于来了。

那天,机关领导来到新兵连,说“冬天到了,看看你们缺点啥”,鼓励大家大胆提建议。话音刚落,战友们就畅所欲言:“宿舍湿气太重,能否给班里买个烤火器”……归结起来,战友们都希望抵御严寒,过上暖冬。

我觉得战友们的建议治标不治本,且背离低碳生活原则。于是,我理理思绪,提出诉求:“能不能改一下窗户的朝向?”台上领导和蔼地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我清清嗓门说,“咱们驻地的太阳来得迟,往往到中午才能慢慢感受到暖意。遗憾的是,到了午后,我们的宿舍却照不进阳光……”

眼看大家纷纷点头,我便趁热打铁,抛出核心观点:“东边接受不到暖阳,门窗何不向西开?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享受阳光,还能省下一笔取暖费。”

真想不到,不久后,营房部门专门给新兵连开了一扇西窗。而今,坐在温暖如春的宿舍里,看着窗外和煦的日光,我感叹:阳光照进新营房,今后冬天不会冷。

战友们都说,机关不仅打开了一扇窗,更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的破旧立新,值得点赞。

(李 涛口述、晏 良整理)

“音乐港湾”,班长与我成知音

我从5岁开始弹钢琴,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的双手。

入伍后,一次体能训练,我不小心挫伤了右手小拇指,关节处红肿了起来。想到手指受伤对弹琴影响很大,我捂着指头,轻声啜泣了起来。

“我就想不通,你的手有那么金贵吗……”班长苏凯看到我的表现,气不打一处来。被苏班长给了“当头一棒”,我顾不上躲避战友们诧异的目光,哭得更厉害了。

连着几天,我都闷闷不乐,班长几次尝试与我沟通,我却表现得格外冷漠。

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像往常一样戴上耳机,打开广播收听“音乐港湾”节目。“这首《卡农》是一名新兵班长点播的,送给自己带的新兵宋俊廷,他说,自己平时训练生活中要求太严,喜欢批评人,希望小宋能够理解班长心意……”播音员温暖的话语瞬间融化了我的心。

第二天起床后,我走到苏班长身旁,刚想张嘴说声“谢谢”,他却先开了口,“我昨天打开了你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你钢琴10级等级证书的照片,我不该那样训斥你,请你原谅班长。”

我无言以对,结结实实地给了班长一个拥抱。早饭后,苏班长把我拉到了连队的荣誉室里,指着血战湘江等史料照片说道:“军人的双手是要拿起武器消灭敌人的,不能因为过于爱护双手而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回到班里,苏班长的话始终萦绕在我耳边,我开始每天拼命训练。我的训练成绩一路飙升,手套上更是磨出了几个大洞。

这天,我们集合队伍来到战术训练场准备参加考核,苏班长突然看到我的手指头从破洞处露了出来。他快步走到我的身边,脱下自己的手套塞到我手中,“记住,你的手还是要尽量保护好,拿了冠军还要给我们弹钢琴呢!”

我捧着手套,心中阵阵暖流涌动。

(宋俊廷口述、何 睦整理)

“海归”参军,战友温情暖身心

“小陈,来洗脚喽!”随着门“嘎吱”一声响,班长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这是我骨折后的第7天。

“来,试试水温怎么样?”班长放下盆,笑着对我说。班长入伍10多年来,拿过不少荣誉,是名十足的硬汉。

而我,是一名“海归”新兵。高中毕业后,我被父母送到美国学习。

去年,我在美国观看了“9·3”大阅兵,从小种下的“从军梦”重新萌发,入伍愿望变得愈加强烈。今年,完成学业的我毅然选择回国,成为了一名军人。

新兵训练中,突如其来的受伤让我措手不及。在去医院的路上,我满脑子想的都是:难道我的军旅生涯还没真正开始就要结束了么?

“部队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打仗的,要打仗就不可能不受伤,是男子汉就要挺过去!”我被推入手术室前,班长拍拍我的肩膀坚定地说。

回到连队,为了不让养伤的我训练掉队,班长从宣传股借来了DV,把班里每天的训练内容都录了下来,连同训练课目教案一同放在我床头。看到同班战友虽然满脸疲惫但仍然坚持训练的模样,我恨不得立刻拆掉石膏返回训练场。录像中,战友们还不忘面对镜头露出鼓励的笑容,喊出“陈铭,你能行”的加油声,常常让我感动不已。

“小陈,今天要给你一个‘惊喜’!”一天晚饭后,班长走到我床前,掏出一部智能手机,打开微信,拨通了视频电话,让我看到了朝思暮想的爸妈。

不仅如此,班长还给我捎来了战友的信,信中写道:“我们是战友,是兄弟,是军旅路上相互扶持的伙伴,受伤了不要怕,我们都会等你!期待着你早日康复!”

回想起在国外生病时孤苦伶仃无人照顾的情景,战友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军营这片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

(陈 铭口述、李 海整理)

微 议

来新疆当兵快2个月了,与父亲冷战的场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今年,我瞒着父亲二次入伍,让他一直耿耿于怀、难以接受。

前几天战术基础训练,我因用力过猛挫伤了胳膊,但依然坚守在风沙弥漫的训练场。母亲心急火燎打来电话,“妈知道你好强,但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挂断电话,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打开手机,父亲的短信跃入眼帘:“选择了从军报国就好好干,我支持你。”那一瞬间,边关的阳光正透过窗户洒进来,格外温暖,我的眼前顿时一片朦胧,一行热泪流过脸颊……

(周鑫渊口述、王雪振整理)

第一次参加队列训练,我感觉自己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摆;第一次3公里越野,我才跑一半就蹲在地上喘粗气——从名牌大学医学院参军来到军营,我的梦想就是当军医,练队列、跑长跑有啥意义?

“不练好军事素质,就不可能成为好军医!”一次训练回来,指导员曾浩均的一番话,在我心中掀起了不小波澜。在他的帮助下,我给自己制定了不少“小目标”:从每天加训1公里到后来加训5公里,从完成单杠一练习到完成三练习……渐渐地,我的训练成绩明显提升。一个个“小目标”,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指引着我在追求“军医梦”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向前。

(卢必阳口述、许 东整理)

从小,我就有点“小迷糊”。一天下午,跑完3公里后,我的体能训练服透着浓重汗味。晚上,我看洗漱间人多,就用脸盆把衣服泡上,回了宿舍,躺在床上,一阵困意袭来,我把泡着的衣服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早晨,我来到洗漱间,发现衣服离奇“消失”;再跑到晒衣房,衣服居然已经干了。原来,郭班长不仅给我洗了衣服,还把班里10名新兵的衣服全部用熨斗熨干,一直忙到凌晨。

感动之余,我们训练积极性高涨, 11月第一周队列和3公里考核,我们班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二名。此后,我养成多年的“小糊涂”毛病,竟然也改掉了不少。

(王鑫勇口述、宋海军整理)

(本文原题为《怎样破译新战士的“心灵密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